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成語典故 > 風聲鶴唳語出《晉書·謝玄傳》,關於它有什麼歷史典故?

風聲鶴唳語出《晉書·謝玄傳》,關於它有什麼歷史典故?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9.5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典故這個名稱,由來已久。出自《後漢書.東平憲王蒼傳》:“親屈至尊,降禮下臣,每賜宴見,輒興席改容,中宮親拜,事過典故。”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詩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來歷的詞語;三指具有教育意義且大衆耳熟能詳的公認的人物、事件。那麼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風聲鶴唳的歷史典故,一起來看看吧!

風聲鶴唳,形容驚慌失措,或自相驚憂。講的是苻堅攻打東晉,因爲輕敵苻堅被打敗,狼狽過河的時候,聽到風吹鶴叫的聲音都以爲是晉軍追來了。出自於《晉書·謝玄傳》。

風聲鶴唳語出《晉書·謝玄傳》,關於它有什麼歷史典故?

東晉時代,前秦王苻堅控制了北部中國。公元383年,苻堅率領步兵、騎兵80多萬,攻打江南的晉朝。晉軍大將謝石、謝玄領兵8萬前去抵抗。苻堅得知晉軍兵力不足,自以爲勝券在握,就迅速出擊,想以多勝少。

誰料,苻堅的先鋒部隊25萬在壽春一帶被晉軍出奇擊敗,這一仗秦軍損失1.5萬多人,大將樑成也被殺死。秦軍的銳氣大挫,軍心動搖,士兵驚恐萬狀,紛紛逃跑。

苻堅登上壽春城,望見晉軍隊伍嚴整,士氣高昂,心下驚慌;再北望八公山,只見山上草木搖動,影影綽綽,好像也藏了不少晉兵。符堅回過頭對符融說:“滿山遍野都是晉軍,這是多麼強大的敵人啊!怎麼能說晉軍兵力不足呢?”

因爲輕敵而出師不利,苻堅心頭陰雲密佈,他令部隊靠記水北岸佈陣,企圖憑藉地理優勢扭轉戰局。這時晉軍將領謝玄靈機一動,要求秦軍稍往後退,讓出地方以便渡河作戰。苻堅認爲機會來了他想趁晉軍渡河立足未穩時,給他們來個突然襲擊,於是欣然同意後撤。

風聲鶴唳語出《晉書·謝玄傳》,關於它有什麼歷史典故? 第2張

爲了以少勝多,謝玄施出計謀,派使者到秦營,向秦軍的前鋒建議道:“貴軍在淝水邊安營紮寨,顯然是爲了持久作戰,而不是速戰速決。如果貴軍稍向後退,讓我軍渡過淝水決戰,不是更好嗎?”秦軍內部討論時,衆將領都認爲,堅守淝水,晉軍不能過河。待後續大軍抵達,即可徹底擊潰晉軍。因此不能接受晉軍的建議。

但是,苻堅求勝心切,不同意衆將領的意見,說:“我軍只要稍稍後退,等晉軍一半過河,一半還在渡河時,用精銳的騎兵衝殺上去,我軍肯定能大獲全勝!” 於是,秦軍決定後退。可他沒想到,秦軍剛吃了敗仗,軍心渙散,後撤的命令剛下達,秦軍便淡不成軍,士兵們爭先恐後奔逃,苻堅混亂之中被殺死。晉軍乘機追擊,把秦軍殺得丟盔棄甲,待堅中箭而逃。

苻堅沒有料到,秦軍是臨時拼湊起來的,指揮不統一,一接到後退的命令,以爲前方打了敗仗,慌忙向後潰逃。謝玄見敵軍漬退,指揮部下快速渡河殺敵。 秦軍在潰退途中,丟棄了兵器和盔甲,一片混亂,自相踐踏而死的不計其數。失魂落魄的秦兵,聽到風聲鶴唳,都以爲是晉軍追兵來了。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