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史記錄 > 古代戰役 > 城濮之戰的具體經過是怎樣的?雙方陣容如何?

城濮之戰的具體經過是怎樣的?雙方陣容如何?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3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周襄王二十年(公元前632年),晉國、楚兩國在衛國城濮地區爲爭奪中原霸權展開了多次戰役,史稱城濮之戰。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晉文公兌現當年流亡楚國許下“退避三舍”的諾言,令晉軍後退,避楚軍鋒芒。子玉不顧楚成王告誡,率軍冒進,被晉軍殲滅兩翼。楚軍大敗。

經過

退避三舍

子玉率軍急進,依託丘陵險阻紮營,兩軍對峙於城濮。晉文公退避三舍,既是報答以前楚成王給予的禮遇,也是運用“卑而驕之”、“怒而撓之”的誘敵之計,子玉上鉤。

楚子玉派大將鬥勃向晉文公請戰說:“請與君之士戲,君憑軾而觀之,得臣(子玉名)與寓目焉。”晉欒枝答詞卻相當謙恭:“寡君聞命矣。楚君之惠,未之敢忘,是以在此。爲大夫退,其敢當君乎?既不獲命,敢煩大夫謂二三子:戒爾車乘,敬爾君事,詰朝相見。”

城濮之戰的具體經過是怎樣的?雙方陣容如何?

雙方陣容

城濮交戰時雙方的陣容是:晉三軍,即先軫爲元帥,統率中軍,郤溱輔佐,狐毛統率上軍,狐偃輔佐。欒枝統率下軍,胥臣輔佐。楚國也是三軍,即令尹子玉以若敖之六卒統率中軍。子西(鬥宜申)統率左軍。子上(鬥勃)統率右軍。楚的僕從國鄭、許軍附屬楚左軍,陳、蔡軍附屬楚右軍。

兩軍交戰

四月六日,晉軍在城濮嚴陣以待楚軍。子玉狂傲聲稱:“日必無晉矣。”當兩軍接觸之時,晉下軍佐胥臣率所部用虎皮蒙在馬身上,首先衝擊楚右翼的陳、蔡軍,陳、蔡軍驚駭逃散,楚右軍潰敗。楚子玉、子上見右軍潰敗,怒火中燒,加強對晉中軍和上軍的攻勢。晉右翼上軍狐毛設將、佐二面旗幟,令二旗後退,引誘楚軍。晉下軍欒枝所部也以車輛曳樹枝奔馳而僞裝後退。楚子玉以爲晉右翼敗退,令楚左軍追擊,所以對陳、蔡及右翼軍潰敗並未理會。楚左軍追擊晉上軍時,側翼暴露,晉先軫、郤溱率中軍攔腰截擊,狐毛、狐偃率上軍夾攻楚左軍,楚左軍潰敗。楚子玉見左、右軍皆敗,遂下令中軍停止進攻,得以不敗。子玉率殘兵退出戰場,晉軍進佔楚軍營地,休整三日後,勝利班師。

城濮之戰的具體經過是怎樣的?雙方陣容如何? 第2張

戰術運用

城濮之戰開始前,晉國就定下了“楚始得曹,而新婚於衛,若伐曹、衛,楚必救之,則齊、宋免矣”這樣一個總的作戰方針。

第一階段先從衛國下手,初戰取勝,爲晉、齊之盟奠定了基礎,也逼迫魯國從楚的陣營中分化出來。

第二階段圍曹,入曹。至此,附於楚國的曹、衛兩國都被征服,大地削弱了楚國的力量。接着又用先珍之謀使齊、秦兩國“喜賂怒頑”,與晉結爲聯盟拒楚,以解除晉國的後顧之優。

在第三階段與楚國的正面交鋒中,晉國恰當地選擇了戰場,避開楚國主力部隊的鋒芒,以下軍之佐首先對組成楚右翼部隊的陳、蔡兩國軍隊發起進攻,楚右師戰敗。然後以“僞循,誘敵深念以上軍合攻楚左翼部隊,楚左師潰。這樣晉國就造成了事實上對楚的優勢,掌握了主動權,使自己處於有利的戰略地位,從而取得了最後決戰的勝利。

城濮之戰的具體經過是怎樣的?雙方陣容如何? 第3張

《左傳》城濮之戰的描繪令人信服地使我們看到,晉國的每一步勝利,都是同充分發揮將帥的主觀能動作用,適應客觀規律,採取正確的戰略戰術分不開的。戰爭是敵我雙方力量的競賽,但力量在戰爭中不是凝固不變的,而是變化的因素。人的主觀努力,指揮員的能動作用的發揮,戰略戰術的恰當運用,對於敵我力量的轉化,都起着極大的作用。孫子主張在作戰指導上要“致人而不致於人”,主張“廟算”。孫臏主張“變”、“權”。《左傳》通過城濮之戰記敘,在主、客觀關係的問題上,形象地反映了和孫子、孫臏同樣的樸素的軍事辯證法思想。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