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演義趣聞 > 石達開在天京事變前的一失誤讓太平天國走向滅亡

石達開在天京事變前的一失誤讓太平天國走向滅亡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7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天京事變正值西征緊要關頭,此時江西局勢一片大好,如《中國曆代戰爭史-太平天國》中提到,“江西府城八,縣城五十餘,均爲太平軍所有,至於清方,除南昌僅有廣信、饒州一路可通文報,尚有贛州、南安遠在贛南,仍未易幟耳”,可以說,此時江西已近乎完全由太平軍掌控,同時此時已經距北伐軍全部滅亡過去了一年零八個月,沒有了北伐軍來吸引、分散清軍注意力,清廷此時已將全部矛頭對準了江南,正是雙方對峙的重要階段,而太平天國內部於此時發生內訌,喪失以往的主動權,轉入戰略防禦階段,終至滅亡,不得不令人嘆惋。

石達開在天京事變前的一失誤讓太平天國走向滅亡

網絡配圖

論者多以爲翼王帶走數十萬精兵良將是導致太平天國失敗的關鍵因素,然而關鍵的並不只是帶走數十萬兵馬,還有翼王一部在天京事變前後及過程中的影響,確實,可以說翼王的決定決定着太平天國的命運;另外,我認爲翼王遠走及翼王在天京事變中的影響僅能佔到太平天國由勝轉衰原因的2/4(1/4是帶走數十萬兵馬,1/4是影響),還有其他很重要的原因,在後文會詳談。

首先來說翼王一部在天京事變中的影響,先從翼王進軍江西后的樟樹鎮一戰談起,此時距天京事變還有半年時間,此役大勝後,南昌的南下要道被封死,曾國藩孤軍守南昌,幾乎如同太平軍甕中之鱉,處境艱險,恰此時楊秀清籌劃天京的首次解圍戰,將翼王召回參戰,曾國藩才保住一命;其實本可以先攻下南昌,給予曾國藩致命一擊,依照曾國藩靖港、九江兩次失利後的自殺不難推測出,倘南昌被攻克,曾國藩不是被殺,就是再一次自殺,如此湘軍便會缺少主心骨,想發展起來便難上加難,則太平軍日後很可能少一個大敵,而且攻下南昌後,在奔赴天京支援也爲時不晚,這可以說是翼王的一大失誤,將在外,君命有所受,有所不受。此後湘軍援軍至,湘軍於江西復振,漸而收復江西全境,可惜可惜。

待翼王東援,天京解圍後,武漢告急,翼王一部西援武漢。正值翼王在武漢與清軍僵持之際,天京事變爆發,翼王不得不迴天京救駕,放棄援鄂計劃,韋俊守武漢已兩月,見翼王撤軍更加失望,同時造成太平軍西征水師船隻在此之後全部被焚燬。此處可以說有兩大影響,一,武漢,二,水師。羅澤南戰死前曾向曾國藩上書,論東南局勢,“武漢爲樞紐,欲制九江之命,必由武漢而下”,足見武漢之重要性。武漢失守後,湘軍便沿江東下,繼而攻克九江,太平軍九江鎮守大將林啓榮也戰死,湘軍便將武漢作爲其後方的基地。先取武漢,再下九江,進而逼近天京,歷史證明了湘軍這一戰略的正確性。太平軍三次佔領武昌(武漢三城之一,其餘爲漢口,漢陽),又三次失去,只因天京事變,此前努力皆作白費。

石達開在天京事變前的一失誤讓太平天國走向滅亡 第2張

網絡配圖

再有便是水師,在武昌第三次爭奪戰中,湘軍克復武昌後,焚燬太平軍船隻,太平軍西征水師便收到重創,差點全軍覆滅;事隔兩年,武漢又失守,情況本來就不樂觀的水師又受重創,湘軍內湖與外江兩部分水師會和,乘勝追擊,致使西征水師(幾乎佔太平軍水師的絕大部分)完全消失,千里長江,全部被湘軍掌握。說來也是滑稽,水師由太平軍起,早期作戰中水師憑藉其靈活迅捷的特點,多次干擾清軍行動,予以痛擊,此後湘軍見其捷利,才操練水師,湘軍從此愈加重視水師,而太平軍卻不重視水師,以致太平天國後期,太平軍水師只能防守,有時甚至連防守都做不好。《中國曆代戰爭史-太平天國》中寫到,“湘軍平亂,水師居首功”,湘軍這一“偷師學藝”,可以說成功的很。

天京事變後,由於洪秀全的猜忌及洪氏權貴的挾持,石達開憤而出京,率軍遠征,企圖奪四川以圖大業,倘若此方針得以一直履行,以石達開的才能,定能在四川開創一個基地,由此便可以分散清軍注意力,緩解東部壓力,同時萬一東部不順,天京政權覆滅,也可保留革命火種。但可惜最初行動不積極,配合不到位,多處受挫,本來翼王便心灰意冷,又加上處處碰壁,到廣西界竟產生榮歸故里,不再西征的消極想法,途中也因爲不和,部隊多次發生分化,雖有部隊脫離後返回天京參與作戰,但發揮的作用也極爲有限。在貴縣耽誤兩年可以說是大敗筆,既不西進以圖大業,也不東返回援天京,導致衆叛親離,士氣低靡,所剩部隊人數與戰鬥力均大減,最後仍免不了西征的命運,可憐翼王終於大渡河一役,但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滅亡之果,乃有夕日之不堅定而生,咎由自取罷了。

第二,中央的糜爛。洪秀全專用福王、貴王,此二人不僅無能,還貪婪,掌權後趁機斂財,濫加賦稅,致使糧商紛紛離開天京,導致米糧不足,可惜了忠王北伐前特地囑咐,多儲米糧以備不測。天京後來被湘軍包圍,糧食缺乏,全要怪罪這兩人。此前兩點充分說明了中央的無能,外加洪秀全的迷信昏庸,終至誤國(懷疑洪秀全晚期精神病越來越嚴重)。如安慶失守後,天京方面竟封江阻安慶敗兵東下,又嚴責英王,革其職權,導致英王之死;忠王圍攻曾國荃無功而返,洪秀全竟嚴責並革其爵位;忠王建議遷都,洪秀全言,“朕奉上帝聖旨,天兄耶穌聖旨,下凡作天下萬國獨一真主,何懼之有”,後期全依仗英王、忠王領軍,非但沒有救濟、安撫,反而阻江、責罰,真當時昏庸。

石達開在天京事變前的一失誤讓太平天國走向滅亡 第3張

網絡配圖

第三,人才的喪失。太平天國本來就因爲焚書、反孔等原因,喪失了大批的讀書人,而天京事變中北王韋昌輝濫殺無辜,盡誅東王黨羽,導致衆多人才白白喪失,同時秦日綱、胡以晃等將領也因北王之禍而死。太平天國本就人才不足,又遭此大難,可謂雪上加霜。

第四,叛變。還是和北王有些關係,守武漢的是其胞弟韋俊,北王被誅導致韋俊的投敵,武漢即使是韋俊不投敵,也一樣會丟,加上太平軍本就魚龍混雜,會黨之衆不少,天京事變令很多人失望,不想被殺,叛變投敵便就正常了,如原太平軍江北守將李昭壽,還順便誘降了太平軍江浦守將,這些人便成了太平天國的死敵。

最後再提一下太平天國前中期一直不重視的強敵-湘軍。最初清廷顧忌湘軍,湘軍在對抗太平天國過程中一直是客軍身份,受到地方的牽制,及至清綠營兵全滅,清廷纔不再挾制,地方纔全力配合,而當初翼王未能攻下南昌,殺了曾國藩,三河鎮一戰後又給了湘軍喘息的機會,導致湘軍最終發展起來,成爲太平天國真正的強敵,可謂是不智。

天京事變後,雖然遭受了重創,卻也消除了許多弊病,革命之火尚存,然而洪秀全未能做出正確的決定,逼走了翼王,終至革命之火熄滅,可以說,翼王確實是左右太平天國存亡的關鍵人物。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