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史記錄 > 古代戰役 > 彭城之戰的結果是什麼?帶來了怎樣的影響?

彭城之戰的結果是什麼?帶來了怎樣的影響?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0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彭城之戰是楚漢之爭中的一場大戰,發生在漢二年(公元前205年)四月,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此戰劉邦遭到了自起兵以來的最大的慘敗,楚軍依靠項羽堅毅果敢的指揮,在半日之內以3萬之師擊潰漢軍56萬之衆,殲滅劉邦主力,使劉邦陷入“發關中老弱未傅悉詣滎陽”的危機局面,創造了古代戰爭中速決戰的典範。

戰爭結果

此役漢軍元氣大傷,幾乎全軍覆沒,依附於劉邦的諸侯紛紛背漢投楚。劉邦只好收集殘部,退守滎陽(今河南滎陽東北古滎鎮)。楚漢之間的爭鬥從此變得更爲劇烈殘酷。

戰爭影響

彭城一戰,劉邦遭到了自起兵以來的最大的慘敗,他的父親及妻子都被楚軍俘獲,衆諸侯也紛紛背漢向楚。項羽則充分表現出他特有的英勇果敢、雄才大略的軍事指揮才能,此戰可以說是完勝的結局,項羽不但殲滅劉邦主力,使劉邦陷入“發關中老弱未傅悉詣滎陽”的危機局面;更扭轉了項羽四面楚歌,孤立無援的政治局面,重新佔據楚漢戰爭的主動權。

扭轉局勢

彭城之戰是楚、漢相爭的第一次大戰,漢軍多到五十六萬人,而楚軍只有精兵三萬人。

以三萬對五十六萬,懸殊很大,可是漢軍主帥驕傲自縱,輕敵而不以爲備;另漢軍雖多,卻是烏合之衆,其中一大部分是收集諸侯之兵,兵雖多卻沒有什麼戰鬥力,特別是自鉅鹿之戰以後,人人都有畏楚威勢,致望風而喪膽,因此一見楚軍來進攻時,便心存畏懼,不戰而逃,自亂陣腳。

彭城之戰的結果是什麼?帶來了怎樣的影響?

觀史記中所述,楚軍兩次計殺漢軍有二十多萬人,如以楚軍三萬人計,人數的比例爲1:20;殺人之比爲1:7。即楚軍一人要殺漢軍七人,也就是漢軍不動手,任由楚軍來殺,實際也是不大可能的。其中一大部分是自相踐踏和擠殺的。因爲其中有泗水和睢水,入水死的人數很多,但總的來說,仍可計在殺死之列的。就這樣,劉邦的五十六萬大軍,一朝便消失殆盡。

因而此戰對項羽來說以完勝結局,在大的政治環境方面,原來投向劉邦的盟軍此時又背叛劉邦,或則投靠項羽,如塞王,翟王。有的則重新脫離劉邦的控制走向劉邦的對立面,如魏王豹,陳餘。

戰爭結局

雖然,這場戰役以項羽的完勝而告終,但是,在最後一刻,項羽沒有一鼓作氣乘勝追擊劉邦。以至後來,劉邦逃往西邊,佔據滎陽成皋之地利,依靠關中漢中之資源,最後依靠優越的地理和物質資源以及項羽後方的游擊戰大師彭越,並且整個集團的優勢力量,終於拖跨項羽,贏得天下。

2000多年後的毛澤東作了《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這首詩,詩中寫道:“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其中“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一句講的就是不犯項羽在彭城之戰中的錯誤。

彭城之戰的結果是什麼?帶來了怎樣的影響? 第2張

戰爭評價

戰前佈局

早在劉邦聯軍東進時,項羽就謀劃以彭城爲誘餌佈局這場偷襲戰。從戰略上來看,這是一個極其大膽冒險的戰略:首先要分兩線作戰,既要保證戰略偷襲的勝利,又要嚴防齊國趁機包抄;關鍵是在千里之外就要確定其戰略奇襲的目標和劉邦聯軍的弱點,這不但要豐富的軍事經驗知己知彼的眼光還要一個堅定的不爲外界所動的平常心。

劉邦進了彭城,自以爲已經穩操勝券,每天喝酒慶功,把項羽從咸陽掠走的秦朝的財寶美女全都收歸己有。這恰好應驗了范增對劉邦的兩句評價:貪於財貨,好美姬。他對項羽的反攻也有準備,但是,項羽沒有在劉邦重兵佈防的彭城的北面東面採取軍事行動,而是用大部隊繼續攻齊國作爲迷惑敵人的“正兵”,自己只帶3萬兵力爲奇兵用“間接路線”從彭城西面的蕭縣偷襲敵方的後翼,圍漢王三匝,並帶走了劉邦的家人。

彭城之戰的結果是什麼?帶來了怎樣的影響? 第3張

戰場發揮

彭城之戰是中國大規模獨立運用騎兵殲滅步兵的典範。項羽所率的三萬精兵均是騎兵,機動性大,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封對敵突襲,頃刻間造成敵軍的驚惶混亂,然後於亂中取勝。

項羽繞道彭城西南的蕭,期間潛伏下來等待劉邦諸軍全部進彭城,並在早晨攻擊敵人後翼。這裏需要及其出衆的洞察力找到最好的進攻地點、時間,而又要極大的耐性等待敵人最鬆懈的露出破綻的時候進行攻擊。

面對敵人的數量優勢但是聯軍的指揮不協調。項羽採用直接進攻劉邦指揮中樞的戰術,咬定敵方主帥追着猛打。使劉邦的指揮系統癱瘓,至始至終無法組織軍隊抵抗。這裏必須清楚知道劉邦的部署及戰前大量收集情報。由於兩方兵力懸殊,項羽採用驅趕引誘使其到河邊自相殘殺,互相踐踏,最後落水而亡。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