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史記錄 > 古代戰役 > 漠南、河西之戰後,漢武帝爲何還要發起漠北之戰?

漠南、河西之戰後,漢武帝爲何還要發起漠北之戰?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9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漠北之戰的具體情形。下面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在漠北之戰前,漢武帝劉徹已經對匈奴進行了河南漠南和河西兩大戰役。

一、河南及漠南戰役

漠南、河西之戰後,漢武帝爲何還要發起漠北之戰?

元朔二年,即公元前127年,漢大將軍衛青出雲中郡(今和林格爾和土默特左旗之間)向隴西大迂迴,擊敗匈奴樓煩王和白羊王,斬首數千人,奪得水草豐美,有“黃河百害,唯富一套”之稱富饒的河套平原,之後建立朔方郡並移民十餘萬,匈奴單于將龍庭往北遷移出蒙古大漠。

元朔六年,即公元前123年,衛青率領十餘萬騎兵出定襄(今和林格爾)向北,斬首匈奴三千餘級後回守,之後又再次北進,斬首匈奴首級一萬五千餘,其中霍去病率八百騎孤軍深入數百里,斬殺匈奴兩千餘人,捕獲匈奴相國等人,被封爲冠軍侯。

二、河西戰役

元狩二年,即公元前121年,驃騎將軍霍去病率數萬騎兵從隴西出發,進行了兩次出擊,一次越過焉耆山(今甘肅山丹縣大黃山),打敗匈奴休屠王;一次越過居延澤(今內蒙額濟納旗)附近往西打到祁連山,這兩次出擊的結果是匈奴分裂,匈奴渾邪王殺休屠王后率四萬餘人投降,爲漢朝開拓了從蘭州到新疆羅布泊的一大片戰略緩衝地帶。

三、漠南、河西之戰後的形勢

漠南、河西之戰後,漢武帝爲何還要發起漠北之戰? 第2張

漠南和河西之戰使匈奴遭受了重大打擊,匈奴在戰略上被“斷了右臂”,有歌哀嘆:“亡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亡我焉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更被動的是失去了他們最大的祁連山馬場,失去這個馬場,匈奴的軍事優勢就消減了一大半。

漢朝則控制了整個河西走廊,打開通往西域之路,《史記》記載:“金城(今蘭州)、河西並南山(祁連山)至鹽澤(羅布泊)空無匈奴。”同時,增加稅賦,減少軍隊開支,“徙關東貧民處所得匈奴河南,新秦中以實之,而減北地以西戎卒半。”

兩戰之後,漢朝對匈奴在軍事上的戰略態勢變得更加有力。

但是匈奴並沒有被傷到元氣,單于伊稚斜的主力在漠南之戰後就主動北撤到了漠北,他企圖引誘漢軍主力到漠北,然後聚而殲之。

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伊稚斜集結數萬騎兵,分別在右北平和定襄兩郡南下搶掠,殺死數千人,之後北撤。

漠南、河西之戰後,漢武帝爲何還要發起漠北之戰? 第3張

定襄在今日的和林格爾,右北平在今日的寧城縣西南部,兩地橫跨河北和山西,伊稚斜的匈奴軍在相距如此遠的兩地對內地進行抄略,既展示了他強大騎兵的機動力,又是一種明顯的挑釁:匈奴的騎兵,隨時可以深入漢境。

於是,漢武帝劉徹爲徹底打消伊稚斜的囂張氣焰,決定再來一次漠北戰役。

四、漠北戰役

元狩四年,即公元前119年,這一年漢武帝37歲,他年富力強,精力旺盛。

漠南和河西兩次大戰役的完勝,令漢武帝劉徹信心大增,他看到了他的農民子弟只要騎上馬,就可以完勝那些從小在馬背上長大的匈奴人,他心裏在哈哈大笑:原來遊牧民族的騎兵對漢人的優勢,其實只是一句神話,而這樣的神話一旦被打破,他大漢的子弟兵將踏破賀蘭山,大漢的疆土也將延伸至無限的遠方。

眼下,遭到兩次打擊的伊稚斜騎兵還能騷擾漢境,讓劉徹很生氣,他決定對伊稚斜再發動一次打擊,這次打擊將是毀滅性的,他希望一勞永逸解決匈奴問題。

劉徹立刻召集諸將商討對匈奴的再次戰役,將領之中有久經戰陣的名將衛青,霍去病,李廣等將,劉徹對這三位名將的特徵很瞭解:

衛青穩重可靠,是一位善於大兵團作戰的將軍,尤其善於打十萬以上規模的戰爭,他的特長是穩站穩打,步步爲營,一旦遇敵,將是敵人的噩夢,但是他的打法消耗也大,長期這麼打,朝廷的朝政難於支撐;

霍去病是兩次戰役中嶄露頭角的年輕將領,是一位騎兵天才,他的手下都是精銳的棒小夥子,他的特長是善於遠程突擊,以不多但是精銳的兵力快速穿插,直搗黃龍,這樣有一擊有效的結果,既有斬首之效,也大大節省財政開支;

李廣是一位60歲的老將,他個人的騎射能力很強,被稱爲“飛將軍”,但是由於太過顯示自己的個人能力,他的部隊在前幾次戰爭中反而打了不少敗仗,難以獨當一面,不過士氣很旺盛,劉徹並不想讓他參加這次軍事會議,可是他堅決要參加。

劉徹也是一位戰略家,他對各位將領親自做了戰略部署:“翕侯趙信爲單于畫計,常以爲漢兵不能度幕輕留,今大發士卒,其勢必得所欲。”

趙信本是匈奴的小王,先投降了漢朝,被封爲翕侯和右將軍,後在河南戰役之後又投降了匈奴,他對漢朝的優劣勢都瞭如指掌。

可是,趙信以爲的漢軍劣勢,已經被劉徹補上了,經過幣制改革和鹽鐵專賣之後,劉徹手上有錢了,而且民間也養了大批的馬,可以將計就計,出其不意的打擊他們。

漠南、河西之戰後,漢武帝爲何還要發起漠北之戰? 第4張

劉徹決定遠征漠北,他要以衛青和霍去病兩個軍團發起漠北戰役,徹底解決匈奴。宣佈完他的決定之後,劉徹看着手下的將領們,持重的衛青臉上看不出什麼變化,霍去病卻極度興奮,劉徹在心中大加讚賞,年輕人士氣可用。

爲了給匈奴以毀滅性打擊,劉徹最大限度的使用了他的幾乎全部家當,十四萬匹戰馬,其中十萬匹戰馬先配屬衛青和霍去病兩支軍團各五萬野戰騎兵,另外四萬匹戰馬備用,以隨時補充戰損,還有數十萬步兵進行糧草輜重的運輸和支援。

兩支軍團的任務:東軍團大將軍衛青領麾下李廣等將領率五萬騎兵出代郡(今蔚縣)尋找匈奴左賢王進行決戰;西軍團驃騎將軍霍去病率領五萬騎兵出定襄(今和林格爾)尋找單于主力。

劉徹給霍去病的五萬騎兵,都是精選的“敢力戰深入之士”,這是一支五萬人的特種部隊,將進行遠程穿插包抄,對單于進行斬首。

可是,兩支主力剛出發,就捕捉到匈奴騎哨,單于伊稚斜已經率領主力向東運動,按照之前的調配,霍去病將抓不着單于主力,而可能遭遇單于的將是衛青軍團。

劉徹立刻調整戰術,以霍去病東出代郡,而衛青軍團西出定襄。

事後證明漢軍獲得的消息並不可靠,他們所瞭解的向東轉進的匈奴軍隊,其實是匈奴人的家屬、老弱病殘和輜重,伊稚斜率領的主力還留在漠北,他在以逸待勞等待漢軍。

伊稚斜準備在漠北和漢軍決戰,他的戰術來源於趙信的建議:“漢軍即度幕,人馬罷,匈奴可坐收虜爾。”以趙信個人對漢軍的熟悉,他以爲漢軍騎兵不多,到達漠北就會人困馬乏糧草不濟,可是他並不知道,數年之後的劉徹已經長胖了。

擔負尋找左賢王任務的衛青一出定襄就從俘虜口中得到了伊稚斜單于主力的準確信息,他當即決定兵分兩路向匈奴主力靠近,一路由前將軍李廣和右將軍趙食其率領,由東面向單于左側後攻擊,他親率主力由正面向匈奴主力靠近。

衛青將李廣分兵東路,是劉徹給他的既定策略。

劉徹並不看好李廣這位老將的帶兵能力,在劉徹眼裏,這位李老將軍帶兵不行,卻性格剛烈,不讓他上戰場他就要自殺,可是讓他上戰場又怕給全局帶來麻煩,劉徹實在不得已就在出徵前交代衛青,千萬不要讓李廣獨當一面,只能讓他帶偏師,勝則錦上添花,敗也無關大局。

衛青軍團的主力一路向北穿過浩瀚的沙漠後進入了漠北,在這裏遇見了伊稚斜單于的數萬主力,已經列陣整齊匈奴軍“兵陳而待”,專程等候漢軍的到來。

衛青的打法,是以步騎攻防結合。他先“令武剛車自環爲營”。武剛車是一種有巾有蓋的車,以車環形佈陣,車輛內和車輛間佈置長戟手,可以有效防止騎兵的突擊,而長戟手後再佈置上弓弩手,就可以有效射殺敵人的騎兵,如此,在武剛車陣內就可以保護輜重和各類非戰鬥人員以及傷病員。

佈置好防禦之後,衛青命五千騎兵向對面的匈奴軍進行衝擊,五千騎兵如箭一般射向敵陣,伊稚斜沒有想到遠道而來的漢軍居然敢主動向自己衝擊,他立刻命一萬騎兵與衝來的五千漢軍展開對攻。

匈奴遊牧民族的組織形式,使得他們的組織鬆散,紀律不嚴,又由於人數較少,因此極力避免近戰肉搏,以此特點,發展出他們的遠程騎射風格,而近戰需要的犧牲精神和強大的組織能力,正是農耕民族所長,再加之農耕文明遠發達於遊牧文明,他們的武器裝備也更加先進,漢軍手中的鐵環手刀也明顯先進過匈奴手中混雜的各類兵器。

因此,如果站在高處看兩軍交戰,可以很明顯看出匈奴軍和漢軍騎兵的不同,匈奴軍的個人騎術很強,可是陣型並不嚴密,他們一窩蜂亂糟糟的向前衝,而漢軍的陣型嚴密得多,他們相互之間保持着可以支援的距離,兩軍向撞,漢軍總是可以對匈奴軍形成以多打少,因此一萬匈奴騎兵和五千漢軍騎兵的對攻,並沒有佔到人數的優勢,激戰一日也未分出勝敗。

日落時分,突然狂風大起,黃沙飛揚,能見度顯著降低,“兩軍不相見”,匈奴的弓箭完全沒有了優勢,衛青見此情形,立刻分左右兩翼對匈奴軍進行包抄。

伊稚斜是草原上的狼,有着天生的警覺性,這種警覺性是來源於草原部落弱肉強食,自然淘汰,當他看着對面的漢軍在視線裏越來越模糊時,就感覺到了危險。他的本來目的就是爲了和漢軍會戰從而全殲漢軍主力,可是當他觀察自己的一萬騎兵和五千漢軍的戰鬥時,他已經明白自己沒有優勢了,恰巧這時風沙大起,他立刻警覺起來,他放出幾十名遊騎去主陣前偵查,不久四周響起帶響的弓箭聲,他明白漢軍包抄過來了,此時他很清楚“漢軍多而士馬尚疆,戰而匈奴不利。”立刻下達後撤的命令,可是他的命令被飛揚黃沙和兩軍廝殺的喊殺聲阻斷了,根本傳達不到他數萬人馬的眼睛和耳朵中,他只能換上一匹備用的高大的大宛馬後逃,他的消息很靈,知道往東會遇上另外一支漢軍,就帶着身邊數百名衛士往西北方向奔逃。

伊稚斜帶着數百人逃跑,他的主力大軍並不知情,依然盡着軍人的職責和漢軍拼死作戰,直到深夜終於支持不住向北潰散,衛青軍團乘勝追擊200裏,斬首一萬九千餘,在俘虜和首級中都沒有見到伊稚斜,衛青心有不甘,命令再往北追,他們一直到燕然山(今杭愛山)附近,發現這裏有一座小城,小城內並無多少軍卒,他們抓來俘虜盤問,才知道這是趙信築的小城,乃是一座大兵站,裏面滿是糧食和軍用物資,衛青軍團美美的吃了幾天,然後一把火燒掉趙信城回撤。

東路霍去病軍團的馬匹和裝備都比西路的衛青軍團精良,霍去病本人是一位萬馬軍中取上將首級的突擊型將領,他手下的軍官都是年輕人,級別不高,連一員裨將都沒有,霍去病以大校當裨將使用,軍團上下鬥志激昂,立功心切,這是一支積極向上的軍隊,出征路上這些小夥子們一路歡歌笑語,精力永遠都那麼旺盛。

霍去病帶着他的軍團出了代郡後,再向北急行軍2000餘里,終於發現了約十萬人的匈奴主力,霍去病大喜,他向他的軍團做了動員,最後一句是:“活捉伊稚斜。”說着抽出長刀躍馬衝向敵陣,他的五萬小夥子們隨後跟進。

漢軍小夥子們在馬鞍上揮舞戰刀,冒着匈奴人射來的弓箭向前突擊,他們的目的是主陣,可是還沒有衝到陣前,就見匈奴主陣有數百騎往後逃了,匈奴的大陣也很快就崩潰了,形成狼奔豸突的局面,霍去病感到奇怪:怎麼伊稚斜這麼草雞?他立刻抓來幾名俘虜審問,得知眼前乃是左賢王的軍隊,而左賢王本人已經帶着幾百人逃跑了。

霍去病大感失望,他已經做了好多次捕獲伊稚斜的好夢,可是眼前竟然不是伊稚斜,憤怒之餘,他決定抓住左賢王碎屍萬段,霍去病朝着左賢王逃跑的方向猛追,他的五萬軍團風捲殘雲一般向北追去,匈奴軍真是兵敗如山倒,一路上漢軍都是追殲狀態,他們追得有些筋疲力盡了,突然的一天,漢軍看見前面出現了無數的帳篷。

這些帳篷個個高大豪華,與漢軍們一路上所見的普通牧民帳篷完全不同,而且似乎正在搬遷,見漢軍出現,帳篷四周就衝出一批批驚慌失措的騎兵,自動集結成一股面對漢軍列陣。

霍去病見這些騎兵亂哄哄的湊成一團,隊列也不整齊,顯然不是戰鬥部隊,他感覺奇怪,隨即便明白過來,這裏一定是匈奴的大後方,說不定帳篷裏面有什麼重要人物,立刻命令全軍分成三隊,一隊正面進攻,另兩隊分左右兩翼包抄,決不可放跑一人。

一場一邊倒的小戰,戰果輝煌,原來這裏就是單于庭(今外蒙古烏蘭巴托)所在,霍去病軍團在狼居胥山附近將最後一批匈奴人追上,算是結束了這場戰爭,此戰斬殺匈奴北車耆王,俘獲三位王爺,將軍以下至都尉級軍官八十三人,俘獲匈奴官兵七萬餘人,這七萬餘人皆是左賢王部。

雖未捕獲伊稚斜,卻直搗單于王庭,戰果輝煌,尤其消滅匈奴十餘萬人,這對人數本來就稀少的匈奴人來說是個滅頂之災。

接下來霍去病做了三件事,一是封狼居胥山,二是禪姑衍山(兩山均在今烏蘭巴托附近),三是登臨瀚海(今俄羅斯貝加爾湖)祭告天地。

五、後記

伊稚斜單于到底是死是活?劫後餘生的匈奴餘部亂作一團,這時右谷蠡王站了出來,他說伊稚斜單于英勇戰死了,現在的匈奴必須有一位新的單于,而他右谷蠡王就是伊稚斜的繼承者。右谷蠡王是伊稚斜和左賢王后勢力最大的王爺,但是他個人的能力和魅力都遠遠比不上伊稚斜,也並不能駕馭那些心思各異匈奴各部族酋長們,好幾個酋長準備帶着部族另謀他途,右谷蠡王也準備狠狠的教訓這些不服從者。

被外部打擊之後,匈奴又面臨着一場內亂。

十幾日後,伊稚斜終於現身了,他畢竟是草原人,嗅覺和視覺都相當靈敏,他在漢軍追擊下往西北跑了一個大圈之後又向東回到了漠北王庭,這時右谷蠡王只得灰溜溜的去掉了單于稱號。

而伊稚斜在遭受如此打擊後,再也不敢在漠南出現,從此,漠南出現了“漠南無王庭”的局面。

此戰,漢軍以損失數萬名優秀士兵和十餘萬匹軍馬的代價獲得全勝,漢匈雙方實力呈現此長彼消之勢,漢朝實力日漸增長,而匈奴實力日漸下降。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