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演義趣聞 > 三國中“孫劉結盟”諸葛亮安插在吳國內線是誰?

三國中“孫劉結盟”諸葛亮安插在吳國內線是誰?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8.2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導讀:吳蜀聯盟是諸葛亮根據“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爲之用,此可與爲援,而不可圖也”﹝《蜀志諸葛亮傳》﹞從這一情況出發,他料定孫、劉聯盟必成。

三國中“孫劉結盟”諸葛亮安插在吳國內線是誰?

另一個問題是,對孫、劉來說,聯盟必須獲得成果,而後始可真正結成。諸葛亮看到“曹操之衆,遠來疲弊”,追趕劉備,輕騎又“一日一夜行三百餘里”,已成“強弩之末”;“北方之人,不習水戰”;“荊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勢耳,非心服也。”看到孫權“國險而民附,賢能爲之用”;劉備尚有“水軍精甲萬人,劉琦合江夏戰士亦不下萬人”;如果孫、劉能“協規同力,破操軍必矣。”﹝〈諸葛亮傳〉﹞這是從敵我雙方情況出發所作的正確估量。當時孫權方面周瑜也看到曹操“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衆,衆數雖多〈曹軍十五六萬,所得劉表之衆七八萬〉,甚未足畏。”﹝《吳志樂志四》有吳人的《伐烏木曲》。說明真正的戰爭是在烏林打的。《水經注》卷十四“江水左徑烏林南”注:“黃蓋敗魏武於烏林,即是處也。”又“左徑百人山南”注:“右徑赤壁山北,昔周瑜與黃蓋詐魏武大軍所起也。”此赤壁山在武當郡﹝吳置﹞武昌縣。〉,是曹操的矢敗,孫、劉聯盟的勝利。經過此戰的考驗,孫、劉聯盟奠定下來。

破壞階段。烏林戰後,劉備佔領荊、益二州,三國鼎立之勢形成。其後,孫權乘關羽北打襄法正傳》﹞表明他是不贊成劉備出兵的。這個問題關係到對諸葛亮治實精神的認識,究竟應如何看待呢?

我們還是諸葛亮自己來回笞。孫權稱號,蜀國“議者鹹以爲交之無益而名體弗順,宜顯明正義,絕其盟好。”諸葛亮說了一段話:“今若加顯絕,仇我必深,使當移兵東戍,與之角力,須並其土,乃議中原。彼賢才尚多,將相緝穆,未可一朝定也。頓兵相持,坐而須老,使北俚糜嫞?撬闃?險折!埂粗T葛亮傳〉注引《漢晉春秋》﹞這是說:與吳不開戰則已,一開戰便不可終止。你想停,他不想停,必須打到最後,並其土地,纔可停下來。而吳國賢才尚多將相尚和,要並土地,談何容易。開戰勢必變成頓兵相持,坐而到老。而這正是曹魏求之不得的。

根據這段話來看諸葛亮所以不贊成劉備伐吳,就可以明白:原因在於他看到了即使劉備勝利,重佔荊州,吳國必不肯干休,一定要繼續打下去,而滅吳是不可能的,結果必定是頓兵相持,好了曹魏。權衡利害,還是以不同孫吳開戰,保持孫、劉聯盟爲上策。換言之,他不支持劉備伐吳,正是因爲他能治實,“弘思遠益”,知道劉備伐吳,害多利少,全非拘泥於吳蜀聯盟,不知變通。或說,劉備重佔荊州後,可以再修盟好,撤兵回蜀。這只是“一廂情願”的設想而已。殊不知“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吳志魯肅傳》﹞,是孫吳的既定方針,孫、劉打起來,必如諸葛亮所說,難解難休,最終必爲曹魏所乘。

保持階段。明白了破壞階段諸葛亮的看法,也就可以明白秭歸蹉跌後,諸葛亮的對吳政策了。劉備一死,諸葛亮鑑於後主幼弱,恐孫權“有異計”,立即派鄧芝“修好於權。權果狐疑,不時見芝。”鄧芝曉以利害:魏若奉辭伐吳,蜀再順流而進,江南之地,將非吳有。孫權醒悟,“遂自絕魏,與蜀連和,遣張溫報聘於蜀。蜀復令芝重往”,吳蜀聯盟於是重建。﹝《蜀志陳震傳》﹞,說明經過諸葛亮的努力,在秭歸蹉跌以後的歲月裹,聯盟確立不移。

三國中“孫劉結盟”諸葛亮安插在吳國內線是誰? 第3張

吳蜀聯盟的確立,對蜀來說,至少有兩大好處。一爲諸葛亮“內修政理”創造了良好的外部條件;二爲諸葛亮北伐,解除了“東顧之憂”,使曹魏“河南之衆,不得盡西”﹝〈諸葛亮傳〉注引《漢晉春秋》﹞。《三國志·吳志·諸葛恪傳》中,諸葛恪說:“近見家叔父表陳與賊爭競之計,未嘗不喟然嘆息也。”他的話可以幫助我們瞭解諸葛亮北伐,對孫吳何以毫無顧慮。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