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古文名著 > 法家的大作《韓非子》是如何建議依法治國的?

法家的大作《韓非子》是如何建議依法治國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7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法家的大作《韓非子》是如何建議依法治國的?此書的內容極爲豐富,有關國家統治、社會治理、團隊管理、人際關係等,應有盡有,下面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它對後世的影響更是多方面的,一些耳熟能詳的成語,如自相矛盾、濫竽充數、拔苗助長、守株待兔等,都出自《韓非子》。近來,有人甚至提出:《人民的名義》一劇中反貪人員侯亮平等人所具有的特質,在《韓非子》中就已寫明,即“必遠見而明察”“必強毅而勁直”。

《韓非子》一書的核心思想是倡導“依法治國”,認爲“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在韓非看來,法的基本內容無非是刑、賞兩個方面,這是治國的“二柄”。但二者不是同等的,而要以刑爲主、以賞爲輔。

爲此,他還講了這樣一個故事:魯國人燒荒時引發大火,眼看大火要燒到都城了,可百姓都去捉那些因逃避大火而四處亂竄的野獸,沒人去救火。魯哀公把孔子找來想辦法。孔子說:那些去捉野獸的人有利可圖,也不會受罰;而救火無利可圖,還有危險,當然沒人肯去救火了。如果重賞那些去救火的人,國庫的錢全部做獎金都不夠。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罰。

法家的大作《韓非子》是如何建議依法治國的?

於是,孔子下令:不救火的人比照臨陣投敵罪處罰,捉野獸的人比照私入禁地罪處罰。結果,命令還沒傳達到各地,大火就已經被撲滅了,而國庫一分錢都沒花。

顯然,這種以刑、賞爲內容的法治觀,是爲了“信賞以盡能,必罰以禁邪”。而爲了確保這一目標的實現,《韓非子》還提出了一些具體要求。例如,立法應當明確統一。“明主之法必詳其事”,不能含糊不清,更不能自相矛盾。又如,實施法律應當基於人情。這是因爲趨利避害是人的本性,故實行法治應當基於這一點,“明賞設利以勸之,嚴刑重罰以禁之”。

再如,執法應當公正嚴明。《韓非子》中明確提出“法不阿貴”的主張,要求“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這些話在今天看來,依然可以找到閃光點。

當然,《韓非子》法治主張的本質,是把法作爲維護君主獨裁專制的工具。但奸臣矇騙君主的手段是多樣的,僅僅靠法還不足以防範。爲了防範君主大權旁落,《韓非子》可謂煞費苦心,提出了法、術、勢相結合的主張。法是法律,術是權術,勢是權勢。君主獨裁,要靠“勢”的支撐、“法”的維持,更要靠“術”來實施。法依勢立,勢因術行,由此把君主獨裁專制的統治藝術推向了極致。

當然,如果僅僅從法治實施的角度而言,這種法、術、勢相結合的主張,指出了法治實施的基本方式和路徑:法律必須公正嚴明,但僅有法是不夠的;法要得到切實有效的貫徹執行,必須依靠勢和術。這裏面,勢表現爲一種法治的權威。只有樹立法律至高無上的權威,才能真正推行法治。

法家的大作《韓非子》是如何建議依法治國的? 第2張

術表現爲法治實施的手段和路徑。勢要靠術來加強和維持;同樣,法也要靠術才能得以有效實施。術的核心是“循名責實”,即根據法定職責和義務作爲判定行爲是否合法的依據。

總之,雖然《韓非子》是一門“帝王學說”,但如果拋開其中的糟粕,還是充滿智慧的。其中的一些經驗和教訓,對於當下的治國理政也有啓發和借鑑意義。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