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演義趣聞 > 廁紙歷史:宋朝之前用竹片民國開始用紙幣

廁紙歷史:宋朝之前用竹片民國開始用紙幣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蔡倫是偉大的,他對紙張的革命性改良,爲人類精神食糧以及物質食糧提供了輕便、舒適的載體。“沒有紙的時候,用什麼清理物質食糧的‘將來時’?”帶着疑問網上諮詢,斑竹回覆:我擦!回答得無比正確,確實是用斑竹來擦。芒碭山漢墓發現一間2000多年前建造的廁所,邊上有一堆小竹片,這東西就是古代手紙。名字很文雅:廁簡。製作很 簡單,一般用木片或竹片削製成三五寸長,打磨光滑就成了。長相有點像沒掰開的方便筷子,更像古代記事的竹簡。遙想古人大急又忘帶廁簡,大約會拆開正在閱讀的竹簡吧!那麼所謂“韋編三絕”大概是說孔子三次忘記帶廁紙吧?

廁紙歷史:宋朝之前用竹片民國開始用紙幣

網絡配圖

使用方法不用我來詳述了吧?如果說“大”字像個人的話,那麼排泄的過程就是“木”,而用廁簡清理的過程就是“本”。這東西能否清理乾淨?若竹簡糙紮帶 芒刺,接觸面大,應該可以。但糙扎也有副作用——作業時稍不慎就成周杰倫《菊花殘》……於是“後主親削僧徒廁簡,試之以頰,少有,則再加修治”。說的是李煜幫和尚削棍,怕有刺便親自用臉試爽滑度。這說明直到宋朝,中國人一直用棍子處理排泄物。

什麼時候開始普遍用紙作業?元朝開始的。“凡紙質用楮樹皮與桑穰、芙蓉膜等諸物者爲皮紙,用竹麻者爲竹紙。精者極其潔白,粗者爲火紙。火紙十七供冥燒,十三供日用。”當時皮、竹兩種紙,好的寫字,粗糙的日用。於是,“腳踏黃河兩岸,手拿機密文件,前面機槍掃射,後面炮火連天”的情形出現了。元朝皇帝用的廁紙我以爲該是“膚卵如膜,堅潔如玉,細薄光潤”的澄心堂宣紙。但史料記載了這麼個事:裕聖皇后當太子妃的時候對婆婆非常孝順,學李後主拿臉試手紙柔軟度,順便磨臉皮去角質。“至溷廁所用紙,亦以面擦,令柔軟以進”,這紙應該還很粗糙。

推測元朝皇族用的大概是“還魂紙”,《天工開物》載“一時書文貴重,其廢紙洗去朱墨污穢,浸爛入槽再造,北方即寸條片角在地,隨手拾起再造,名曰還魂紙”,就是廢紙回收再加工。地溝油是不是從這來的靈感?明初皇上用的廁紙是四川野蠶吐絲織布而成,《五雜俎》載“大內供御溷廁所用,乃以川中供野蠶所吐成繭,織以成帛,大僅如紙。每供御用之物,即便棄 擲”。對於這種蠶絲廁紙我沒有評語只有聯想——“牛奶香濃,絲般感受”,再聯想就是融化的巧克力……不許聯想。明代後期皇帝用的手紙是由內官監紙房抄造,原料是廢紙,石碾軋漿、淘洗,摻蒲棒絨放水池攪勻;用竹簾把紙漿出來;刷到木板曬乾揭下,裁三寸見方,淡黃色。這種紙估計吸水性可以但拉力不一定夠,應該沒有我們現在用的牛13,但因爲是聖上用紙,名字確實霸道——聖紙。

廁紙歷史:宋朝之前用竹片民國開始用紙幣 第2張

網絡配圖

更霸道的是慈禧阿姨的廁紙。紙裁好後用水噴溼,隔着溼布用熨斗過兩遍讓紙光滑平整。據說她的廁紙是“白棉紙”,工藝如下:原料構皮,泡——加石灰——蒸——去灰——榨——抹灰——再蒸——洗——舂——加藥——撈——榨——揭——裁。《宮女回憶錄》裏講,噴溼這道工序由宮女對着廁紙,口含清水,一口氣噴成霧狀,宮女私下還比賽誰噴的又細又均勻,“噗、噗、噗、噗”聲響徹紫禁城,瀉立停銷售團隊每每誤會,以爲發現了龐大的消費羣體。

光緒皇上用稍差點的毛邊紙——將嫩竹放坑內加生石灰腐漚40天。換清水再浸泡發酵30天。去竹子雜質後搗爛。用竹簾水中撈製成型紙,進風房,刷火牆上 焙乾。這紙不錯,原來是明代藏書家毛晉印書專用的,毛先生習慣在紙邊上蓋一個篆書“毛”字印章,是謂“毛邊紙”。將它揉搓一下,就是光緒用紙。

廁紙歷史:宋朝之前用竹片民國開始用紙幣 第3張

網絡配圖

民國時代廁紙竟然有了質的飛躍,1948年通貨膨脹,上墳時燒真錢比燒冥幣划算。法幣貶值到比廢紙還便宜,“我嘗見廁所內法幣滿地,變爲手紙,也算廢物利用”。這大概是人類最奢侈的廁紙了,中國人個個視金錢如糞土,只是那法幣上的老孫夠慘,滿臉焦黃賽過黃疸病人。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