首頁 > 國學語錄 > 古文名著 > 《金匱要略心典》的作者是誰?成書於什麼時候?

《金匱要略心典》的作者是誰?成書於什麼時候?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3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我國醫學名著《金匱要略心典》的作者是誰?成書於什麼時候?此書是清代尤怡(在涇)纂注,撰於雍正七年(1729年)。尤氏研究仲景學說多年,有較深的學習心得,纂注時力求深入、得其典要,故以“心典”爲書名。

尤氏刪去原書的最後3篇,註文闡析仲景原文精義、蘊旨,文筆簡練,富有條理。對原文難以詮解之深奧詞句,寧可缺略,不強予衍釋,並能改正原文傳寫之誤,刪去後人不應增添之內容。可稱是《金匱要略》注本中較受後世推崇的一種。

成書背景

尤氏有慨於《金匱》注家“性高明者泛鶩遠引,曲逞其說而其失則爲浮;守矩者尋行數墨,畏盡其辭而其失則爲隘”,因取《金匱》舊本重加尋繹,其未經筆記者補之,其記而未盡善者復改之,覃精研思,務求當於古人之心而後已。書名“心典”,謂“以吾心求古人之心而得其典要”。

內容簡介

書首有徐大椿敘及尤氏自序。正文依林億新校正之編次,捲上自“臟腑經絡先後病脈證”至“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治”七篇;卷中自“奔豚氣病脈證治”至“水氣病脈證並治”七篇;卷下自“黃疸病脈證並治”至“婦人雜病脈證並治”八篇,計二十二篇。是書之注既編集前賢所論,復結合尤氏數十年心得經驗,其註釋明晰,條理通達,據理確鑿,切合臨牀,而較他注爲勝。

如注“虛勞裏急,悸,衄,腹中痛,夢失精,四肢痠疼,手足煩熱,咽乾口燥,小建中湯主之”條,先析其症狀,次論治法,後釋方義,以爲若陽病不能與陰和,則陰以其寒獨行,爲裏急,爲腹中痛,而實非陰之盛;陰病不能與陽和,則陽以其熱獨行,爲手足煩熱,爲口乾咽燥,而實非陽之熾,昧者以寒攻熱,以熱攻寒,寒熱內賊,其病益甚,惟以甘酸辛藥和合成劑,調之使和,則陽就於陰而寒以溫,陰就於陽而熱以和。

又謂:中者,脾胃也,營衛生成於水谷,而水谷轉輸於脾胃,故中氣立則營衛流行而不失其和;又中者,四運之樞而陰陽之機也,故中氣立則陰陽相循,如環無端而不及於偏。小建中湯甘與辛合而生陽,酸得甘助而化陰,陰陽相生,中氣自立,是故求陰陽之和者必於中氣,求中氣之立者必以建中。諸多註釋,悉皆言簡意明,論理貼切。

《金匱要略心典》的作者是誰?成書於什麼時候?

作者簡介

尤怡(?—1749)清代著名醫學家。字在涇,號飼鶴山人。吳縣(今屬江蘇)人。年輕時家貧,嘗在寺院賣字爲生,能詩善文。後隨馬俶習醫,學有淵源。晚年學益精深,治病多奇中,名始著。後隱居花溪,以著書自得。

推崇張仲景,精研《傷寒》、《金匱》,頗有心得。謂後人因王叔和編次錯亂,辨駁改訂,各成一家言,言愈多而理愈晦,乃就六經,各提其綱,於正治法外,又列各經之變治法,著《傷寒貫珠集》八卷(1810年刊)。

其於病機進退淺深,各有法以爲辨,使讀者先得其法,乃能用其方;其分證明晰,於少陰、厥陰之溫清兩法,尤予世人以啓發,故後世以《貫珠集》與柯琴《來蘇集》並重。又取其平素研讀《金匱》之心得,撰《金匱要略心典》三卷(1729年)。

改正原文傳刻之誤,刪略後人增益內容,闡述仲景原文精義,皆有創見,實爲《金匱要略》注本之上乘者。另著《金匱翼》八卷(1768年),補《金匱要略心典》之不足。尚撰有《靜香樓醫案》,爲臨證驗案;《醫學讀書記》三卷(1729年),系讀書證治心得雜記,並徵引古代文獻有關內容,予以辨析、評述、考證,多有發揮。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