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演義趣聞 > 揭祕:辛棄疾爲何在臨死之際連喊三聲“殺賊!”

揭祕:辛棄疾爲何在臨死之際連喊三聲“殺賊!”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4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漢族,南宋著名軍事將領詞人、豪放詞派代表人物,在文學上,他與蘇軾並稱爲“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代表作品有《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清平樂·村居》等。

辛棄疾現存詞600餘首。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和戰鬥精神是他詞的基本思想內容。他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豪放派詞人、愛國者詞人、軍事家和政治家。

  英雄虎膽

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完顏亮大舉南侵,在其後方的漢族人民由於不堪金人嚴苛的壓榨,奮起反抗。二十一歲的辛棄疾也聚集了二千人,參 加由耿京領導的一支聲勢浩大的起義軍,並擔任掌書記。當金人內部矛盾爆發,完顏亮在前線爲部下所殺,金軍向北撤退時,辛棄疾於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 奉命南下與南宋朝廷聯絡。在他完成使命歸來的途中,聽到耿京被叛徒張安國所殺、義軍潰散的消息,便率領五十多人襲擊幾萬人的敵營,把叛徒擒拿帶回建康,交 給南宋朝廷處決。辛棄疾驚人的勇敢和果斷,使他名重一時,“壯聲英概,懦士爲之興起,聖天子一見三嘆息”(洪邁《稼軒記》)。宋高宗便任命他爲江陰籤判, 從此開始了他在南宋的仕宦生涯,這時他才二十五歲。

揭祕:辛棄疾爲何在臨死之際連喊三聲“殺賊!”

網絡配圖

初到南方

辛棄疾初來南方,對朝廷的怯懦和畏縮並不瞭解,加上宋高宗趙構曾讚許過他的英勇行爲,不久後即位的宋孝宗也一度表現出想要恢復失地、報仇雪恥的 銳氣,所以在他南宋任職的前一時期中,曾熱情洋溢地寫了不少有關抗金北伐的建議,像著名的《美芹十論》《九議》等。儘管這些建議書在當時深受人們稱讚,廣 爲傳誦,但已經不願意再打仗的朝廷卻反應冷淡,只是對辛棄疾在建議書中所表現出的實際才幹很感興趣,於是先後把他派到江西、湖北、湖南等地擔任轉運使、安 撫使一類重要的地方官職,去治理荒政、整頓治安。這顯然與辛棄疾的理想大相徑庭,雖然他乾得很出色,但由於深感歲月流馳、人生短暫而壯志難酬,內心也越來 越感到壓抑和痛苦。

現實對辛棄疾是嚴酷的。他雖有出色的才幹,但他的豪邁倔強的性格和執着北伐的熱情,卻使他難以在畏縮而又圓滑、嫉賢妒能的官場上立足。另外," 歸正人"的尷尬身份也阻攔了他仕途的發展。使他的官職最高爲從四品龍圖閣待制。他也意識到自己“剛拙自信,年來不爲衆人所容”(《論盜賊札子》),所以早 已做好了歸隱的準備,並在江西上饒的帶湖畔修建了園榭,以便離職後定居。果然,淳熙八年(1181)冬,辛棄疾四十二歲時,因受到彈劾而被免職,歸居上 饒。此後二十年間,他除了有兩年一度出任福建提點刑獄和福建安撫使外,大部分時間都在鄉閒居。

隱居生活

辛棄疾一向很羨慕笑傲山林的隱逸高人,閒居鄉野同他的人生觀並非沒有契合之處;而且,由於過去的地位,他的生活也儘可以過得頗爲奢華。但是,作 爲一個熱血男兒、一個風雲人物,在正是大有作爲的壯年被迫離開政治舞臺,這又使他難以忍受,“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 才氣”(《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所以,他常常一面盡情賞玩着山水田園風光和其中的恬靜之趣,一面心靈深處又不停地涌起波瀾,時而爲一生的理想所激 動,時而因現實的無情而憤怒和灰心,時而又強自寬慰,作曠達之想,在這種感情起伏中度過了後半生。“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破陣子·爲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鷓鴣天》),在這些詞句中,埋藏了他深深的感慨。寧宗嘉泰三年 (1203),主張北伐的韓侂冑起用主戰派人士,已六十四歲的辛棄疾被任爲紹興知府兼浙東安撫使,年邁的詞人精神爲之一振。第二年,他晉見宋寧宗,慷慨激 昂地說了一番金國“必亂必亡”(《建炎以來朝野雜記》乙集),並親自到前線鎮江任職。

宋寧宗開禧元年(公元1205年),辛棄疾任鎮江知府,時年六十五歲,登臨北固亭,感嘆對自己報國無門的失望,憑高望遠,撫今追昔,於是寫下了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這篇傳唱千古之作。但他又一次受到了沉重打擊,在一些諫官的攻擊下被迫離職,於當年重回故宅閒居。雖然後兩年都曾被召任職,無 奈年老多病,身體衰弱,終於在開禧三年秋天溘然長逝,享年68歲。

揭祕:辛棄疾爲何在臨死之際連喊三聲“殺賊!” 第2張

網絡配圖

作爲南宋詞壇一代大家,其詞熱情洋溢,慷慨悲壯。筆力雄厚,藝術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爲主。有《稼軒長短句》。今人輯有《辛稼軒詩文鈔存》。

歷史點評:辛棄疾,是開一代詞風的偉大詞人,也是一位勇冠三軍、能征善戰、熟稔軍事的民族英雄。抗金復國是其作品之主旋律,其中不乏英雄失路的悲嘆與壯士閒置的憤懣,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後世人云:稼軒者,人中之傑,詞中之龍。

辛棄疾畫像(資料圖)

宋高宗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閏二月的一天早晨,春寒料峭,濟州(今山東鉅野)金國佔領軍大營的中軍帳門外,一陣馬蹄聲響,遠處風馳電掣般 地衝來了由抗金青年英雄、濟南人辛棄疾率領的50名騎士。辛棄疾飛身滾鞍下馬,高聲向守門士兵喊話道:“喂!快去通報張安國將軍,有老朋友辛棄疾等人來 訪,請他出來說話!”

眼前突然發生的這件事,是什麼來頭呢?

 22歲從軍打仗

原來,此前一年,金國海陵王完顏亮率兵大舉侵宋,妄想佔領杭州,“立馬吳山第一峯”,不料在採石磯(今安徽馬鞍山境內)被南宋將領虞允文打得大 敗,他自己退到揚州,被部下殺死。中原地區飽受金人壓迫掠奪多年的漢族人民趁機舉行武裝起義,抗戰的烽火四處燃燒。22歲的文武全才辛棄疾迅速組織起一支 2000多人的隊伍,在濟南南部山區開展驅逐金人的武裝鬥爭。

爲了更好地打擊敵人,完成統一大業,辛棄疾率領這支隊伍投奔了由另一位濟南人耿京領導的有25萬人之衆的起義大軍。耿京十分賞識辛棄疾的人品才 幹,此前他已經自稱“天平軍節度使”,因而任命辛棄疾爲“權天平軍節度掌書記”,負責全軍的文書工作,連自己的帥印也交給他保管。

這時,金國的新皇帝——金世宗完顏雍已經穩住了北方局勢,開始調集大軍,對中原漢族義軍實行各個擊破。辛棄疾力勸主帥耿京“決策南向”,即迅速 歸附南宋,以便與南宋官軍遙相配合,共同抗擊金兵。耿京欣然採納了辛棄疾的建議,於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正月派遣手下的將領賈瑞爲正使、辛棄疾爲副 使,讓他們領着9個隨從人員,奉表渡長江歸宋。

賈、辛等一行11人晝夜兼程地南下。他們到達建康(今江蘇南京),受到了宋高宗趙構的接見。宋高宗表示同意接收這支山東義軍,不但爲耿京、辛棄疾、賈瑞及義軍將吏賜官封爵,還派官員王世隆帶着朝廷賜給山東義軍的官誥節鉞等物,同賈、辛等人一起奔赴山東。

揭祕:辛棄疾爲何在臨死之際連喊三聲“殺賊!” 第3張

網絡配圖

不料,隨着北方政治、軍事形勢的變化,耿京義軍內部發生了重大變故:金世宗在中都(今北京)發出了收買人心的“大赦詔書”,其中說道:“凡我境 內百姓,在山者爲盜賊,下山者爲良民。”許多思家心切、一心想過太平日子的義軍將領和戰士,趁着有這樣的寬赦詔書,紛紛下山回鄉。耿京部下大將張安國更是 貪圖金朝的重賞,勾結另一個將領邵進,殺掉了主帥到金營獻功。張安國立即受到金朝的重重封賞,被任命爲濟州知州。於是,擁有25萬大軍,曾經重重地打擊過 金兵的耿京隊伍,就這樣土崩瓦解了!

  向南宋獻俘

辛棄疾、王世隆等一行人在北行途中聽到了耿京被殺害的消息。聞訊後,辛棄疾悲痛萬分,約了王世隆和勇士馬全福二人,邀集忠義軍人共50位,同大 家商量道:“我作爲主帥的代表到南方朝拜宋皇,誰想到會發生這樣的事變!如今怎麼向宋覆命?諸位有不怕死的,就和我們3個人一起,衝進金營,去抓住殺害主 帥的叛徒張安國,獻給朝廷!”於是大家在辛棄疾、王世隆、馬全福3人的帶領下,飛馬直奔濟州,闖進了有5萬人之衆的金兵營地——這纔有了本文開頭的那一 幕。

現在讓我們把目光轉到濟州金兵中軍帳前。辛棄疾喊話時,張安國正在帳內與幾個金將飲酒作樂。醉醺醺的他聽兵士稟報後,一時腦子轉不過來,就踉踉 蹌蹌地走出帳外。辛棄疾見狀,喝令手下扭住張安國,迅速五花大綁了,然後把他拋到一匹馬背上給捆得牢牢的。這時營門外的空地上已經圍滿了人。辛棄疾舉目四 望,見他們多半是原來耿京隊伍裏的士兵,就大聲喊話,勸這些老部下趕快起義,大家一起迴歸宋朝。當場便有上萬漢族士兵站到了辛棄疾這一邊。辛棄疾、王世隆 對這支隊伍略加編排,就立即帶着他們,押解着叛徒張安國,不分晝夜地疾馳南下。

揭祕:辛棄疾爲何在臨死之際連喊三聲“殺賊!” 第4張

網絡配圖

先前辛棄疾等人硬闖金營時被嚇得發呆的那些金兵,在回過神來之後,趕緊向上司彙報,然後奉命組織隊伍追趕辛棄疾一行。金兵與投奔宋朝的義軍在路 上發生了好幾次遭遇戰,戰鬥有時發生在白天,有時發生在黑夜,但義軍都打退了敵人,贏得了時間。就這樣,辛棄疾領着大家一路向南,渡過了長江。

剛安頓好過江的人馬,辛棄疾就立即把張安國押送到杭州向宋朝獻俘。經過問案審判,張安國很快被推上杭州街市斬首示衆。辛棄疾明明白白、痛痛快快地看着張安國被殺頭之後,滿懷希望地入朝聽命,想象着入仕以後應該能在南方有所作爲。這一年他23歲。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