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古文名著 > 《孟子》:盡心章句上·第一至四節,原文、譯文及註釋

《孟子》:盡心章句上·第一至四節,原文、譯文及註釋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5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孟子》,儒家經典著作,由戰國中期孟子和他的弟子萬章、公孫丑等人所著,與《大學》《中庸》《論語》合稱“四書”,也是四書中篇幅最長,部頭最終的一本,直到清末時期都是科舉必考內容。《孟子》共七篇,記錄了孟子與其他各家思想的爭辯、對弟子的言傳身教、遊說諸侯等內容,其學說處罰點爲性善論,護長德治。

《盡心上》共四十六章,講述了儒家思想,激勵人奮發向上有所作爲。第一章談培養身心,等待天命,以此來立命安身。第二章講雖然一切都取決於命運,但順理而行,即致力行正道而死的人,接受的是正命。第三章說求則得之不求不得的東西,追求才是有益的,因追求與否完全取決於自己。第四章強調“誠”的重要。其中“萬物皆備於我”乃一名言

孟子·盡心章句上·第一至四節

【原文】

孟子曰:“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壽不貳,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孟子曰:“莫非命也,順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巖牆之下。盡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

孟子曰:“求則得之,舍則失之,是求有益於得也,求在我者也1。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無益於得也,求在外者也。”

孟子曰:“萬物皆備於我矣。反身而誠,樂莫大焉。強恕2而行,求仁莫近焉。”

《孟子》:盡心章句上·第一至四節,原文、譯文及註釋

【譯文】

孟子說:“能殫精竭慮於如何行善,這就是了解了人的本性。瞭解了人的本性,就懂得了天命。保持人的本心,培養人的本性,這就是對待天命的方法。無論短命或長壽,我都一心一意,只管培養身心,等待天命,就這樣來立命安身。”

孟子說:“沒有什麼不取決於命運,但順理而行,接受的便是正命;所以懂得命運的人不站在有傾覆之危的高牆下面。致力於行其正道而死的人,所受的是正命;作奸犯科而死的人,所受的不是正命。”

孟子說:“〔有些東西〕追求就會得到,放棄就會失掉,這樣的追求有益於獲得,因爲追求與否取決於我自己。追求有一定的方式,是否得到卻聽從命運,這種追求無益於獲得,因爲追求與否取決於外在的因素。”

孟子說:“一切我都具備了。反躬自問,自己是真心誠意的,便沒有比這更大的快樂了。不懈地按照恕道去做,達到仁德的道路沒有比這更直截的了。”

《孟子》:盡心章句上·第一至四節,原文、譯文及註釋 第2張

【註釋】

(1)求在我者也:這一追求取決於我自己。

(2)恕:《論語·顏淵》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能夠很好地解釋什麼叫作“恕”。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