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演義趣聞 > 宋與遼夏打仗爲何敗多勝少?竟和喝水習慣有關

宋與遼夏打仗爲何敗多勝少?竟和喝水習慣有關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8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每個人活着都有自己的追求,更何況皇帝?北宋王朝自960年趙匡胤陳橋驛(位於今河南省新鄉市封丘縣東南部)兵變,黃袍加身,到1127年“靖康之恥”滅亡,歷經九位皇帝,長達167年的統治。皇帝們的願望就是收復北方的燕雲十六州,完成祖國大統一。但遺憾的是沒有一個人能真正完成這個理想。

燕雲十六州,即今北京、天津全境,以及河北北部地區、山西北部地區。“失嶺北,則必禍燕雲,丟燕雲則必禍中原”。公元936年,後晉的開國皇帝石敬瑭認遼太宗爲乾爹。938年,石敬瑭按照契丹的要求把燕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往後中原數個朝代都沒有能夠完全收復。燕雲十六州的戰略意義使得中原的北宋政權感受威脅持續長達二百年,燕雲十六州也是兵家必爭之地。

宋與遼夏打仗爲何敗多勝少?竟和喝水習慣有關

網絡配圖

 宋與遼打了這麼多年,爲何一直勝少敗多呢?

  朝廷政策“重文輕武”

由於趙匡胤自己上位之前是武將,所以一直重文輕武,在各方面都利用文官牽制甚至可以說是壓制武官,這就導致能打仗的武將沒有地位,並且宋朝實行的是將兵分離的制度,打仗的時候將不識兵,兵不識將,互相都不瞭解也就導致了指揮上的障礙,下達的命令很難得到貫徹。

宋與遼夏打仗爲何敗多勝少?竟和喝水習慣有關 第2張

網絡配圖

沒有地理優勢

燕雲十六州的缺失,讓北宋失去了戰略屏障,遼國軍隊只要出戰,眼前是一馬平川的華北平原,只有黃河可以阻擋,宋朝國都開封位於平原,無險可守。而宋朝出站就會遇上很多艱難險阻,自然難以取勝。

宋朝騎兵太少,機動性差

宋朝是以步兵爲主力,而遼和西夏以騎兵爲主力,衆所周知騎兵就是冷兵器時代的坦克,缺少騎兵的宋朝軍隊怎麼可能打得過遼和西夏。宋朝沒有馬的原因是因爲中原地區馬場河西走廊和河北北部和河套草原,一部分被西夏佔領,一部分被遼國佔領。

宋與遼夏打仗爲何敗多勝少?竟和喝水習慣有關 第3張

網絡配圖

 單兵作戰素質差

兩國開戰時,遇到水源,宋軍把兵器一丟,然後像青蛙一樣,頭插到水裏邊,咕嘟咕嘟喝水。而遼軍則是單膝跪地,一手拿着兵器,一手撩水喝,並且警惕着周邊。如果有敵軍來襲,可以以最快的速度投入戰鬥。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