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傳統文化 > 仡佬族婚俗 仡佬族的婚俗有什麼奇特之處

仡佬族婚俗 仡佬族的婚俗有什麼奇特之處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6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奇特、古老的仡佬族婚俗

在仡佬族文化中,仡佬族的婚俗習慣至今還保留着許多古代的習俗。仡佬族自稱“木地人”也就是大家常說的“土著人”。仡佬族是個古老的民族,仡佬族一般不與外族通婚,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些仡佬族的婚俗,看看它有什麼奇特之處。

仡佬族婚嫁習俗是一項程序繁雜、禮制規範的民間禮儀活動。仡佬族早期婚姻是自由的,青年男女在勞動生活中通過接觸,互相瞭解,相互愛慕產生愛情。民歌“新編背篼篾條黃,一打豬草二望郎,快把豬草打滿背,大樹底下襬家常。”

“新打鋤頭口口薄,薅草猶如剃腦殼,只要妹妹心合意,薅草薅到豆子角。”唱的便是仡佬族姑娘與情人相會於野,以天地爲證,以大樹爲媒的自由戀愛。

封建社會,吸納了漢文化的婚俗禮儀後,婚姻受到限制,講究“門當戶對”、“三媒六證”,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等,逐步形成媒證婚姻。即男方如果看上誰家姑娘,必要通過媒婆(人)去撮合,在徵得女方同意的情況下雙方纔協商婚嫁的具體事情。

仡佬族婚俗  仡佬族的婚俗有什麼奇特之處

男方不可向女方直接提婚,女方更不會主動向男方提親,即或與男方有一定的關係,女方也只能將信息巧妙透露給男方,再由男方請媒人提親,不能請“倒媒”(自己請媒人談自己的姑娘)。男方的程序爲提親、發茶、裝香、開庚、報期和迎娶。女方相應爲放話、盤媒、備嫁、出嫁。

一、聘禮

媒人穿針引線後,如果女方沒有其他意見,就開始送聘禮(俗稱“拿人情”,人情分爲“一道人情”、“二道人情”、“三道人情”)。

第一道人情(頭道人情)比較簡單,稱素人情,爲白糖、土酒、麪條、雞蛋等;務川《南園記事》所說“婚禮不移聘幣,初通媒投紅東,不書名,以致意,謂之頭媒……”,此時,只涉及到女方父母,直系親屬。

二道人情就是葷人情,除配製糖酒外,還要配豬肉(俗稱“條換”),這要擴大到外公外婆、表叔、乾爹乾媽。

第三道人情又叫“裝香”,就是在二道人情的基礎上還要給女方的姑娘配布匹(衣服)、鞋、襪,女方父母要砍(吃)豬腳杆(豬腿),這是十分重要的,人情要再次擴大,並要通知什麼時候的酒(女方分姑娘的酒席),以便那個時候親戚都站攏來。這時女方要在香龕面前燒香、燒紙,要開年庚生月,生辰八字,確定婚期。

吃了三道人情的姑娘,就是未過門的媳婦。男方可隨時到女方走動,特別是農忙時期,女方家大小事務更是義不容辭。三道人情之後,姑娘要縫製給未來丈夫的衣服、鞋子、鞋墊等。

二、婚嫁

婚期臨近,女方家長就要選上好的木材,最好的木匠忙於辦(打)嫁妝,嫁妝有桌子、板凳、櫃子、衣櫃、火盆架、洗臉架等生活中用品,有時是雙套的。有錢人家還要打發耕牛、田地、契約甚至陪女。

1、哭嫁

婚期的前幾天,姑娘開聲哭嫁,寨子裏、村子裏的親朋好友都站攏來。姑娘在哭嫁期間一般不吃飯,只吃些麻餅、酥食等。哭嫁的順序大體爲父母、直系祖輩在世者、乾爹乾媽、直系長輩,平輩主親由長及幼,一般親朋以先後到來爲序。

臨出門上轎前,要在堂屋神龕前專門哭逝去的祖先,謂之辭祖。哭嫁的時間1至4天不等。姑娘哭嫁時,被哭者可陪哭,主要是至親長輩勸慰,也可贈給現金,謂之“眼睛水錢”,多爲一般親朋、閨友。哭嫁歌詞自成系列,有完整的套詞,姑娘哭嫁時,也可結合自身家世、處境,現編歌詞。

2、迎親

務川仡佬族嫁姑娘(也叫分姑娘、追姑娘),通常姑娘出嫁要坐轎子(根據女方要求)。男方要提前將轎子裝扮得十分漂亮,並準備彩禮,在紅絲與鄰縣沿河一帶,男方女方的婚期是錯開的,女方頭一天,男方第二天,男方要準備專門的迎親隊伍,擡上轎子,將彩禮、福紙等必須東西於女方正席日午時左右到達女方,並在院外吹樂等候,男女方各有一人專門負責接待者,稱押禮先生。

雙方押禮先生要作揖供手,對四言八句,幾步一席,從院外到堂屋,纔算通過。20世紀90年代以後,這一過程逐漸簡化,成爲一種形式,古時是非常講究的,男方請的押禮先生要是不會說,很可能進不了屋。

之後,便是擺盆,女方在堂屋置兩張方桌相連,男方將所帶彩禮一一擺上,由男方押禮先生主持,新郎在堂前作揖叩首,請女方親人到堂前受揖、喝酒、接彩禮。接着是男方接親隊伍分親疏論輩份落座,女方派專人陪客,按最高禮節“三幺臺”接待。

這期間,新娘要出來裝煙,哭媒人和客人,每位被哭者按禮都要遞上“眼睛水錢”,多少不論。新郎自然少不了,少則800元或1200元。宴席的吃法也是有講究的,先茶後酒,然後是飯,便要在茶、酒、飯、菜(膀)第一次上來時,遞上相應禮書(紅紙封,內包禮錢)。

仡佬族婚俗  仡佬族的婚俗有什麼奇特之處 第2張

宴席結束後,男方接親的隊伍可稍事自由活動,然後留下來坐夜。(主要是男方內親與嗩吶隊伍,不得睡覺,只能在堂屋玩)夜裏,女方有專人負責炭火取暖和霄夜,嗩吶則要一趟一趟吹,新娘也要間歇性出來招呼(哭)幾回,每一次,被哭者照例要拿“眼睛水錢”。

天要亮時,新娘洗臉梳頭,裝扮齊備,將所要帶走物品收拾好。天亮後,男方接親隊伍開始捆挷傢俱,進行分工,新娘則辭別(哭)父母和親人,由專人帶着出閣,出大門時要踩過一個篩子(表示“天羅地網”,“鎮一切邪魔”),篩子上擺着點燃有七根燈草的桐油燈(表示“七仙女”,有七仙女那樣的心靈手巧,有照亮心扉之意)。

篩子擺有12個或24個銅錢(每年十二個月)大吉大利。有的“開光”要用雞,要燒紙,要燒長錢,“先生”唸了些咒語之後將雞甩過轎頂,以預卜姑娘婚後運氣、福氣。這時新娘就從新郎手中接過一丈二尺紅布,拴在轎子裏面的四周(起固定,防顛簸,暈轎之用),戴上銅鏡(避邪),在有福之人(生有多個男孩、孝順父母,賢慧的女人)的牽扶下走進轎子,轎子“起身”。新郎則要在堂屋香火下燒紙,作揖叩首,拜別女方祖宗,才離開。

姑娘到了婆家,再由有福之人牽出來。這時男方堂屋、香龕早已佈置得紅紅朗朗,燒了紙錢,點燃了兩根雕刻有龍鳳的大喜燭,新郎新娘向男方祖宗、父母、磕頭,禮事者則遞上酒和早己準備好的禮物(多爲衣服或鞋之類)。

男方父母便雙雙牽起跪在地上的一雙新人,“封贈”幾句大吉大利的話。接着“喊禮”。喊禮人站在大門上喊:“某某伯伯、叔叔、保爺、保娘堂前受禮!”被喊到的親人,一一到堂前受新娘、新郎叩頭,拿人情(錢)。

“禮”行結束,新郎新娘拜堂,送入新房。新娘入房後,男方家小弟弟(或小妹妹)要給過門的嫂嫂打洗手水。嫂嫂要給小弟弟(小叔子)發“紅”錢。如果沒有小弟妹,也要在直系親屬中依次找)。

3、送親

姑娘出嫁時,女方家要組織專門的送親隊伍。一般8至12人,也有更多者。送親的隊伍有男有女,男的主要是爲確保姑娘不受轎伕們的嬉戲和轎子的平穩,謂之隨轎。送親隊伍將姑娘送到男方家後,男方要盛情接待(按“三幺臺”禮),然後由新郎禮送返回。

4、鬧洞房

新娘進入新房後,男女老少擠在洞房內,向新娘索要其從孃家帶去的糖果、葵花、花生等,家境殷實的女方家庭還要放些硬幣在糖果葵花花生裏。仡佬族風俗,鬧洞房“三天不分老少,不論輩分,不論年齡,也不問結過婚否”。

5、回門

三天後,新婚的新郎領着新媳婦,帶上好酒、好煙、好吃的東西到岳父母家看望,謂之“回門”。舊時,仡佬族其他婚俗還有:娃娃親、指腹爲親等。

娃娃親指娃娃還背在背上(幼年),雙方的父母就把他們許配成親,待成年後再辦婚事,有的十一二歲就辦婚事。指腹爲親指雙方父母對尚懷在肚子裏的孩子指腹爲親,如果生下是同性,則結爲兄弟、姐妹,是異性則確定親事,雙方開始禮尚往業,待成年後結爲夫妻。

此外仡佬族還有“雞卦酒”、“新娘敲掉牙”、“把門枋”、“追姑娘”和“打溼親”習俗,在仡佬族婚俗裏也很有特色。

訂婚的“雞卦酒”

仡佬族人訂婚時,要吃“雞卦酒”,這是殺雞後用雞股骨占卜求吉利。“雞卦”諧音“吉利的卦”,目前已不再按原始的“神判”那種形式去細細講究雞股骨上的紋樣是吉是兇,而是把吃訂婚酒統統稱吃“雞(吉)卦酒”。

吃“雞卦酒”是在姑娘家舉行的,未來的女婿上未婚妻家認岳父母,向岳父母敬獻“雞卦酒”,第一碗酒必先敬獻給岳母,岳父在吃第二碗酒時也要恭維老伴一番,說“娃娃是她養大的,要由他娘作主。”有人說,這是人類母權制在婚姻上由母親做主的遺風。

仡佬族婚俗  仡佬族的婚俗有什麼奇特之處 第3張

新娘敲掉牙

仡佬族女人出嫁時要自動打掉上顎大齒1-2顆,說是怕女人傷害夫家而產生的習俗。夫家視處女爲一種可畏的東西,需打掉牙然後纔敢與之成婚,箇中古遠民俗遺風意味深長。

把門枋

“把門枋”是新娘離家出嫁時,要雙手緊緊地拉着門枋表示不肯離去。這時候,媒人就要過來強行拉開新娘的雙手,牽着新娘離開孃家。

追姑娘

“追姑娘”是姑娘出嫁前要放聲號哭,唱“哭嫁歌”。出嫁前還要乘人“不備”而“逃跑”,讓嫁家嬸孃嫂子等女親戚把她找回來。離孃家出嫁前要拜別孃家祖宗,姑娘的父親要解開她衣領邊的扣袢,表示出嫁了的閨女已不是本家氏族的成員而加入夫家氏族中去了。

打溼親

“打溼親”則是在新娘娶進夫家之時,一跨進屋,就要用夫家準備好的清水灑向接親的人。傳說這樣可讓清水淋去邪魔求個吉利。

和其他民族不同的還有:仡佬族往往是新娘出嫁時,要撐着傘由迎親和送親的人伴送步行到婆家。到夫家後也不興拜堂,直接就被引入洞房。嫁裝也不是在出嫁的喜日裏帶到婆家的,而是在生下頭胎小孩滿月後,才由孃家把嫁妝送到夫家。

仡佬族的婚姻,多爲父母包辦,重彩禮,現在也改變了,選擇吉日後,迎親這天,新娘由接親人和送親人陪同撐着傘步行到婆家不拜堂,直接把新娘引入洞房。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