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演義趣聞 > 康熙的心病 察哈爾王欲亡大清之心不死!

康熙的心病 察哈爾王欲亡大清之心不死!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2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重述義縣城守尉趙辛珠(簡稱“辛珠)與其子孫赤膽護國的風雲往事!

趙辛珠的父親薩蘭是清太宗皇太極的二女兒、固倫公主瑪喀塔(後封溫莊長公主)的侍衛,當年,薩蘭隨年僅十二歲的公主下嫁給蒙古察哈爾部林丹汗之子額哲。薩蘭去世後,辛珠襲了父親的職位,任察哈爾王府掌儀尉又稱長史。那麼,察哈爾部爲何如此重要,大清公主居然屈尊下嫁?既然察哈爾王與清廷沾親帶故,又爲何突然反目,拔刀相向呢?這些要從察哈爾王的歷史淵源說起。

康熙的心病 察哈爾王欲亡大清之心不死!

網絡配圖

察哈爾王源自成吉思汗開創的“黃金家族”, 察哈爾部是元蒙嫡裔,後來演化爲漠南蒙古的重要一支,在塞北大漠號令一方,蒙古諸部唯其馬首是瞻,林丹汗是最後一任察哈爾王。爲牽制後金的迅速崛起,明廷極力拉攏林丹汗爲己所用,作爲明朝的塞北屏障。林丹汗率部與後金長期征戰,直到天聰九年皇太極派多爾袞率重兵進剿,才徹底擊敗察哈爾部,林丹汗敗走青海病逝途中。迫於形勢,林丹汗的妻、子不得不屈膝投降,並獻上該部珍藏百年的元代傳國玉璽。

林丹汗之死,意味着橫亙百年的蒙古帝國,至此終結。林丹汗的八個妻子,全部被皇太極及其兄弟、臣子瓜分。公元1636年三月,漠南蒙古十六部49個大小領主齊聚盛京瀋陽,承認皇太極爲汗,並奉上“博格達•徹辰汗”的尊號。同年,皇太極即皇帝位,改國號爲“清”,改元崇德。

爲安撫察哈爾部,登上帝位的皇太極將林丹汗的兒子額哲封爲和碩親王,“位冠四十九旗貝勒之上”。不僅如此,皇太極還將自己的愛女固倫公主瑪喀塔下嫁給額哲,並選定義州(今遼寧義縣)爲公主、駙馬的湯沐邑。崇德六年(1641年),額哲卒。順治三年(1646年),公主按蒙古“兄亡其嫂易嫁小叔”的習俗下嫁額哲弟阿布奈,阿布奈亦襲和碩親王,婚後生二子:布爾尼和羅卜藏。

康熙的心病 察哈爾王欲亡大清之心不死! 第2張

網絡配圖

額哲在世時,尚能與清廷和平共處,其弟阿布奈則桀驁不馴,襲位後對大清皇帝不親不敬,長達八年“不一朝請”, 連順治駕崩、康熙登基等兩件頭等朝野大事,阿布奈也未赴京哀悼,這在古代社會,是禍及九族的“大不敬”之罪!

夾縫中苟活的溫莊長公主長期抑鬱,不堪重負,早早撒手人寰。視公主爲枷鎖的阿布奈大喜過望,居然把本該陪葬給公主的珍寶挪用,哄自己新娶的福晉開心,甚至公主所生之子都不親自撫養,連皇帝賞賜禮物時,都“不親身一問”。阿布奈的種種犯上之舉,令康熙帝忍無可忍,終於下旨治罪!“阿布奈竟忘恩養,八年以來,不一朝請,且每年譴人存問公主所生之子,頒給恩賜,阿布奈猶不親身一問太皇太后及朕躬安。公主所生幼子,阿布奈理應撫養,乃交於已分家之長子,更屬何心?此等情節,著理藩院嚴察議奏”。此後不久,理藩院遵諭複議:“阿布奈無藩臣禮,大不敬。應論死,革去王爵,不準承襲。”

當時,康熙剛剛除掉權臣鰲拜,開始總攬朝政,他不想過於激化與諸權貴間的矛盾,爲穩定局勢,僅將阿布奈“著革去親王,嚴禁盛京”, 恩准阿布奈與大清固倫公主所生的長子布爾尼承襲了親王爵位,並把安親王嶽樂收養的貝勒博洛的女兒封爲郡主嫁給了布爾尼。

照理,康熙帝如此網開一面,生母又是大清公主的布爾尼本該感恩戴德,但此人不僅不思回報,反而變本加厲!他認爲自己的祖父林丹汗是被皇太極害死的,自己的父親阿布奈是被玄燁迫害的,縱橫天下的大元天下是被清朝葬送的,這國仇家恨豈可不報?自己若“認敵作父”,怎配是有着高貴血統的成吉思汗的子孫?

康熙的心病 察哈爾王欲亡大清之心不死! 第3張

網絡配圖

阿布奈懷着對大清、對康熙的刻骨仇恨等待着復仇的機會,機會,終於來了!1673年12月,“三藩之亂”爆發,一時間海內喧騰,天下大亂。布爾尼與其弟羅卜藏趁着清廷全力在南方平叛,無暇北顧之機舉兵謀反,布爾尼要解救自己的父親,進而滅大清,廢康熙,實現光復祖業的復辟夢想!用他的話說:“吾大元之後也,雖附於大國,由有帝號。”

此時,三藩在南,察哈爾在北,一個旗號”反清復明”,一個揚言“光復大元”,康熙皇帝的鬱悶可想而知。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