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古文名著 > 《曉庵遺書》的作者是誰?主要內容是什麼?

《曉庵遺書》的作者是誰?主要內容是什麼?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8.4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曉庵遺書》是明末清初著名天文學家王錫闡的天文學著作集。王錫闡生前著作宏富,但無力刊刻,僅有抄本傳世。王氏卒後,其弟子、好友潘耒曾彙輯有《曉庵遺書》一書。但此書是否刊刻,收錄內容如何,均已無可考。王氏著作《曉庵新法》6卷曾被錄入《四庫全書》。此書和王氏另一著作《五星行度解》1卷後均被收入《守山閣叢書》和《中西算學叢書初稿》。其他著作仍以鈔本流傳,頗有散失,直到光緒年間,德化李氏刊刻《木犀軒叢書》時,始匯刻《曉庵遺書》15卷於其中。該本《曉庵遺書》除收有潘耒等的序文外,正文有《曉庵新法》6卷,《歷表》3卷(按,實爲3冊,王氏並未分卷),《大統曆法啓蒙》5卷,《雜著》1卷。《雜著》中包括《歷策》、《歷說》(5篇)、《日月左右旋問答》、《五星行度解》、《推步交朔序》、《步交會》附陳獻可推算的一次月食算例、《測日小記序》,末附有王錫闡好友、潘耒之兄潘檉章(力田)的《辛丑歷辯》一文。由潘耒序和附有潘檉章的文章二事,可以推測,《木犀軒叢書》本《曉庵遺書》和潘耒當年所編當有某種淵源關係。

《曉庵遺書》的作者是誰?主要內容是什麼?

王錫闡(1628-1682),字寅旭,號曉庵,又字昭冥(肇敏),號餘不,別號天同一生,江蘇省吳江縣人。17歲時逢明朝滅亡,他投河殉國,遇救不死,又絕食7日,在父母強迫下不得不重新進食。遂棄去舉業,無意仕進,以大明遺民自居。與著名遺民學者顧炎武、呂留良等交往。生活清苦,但致力於天文曆法之學,數十年孜孜不倦,達到很高成就,在當時已有名望。

王錫闡最重要的天文學成就反映在《曉庵新法》一書中。全書共分6卷。第1卷講述天文計算中所需的三角函數知識,其中有三套等分圓周的方案:西方的360°、中國古度(但王錫闡把傳統的365.25度改成365.25655932度,即恆星年長度)和王錫闡自己發明的384爻方法。並定義了正弦、餘弦、正切等概念(名稱與今不同)。第2卷以崇禎元年(1628)爲曆元,“以南京應天爲裏差之元”即經緯度起算點,列出大量數據。其中有些是基本天文數據,如迴歸年(歲周)、朔望月(月周)、歲差等,大部分則是導出常數。又給出了二十八宿每宿的黃經跨度和距星黃緯。第3卷講述推求朔望、節氣時刻和日月五星位置之法,兼用中國傳統天文學方法和西方天文學方法。第4卷研究晝夜長短,晨昏蒙影,月亮和內行星的相,以及日、月、五大行星的視直徑等。其中不少結果已和今天的球面天文學一致,但王錫闡純用文字表述,故今人不太容易領會。第5卷很重要,先討論時差和視差,再進而給出確定日心與月心連線的方法,稱爲“月體光魄定向”,這是王錫闡首創的方法。第6卷先討論交食,其中對初虧、復圓方位角的計算與“月體光魄定向”一樣。隨後用相似方法研究金星凌日,給出推算方法。又討論了凌犯,包括月掩恆星、月掩行星、行星掩恆星、行星互掩等情況。金星凌日和凌犯的計算,皆爲中國前代天文曆法著作中未曾有過。除上述6卷外,王錫闡在本書自序和正文中曾多次提到“補遺”,但這部分可能已佚失了。

《曉庵遺書》的作者是誰?主要內容是什麼? 第2張

王錫闡的另一 重要著作《五星行度解》的風格與《曉庵新法》迥異。全書採用西方天文學方法,以西方的小輪體系來表達,並有示意圖6幅,非常明白易懂。此書是爲改進和完善作從《崇禎曆書》理論基礎的第谷(Tycho)宇宙體系而作的。王錫闡在書中建立了他自己所主張的宇宙幾何模型。王錫闡還在書中提出了水內行星的概念,他認爲這有可能解釋太陽黑子的成因。

《曉庵遺書》中所保存的其他論文,主要有一個問題值得注意。即是王錫闡積極參與清初天文曆法的新舊(西中)之爭。這主要反映在《歷策》等文章中。他認爲當時西法在天文曆法界大佔上風,並不是因爲中法差,而是由於中法掌握運用不得其人,“舊法之屈於西學也,非法之不若也,以甄明法意者之無其人也。”(《歷策》)他又認爲當時傳入中國的西方天文數學方法是源於中國的,“今者西曆所矜勝者不過數端,……孰知此數端者悉具舊法之中,而非彼所獨得乎!”(《歷策》)因此他大力主張在曆法上“熔彼方之材質,入大統之型模”。

《曉庵遺書》有潘耒作的序,對王錫闡的成就備極推崇。清代最著名的天文數學家梅文鼎也對王錫闡的天文學著作非常欽佩。當時有“南王北薛”(鳳祚)之稱,但梅認爲王高於薛。後來阮元將梅、王並列,認爲“王氏精而核,梅氏博而大”。《曉庵新法》中的成就在清代已得到肯定,《御製曆象考成》中採用了他的“月體光魄定向”方法。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