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史記錄 > 古代戰役 > 唐末農民戰爭歷史意義是什麼?唐末農民戰爭詳解過程

唐末農民戰爭歷史意義是什麼?唐末農民戰爭詳解過程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7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唐朝末年,社會階級矛盾更加激化。政治的腐朽和連年的戰爭,使土地兼併更加嚴重,皇帝、官吏、藩鎮,僧侶,地主、富商霸佔了絕大多數土地,藩鎮割據和戰爭越演越烈,使統一的國家處於四分五裂狀態。儘管如此,唐朝政權還是向農民催徵砠稅,農民的負擔更加沉重。在階級矛盾不斷激化的基礎上,終於爆發了農民大起義。

公元八七四年,王仙芝在河南的長垣(今範縣)發動起義。第二年,黃巢在山爾曹州(今菏澤縣)率衆響應。兩支起義軍的會合,仕大了農民起義軍的力量。起義軍攻州奪縣、鎮壓地主、開倉濟貧,得到農民熱烈支持,隊伍很快發展到五、六萬人,勢力擴大到河南,安徽、湖北等廣大地區。

唐末農民戰爭歷史意義是什麼?唐末農民戰爭詳解過程

公元八七八年,王仙芝在湖北一次戰役中堵死,黃巢被推爲起義軍統帥,號稱沖天太保均平大將軍。,號召農民把鬥爭的鋒芒對準唐朝政權,衝破唐朝的封建統治。起義軍在這個號召下,南征北戰,把唐末農民戰爭推向高潮。先是轉戰于山東、河南、湖 安徽等地, 隨後十萬大軍橫渡長江向唐朝統治薄弱的江南挺進,戰鬥在江西、浙江等地,起義軍以驚人的毅力和速度,開闢了一條七百里長的山路,進入了福建、廣東,攻克富庶的廣州。起義軍在這裏一面休整,一面準備北伐。八七九年,起義軍開始北伐,再渡長江天險,攻克洛陽。這時隊伍已達六十萬人,紀律嚴明,銳不可當,直逼長安大門潼關。長安城中地主階級統治集團一片慌亂,百官紛紛逃竄,唐僖宗逃往四川。八八一年,起義軍佔領了敵人的老巢長安,建立了大齊政權受到了長安人民的熱烈歡迎。

唐末農民戰爭歷史意義是什麼?唐末農民戰爭詳解過程 第2張

但是,起義軍進入長安後,還是採用流動戰術,沒有建立鞏固的根據地,沒有乘勝全殲唐朝殘餘勢力,給敵人造成;反撲的機會。八八三年,處於無糧無援的起義軍,不得不退出長安,在河南,山東一帶堅持戰鬥。八八四年,由於敵我力量懸殊,起義軍最後失敗。黃巢率領千餘部屬退到泰山狼虎谷,英勇戰鬥,壯烈犧牲。

唐末農民戰爭歷史意義是什麼?唐末農民戰爭詳解過程 第3張

黃巢領導的農民大起義,歷時十年,行程幾萬裏,轉戰大半個中國,是我國農民戰爭史上光輝的一頁。. 黃巢農民起義有着偉大的歷史意義。它提出了“均平”,“沖天”的政治口號,反映了農民階級在貧富尖銳對立的形勢下,提出平均財富的革命要求,標誌着我國農民戰爭開始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它衝擊了封建秩序,打擊了地主階級,削弱藩鎮勢力,使唐朝政權瀕於滅亡,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創造了條件。它長期流動作戰,沒有建立穩固的根據地,雖然取得暫時的勝利,最後還是不免失敗,這是留給革命人民的一個重要經驗教訓。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