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史記錄 > 古代戰役 > 唐末的一系列農民起義是唐亡的根源嗎?唐末農民戰爭造成了什麼影響?

唐末的一系列農民起義是唐亡的根源嗎?唐末農民戰爭造成了什麼影響?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唐懿宗即位不久,大中十二年(859年)十二月,爆發了裘甫領導的浙東農民起義,揭開了唐未農民大起義的序幕。在唐朝軍隊的鎮壓下,起義於鹹通元年(860年)七月失敗。鹹通九年(868年)又爆發了龐勳領導的桂州戍卒兵變,他們北歸,直攻入徐州,大批農民加入,使兵變轉變爲農民起義,並控制了淮北、淮南廣大地區,起義隊伍發展到20萬人。

鹹通十年(869年) 起義被鎮壓。但它給唐朝以沉重的打擊,《新唐書》認爲:“唐亡於黃巢而禍基於桂林”。這一點也不錯,可知龐勳起義作用巨大。裘甫起義,改元“羅平”,鑄印“天平”,都含有剷除不平的要求,龐勳起義,從桂林北上進行流動作戰,對黃巢領導的唐未農民大起義有着重大的影響唐朝鎮壓了龐勳起義後,對農民的剝削、壓迫更爲變本加厲。鹹通十四年(873年),關東地區大旱,麥收僅半、秋收全無,農民以蓬子面和槐樹葉充飢,餓死者衆多。唐政府不僅不予救濟,還派官吏到地方催交賦稅,對人民“動加捶撻”,人民“撤屋伐木,僱妻鬻子”,僅夠供官吏酒食之用,依然不能交納賦稅,農民被逼得無路可走懿宗年間,曹州(今山東定陶西)流傳歌謠:“金色蝦螟爭怒眼,翻卻曹州天下反”。

唐末的一系列農民起義是唐亡的根源嗎?唐末農民戰爭造成了什麼影響?

乾符元年(874年)底,濮州(今山東鄄城北)人工仙芝領導數千人在長垣(今屬河南)起義,他自稱“天補平均大將軍兼海內諸豪都統”,傳檄諸道,痛斥唐朝官吏“貪沓,賦重,賞罰不平”。王仙芝義軍不久攻佔濮州、曹州。乾符二年(875年)初,冤句(今山東曹縣西北)人黃巢聚衆數千人起義,響應王仙芝王仙芝、黃巢都是“販鹽白丁”,黃巢善騎射,愛結交豪俠之士,粗涉書傳,屢試進士不第。黃巢既是失意士子,又是受唐政府打擊的私鹽販,他看到唐政府的極端腐朽和人民的普遍不滿,從而產生了推翻舊皇朝、建立新世界的宏大抱負。

唐末的一系列農民起義是唐亡的根源嗎?唐末農民戰爭造成了什麼影響? 第2張

黃巢起義後,與王仙芝合兵,轉戰山東,義軍獲得較大發展。以後,又轉入河南、湖北、安徽,沉重地打擊了官軍。唐皇朝見軍事鎮壓奏效不大,便採用招降手法。乾符三年(876年)九月,王仙芝在蘄州(今湖北蘄春)發生動搖,準備接受唐朝的招降、封官遭到黃巢的反對。黃巢“因毆仙芝,傷首”等條約。衆將士也表示反對,王仙芝才未降。於是,黃巢與王仙芝分手,王仙芝留在湖北,黃巢率部回河南山東。乾符四年(877年)王仙芝再次向唐朝請降,未成。

乾符五年(878年) 在黃梅(今屬湖北)與唐軍激戰,5萬起義軍壯烈犧牲,王仙芝被殺。王仙芝雖有首舉義旗之功,但多次動搖,給起義帶來重大損失,自己也被殺害。王仙芝失敗後,餘部由尚讓率領北上投奔黃巢,這時,起義軍有10萬餘人,共推黃巢爲主,黃巢稱“沖天大保均平大將軍”,改元“王霸”,設官分職,建立了統一的領導機構。這增強了起義軍的戰鬥力,爲起義軍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黃巢建立王霸政權後,於乾符五年春率大軍由山東進入河南,威脅洛陽唐朝以重兵抵抗。

唐末的一系列農民起義是唐亡的根源嗎?唐末農民戰爭造成了什麼影響? 第3張

黃巢認識到中原地區唐朝兵力較強,於是便改變戰略進攻方向,採取避實就虛,揮師南下,將兵鋒指向唐朝力量薄弱的江南,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南征”。起義軍渡過長江,由皖南入江西,再進浙江,從衙州(今浙江衡縣)開仙霞嶺山路700裏,進入福建,克福州。乾符六年(879 年)越過大庚嶺,進入嶺南,攻克廣州,又兵佔桂州(今廣西桂州),控制了兩廣地區,鎮壓了貪官污吏和地主豪商黃巢原想留在嶺南,但北方籍士兵不服水土,又遇疾疫,軍中死者十之三四。於是黃巢決定北伐,攻打長安、推翻唐皇朝。黃巢發佈檄文,揭露了唐朝宦官專權,官吏貪暴、綱紀敗壞,科學失纔等弊病,提出了“禁刺史殖財產,縣令犯贓者族”的主張。

乾符六年十月,義軍從桂州北上,進入湖南攻下潭州(今湖南長沙),攻佔江陵(今屬湖北),在襄陽(今湖北襄陽樊城)受阻,便沿江東下,經江西、安徽、浙江。至僖宗廣明元年(881年) 七月,義軍過長江、跨淮水,進入河南,起義軍擴大至60萬人。十一月克洛陽,唐朝廷大爲震驚。十二月,攻破潼關,黃巢親率大軍直趨長安。十二月五日(881年1月8日),唐僖宗倉皇出逃成都。同日,義軍進入長安。百姓夾道歡迎,大將尚讓對百姓言道:“黃王起兵,本爲百姓,非如李氏不愛汝曹,汝曹但安居無恐廣明元年十二月十三日(881年1月16日),黃巢在長安即皇帝位,國號“大齊”,改元金統,仿唐朝體制充實政權機構。大齊政權規定,唐朝三品以上官員停職,四品以下留任爲安定社會秩序,黃巢“下令軍中,禁妄殺”,農民政權只對假降的張直方、頑固抗拒的唐朝宰相豆盧瓚、崔沆等官僚地主進行鎮壓。

同時,“殺唐宗室在長安者無遺類”。黃巢還派岀使臣到各地招降藩鎮,以擴大勢力和影響。農民政權還在長安實行”均平”政策,以強力剝奪官僚富豪的財產,稱之爲“淘物”,使富家一貧如洗,起義軍還沒收地主田地。在長安,起義軍“見貧者,往往施與之”③黃巢建立大齊政權後,滿足於已取得的勝利,有麻痹輕敵情緒,沒有派勁旅追殲以唐僖宗爲首的唐朝殘餘力量,使唐朝得以站穩腳根,重新組織節度使圍攻起義軍。

唐末的一系列農民起義是唐亡的根源嗎?唐末農民戰爭造成了什麼影響? 第4張

黃巢起義軍北伐,攻克許多城市,卻不派兵駐守,即使對洛陽也是如此。進入長安後,也沒有逐個消滅關中的節度使。這些失策,導致農民起義軍由主動逐漸變爲被動。廣明二年(881年)三月,唐僖宗命鄭敗爲統帥,率兵鎮壓義軍,義軍尚讓部遭到失敗。四月,鄭敗傳檄各地節度使圍攻義軍,將長安包圍,黃巢便主動撤出長安,在唐軍進入長安造成混亂之後,義軍分數路殺入長安,大敗唐軍,回到了長安。中和二年(882年)正月,唐僖宗命王鋒爲宰相,統帥各路唐軍進圍長安。義軍處境漸趨困難,糧食極缺,以至用樹皮等充飢在唐軍分化誘降之下,義軍同州防禦使朱溫降唐。唐政府又請沙陀貴族李克用出兵協同鎮壓義軍。

中和三年(883年)四月,黃巢打了幾次敗仗,便率15萬義軍撤岀長安,向河南方向退卻。五月,義軍到河南,攻打陳州(今河南淮陽)時,大將孟楷犧牲。黃巢報仇心切,率軍猛攻,前後300天,乂軍長期被拖在陳州,喪失了轉移到有利地區發展自己的大好機時,反使自己陷入了更爲被動的局面。中和四年(884年)五月,義軍被李克用擊敗,尚讓等義軍將領向唐朝投降,黃巢率千餘人退向山東。

六月,在泰山狼虎谷,黃巢悲壯自刎,農民起乂軍主力失敗,其餘部在黃巢侄兒黃浩帶領下,堅持鬥爭達17年,天覆元年(901年)纔在湖南失敗黃巢農民大起乂的特點是流動作戰。在起義前期,農民軍力量弱小,爲發展自己,打擊敵人,採取避實就虛,進行流動作戰,是完全必要的,也是有積極作用的。但是在義軍力量壯大,要推翻唐政權時,依然攻一地棄一地,不建立根據地,就是一大失策。它使乂軍進無後援,而一旦失利,又退無基地。是起義軍失敗的重要原因。農民起乂軍勝利後驕做麻痹,不追殲唐朝殘餘力量,也是造成失敗的原因之一。

唐末的一系列農民起義是唐亡的根源嗎?唐末農民戰爭造成了什麼影響? 第5張

唐未農民起義軍的領導集團,時時發生動搖,先有王仙芝,後有朱溫,危急時又有尚讓等降唐,這樣的領導核心很難領導農民起義軍戰勝強敵。唐末農民起義雖然失敗了,但有着重要的歷史意義。首先,農民起乂沉重打擊了地主階級,從根本上動搖了唐朝統治。農民起乂軍從數幹人發展到60餘萬,轉戰南北,橫掃大半個中國,規模之大,聲勢之壯,不僅是中國農民戰爭史上的壯舉,也是世界農民戰爭史上的奇蹟。他們攻破州縣,懲處貪吏,使唐朝統治陷於土崩瓦解的局面,大大削弱了唐朝的力量,加速了唐朝的滅亡。農民起義軍處死了不少殘酷剝削農民的官僚、貴族、地主,特別使殘存的士族“喪亡且盡”。

這樣,“自五季以來,取士不問家世,婚姻不問閱閥”。士族終於被農民起義所摧毀。隨着一批官僚地主的被殺,部分農民得到了土地,成爲自耕農,使土地集中的趨勢有所緩和佃客的地位有了改變,這種階級關係的變化,爲五代和宋朝社會經濟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其次,農民起義又打擊了藩鎮勢力。起義軍北伐經過之處,“所在雄藩,望風瓦解。經過農民起義的掃蕩,一些藩鎮削弱了,一些藩鎮被消滅到農民起義失敗之時,原來藩鎮林立的北方,只剩下朱溫、李克用等幾個大藩鎮。

唐末的一系列農民起義是唐亡的根源嗎?唐末農民戰爭造成了什麼影響? 第6張

可以說,這是農民起義的重要貢獻之一,爲國家的統一減少了阻力第三,這次農民起義在領導人的稱號中有“天補平均”、“沖天太保均平”等字樣,這是我國農民戰爭史上第一次打出“平均”或“均平”旗號平均思想的出現,表明農民鬥爭水平了有了提高,農民認識也有了發展。他們已不再僅僅反對封建暴政、徭賦和人身奴役,而且有了反對豪強兼併和平均財富的要求。平均思想的萌芽,影晌到宋代農民起乂“等貴賤,均貧富口號的提出。平均思想在封建社會中是一種革命的思想,但在小私有制的條件下,實現平均,只是一種空想。唐未農民起義有平均思想的萌芽,其歷史作用是應予肯定的,它在中國農民戰爭史上有劃時代的意義。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