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秦孝公爲什麼選擇依法治國?商鞅變法的精髓是什麼?

秦孝公爲什麼選擇依法治國?商鞅變法的精髓是什麼?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0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史記商君列傳中記錄了商鞅和秦孝公的四次談話,對於如何治理國家,商鞅共提出了4種方案。按照先後順序分別爲帝道,王道,霸道以及強國之術,爲什麼最後秦孝公選擇了“依法治國”,即強國之術?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秦孝公爲什麼選擇依法治國?商鞅變法的精髓是什麼?

第1次商鞅提出了以帝道治國,秦孝公聽睡着了。

第2次商鞅提出了以王道治國,秦孝公還是不滿意,並責備了引薦人景監。

第3次商鞅提出了以霸道治國,秦孝公對商鞅很友好,雖然沒有任用他,但有了和商鞅進一步深談的願望。

第4次商鞅提出的強國之術,秦孝公與商鞅非常投機,兩個人一連談了好幾天,最終決定了任用商鞅變法。

今天我們說三個問題:

1.帝道,王道,霸道這三種治國方式分別代表什麼意思?

2.商鞅所說的強國之術(也我們所說的依治治國)爲什麼得到了秦孝公的認可?

3.商鞅變法的精髓到底在哪?

第一個問題:帝道治國,王道治國,霸道治國的含義。

帝道治國:就是上古時期時,堯舜禹湯的治理方式。簡單一點說,就是領導者以自己的德行來服衆,以德服人,讓自己的德行感化百姓,全靠百姓自覺。

王道治國:就是周朝周文王,周武王時期以禮治國(或者說叫仁政治國),用各種道理,各種禮儀來限制人們的一言一行。

秦孝公爲什麼選擇依法治國?商鞅變法的精髓是什麼? 第2張

霸道治國:是參考春秋五霸時的治國方式,核心就是尊王攘夷。比如說秦國強大了,對於其他不服氣的國家,秦國就會打着周朝王室的旗號,聯合其他國家來一起揍這個不服氣的國家。

這三種治國方式是先後順序,從靠領導人的德行感化百姓,一切全靠百姓自覺的帝道治國,發展到周文王周武王時期,靠禮儀來限制百姓一言一行的王道之國,再發展到春秋五霸時期的不服就拉着一幫小弟一起揍他霸道治國。

思想道德水平是在滑坡的,但對國家的掌控力是在增強的。

第二個問題:爲什麼秦孝公否定了帝道王道霸道這三種治國方式?商鞅所說的強國之術到底是什麼?

在上一段中所提出的帝道,王道,霸道治國這三種方式均被秦孝公所否定。

理由很現實:秦孝公接手的秦國已經是積貧積弱,內部混亂,外有強敵。他要考慮的第1個問題就是國家如何生存下去。

所以所謂的以德服人的帝道治國,不符合秦國的實際情況,而以仁政治國的王道治國更不符合全國的實際情況。以尊王攘夷爲主要表現的霸道治國,首先這個國家要很強盛。秦國那時候窮得叮噹響,霸道治國可望而不可及。

所以這三種治國方式都被秦孝公否定。最後商鞅根據實際情況,提出了:以富國強兵爲主要目的的強國之術,這纔打動了秦孝公。

秦孝公爲什麼選擇依法治國?商鞅變法的精髓是什麼? 第3張

第三個問題以富國強兵爲主要目的的商鞅變法,其精髓到底在哪?

戰國末期各國都在變法,爲什麼只有商鞅的變法更徹底更有效?是什麼樣的變法能讓秦國在短短的20年間由積貧積弱變成了強國?

我總結了商鞅變法中的三條精髓:

第一條:法無貴賤,刑無等級。(法令一出,無論出身,唯法是從,改變了過去刑不上大夫的局面)

第二條:法已定矣,以善言害法,故法立而不革(這說的是法令一旦制定,就要保持穩定性,不因爲好的建議而去輕易的修改法律,形成法令的穩定性)。

第三條:利出一孔(就是商鞅變法中的獎勵耕戰,除了耕田和作戰這兩種方式可以獲得利祿賞賜之外,秦國不能有任何其他方式發家)。

中國有句古話叫不患貧而患不安,不患寡而患不公,商鞅變法中的核心就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要維持穩定性,獎勵耕戰。

這幾條核心,讓秦國在短短的20年之內達到了富國強兵的目的,請注意富國強兵這個詞不是國富民強。因爲在商鞅變法中還有一條隱藏着的意思就是,那就是弱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