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演義趣聞 > 晚清洋務運動主要領導人李鴻章的宦海生涯

晚清洋務運動主要領導人李鴻章的宦海生涯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0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李鴻章晚清重臣之一,洋務運動主要領導人。他死後清廷賜諡文忠。他出身於合肥合肥縣東鄉磨店鄉,六歲進學,道光二十年中秀才從此進入政壇,開啓了他一生傳奇的宦海人生。

咸豐三年一月,也就是1853年2月,太平軍從武漢順江而下,攻陷安徽省城安慶。安徽巡撫蔣文慶被太平軍殺死。

晚清洋務運動主要領導人李鴻章的宦海生涯

網絡配圖

由於當時消息傳遞延遲,遠在北京的咸豐皇帝並不知道安慶已經失守,還是派出安徽籍的副部長、當時任工部右侍郎兼刑部左侍郎的呂賢基趕赴安慶,協同蔣文慶,辦理安徽團練防禦事務。

呂賢基是安徽旌德人,這種由本省官員回故鄉,辦理團練,抵抗太平軍的做法,在當時比較普遍。因爲朝廷的正規軍八旗和綠營,已經根本毫無戰鬥力。這種用在籍官員以及地方士紳辦理地方武裝,來鎮壓叛亂的做法,在大清朝的歷史上曾經用過。嘉慶年間鎮壓川楚白蓮教,就是用的這個方法。

洪天王作亂,生靈塗炭!

跟隨呂賢基一起去安徽的,還有一位皖籍京官,此人當時是翰林院編修,歷任武英殿纂修和國史館協修。翰林院編修,這種官職從品秩上來講,僅僅是七品。但是,翰林院稱爲清要之區,編修是天子文學侍從,地位也就不一般了。依照大清的制度,只有翰林出身的大臣才能入閣爲大學士,死後諡號才能以文作爲開頭,什麼“文正”、“文忠”,或不濟,混個“文襄”之類,也是諡號中的頭品。

這爲翰林院編修,也是安徽人,名叫李鴻章,此時剛滿三十歲,正是意氣風發之時。青年時代的李鴻章是個文人,文藝青年有的習慣,他都有。平時不上班的時候,文化部小處長(翰林院編修)李鴻章喜歡逛逛海王村書市,把生命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

安慶淪陷之時,李鴻章尚不知道,依然沉醉在書市上的買買買之中。一日,偶遇一位同鄉,人家對他說:“尚不知省城失耶,而作此不急之務也?”言下之意,李處長您都不知道家鄉省城讓長毛佔了嗎?還在這小資呢?

李鴻章內心的家國情懷一下子就被激發出來,立馬去找到同鄉老前輩呂賢基副部長,慫恿老呂上表請戰。老呂是個老文青,雄性荷爾蒙被李鴻章激活之後,遂命李鴻章代擬奏章。國難之際,苦命的咸豐皇帝正愁沒有人願意賣命,當然會命老呂千里回鄉赴戎機。

晚清洋務運動主要領導人李鴻章的宦海生涯 第2張

網絡配圖

老呂淡定下來之後,又覺得此事凶多吉少,竟然怪起了李鴻章,乾脆帶他一起回鄉送死吧,“君禍我,上命我往,我亦禍君”,這是老官僚內心的寫照!

朝廷的聖旨下達不久,李鴻章就跟着呂賢基,趕回安徽,協助地方抵抗太平軍。開始了他坎坷多難的軍事生涯。作爲文化部小處長的李鴻章,此時對軍事是一竅不通的。

對於安徽的軍政領導班子,咸豐皇帝做出了一些調整。在知道原任巡撫蔣蔣文慶已經陣亡的消息之後,咸豐下旨命老臣周天爵署理安徽巡撫。不久,又改派李嘉端爲安徽巡撫,命周天爵以兵部侍郎銜,辦理剿防事宜,呂賢基則負責協助二位。

三位朝廷重臣,負責安徽的軍事事務,這看起來這種安排應該是不錯,其實這個軍政班子非常糟糕。爲什麼呢?我們來看一看這三個人的安排,首先看看周天爵,周天爵是什麼人?此翁是經歷了嘉慶、道光、咸豐三朝的政治老人。在道光時代,這位周天爵與權臣穆彰阿是政敵,後來失敗被流放。咸豐上臺後,辦了穆彰阿,標榜正人政治,又把這老爺子請了出來,此時周天爵已經八十多歲了。八十老人上戰場,大清可謂無人!

晚清洋務運動主要領導人李鴻章的宦海生涯 第3張

網絡配圖

呂賢基,不用說,毫無軍事經驗的文人一個!李嘉端是個學霸,道光九年會試的二甲第三名,做官清廉,有“鐵大人”的美譽,但也沒打過仗,而且脾氣暴躁,不太能與同僚合作。

除了這種人事安排的失敗之外,安徽當時實際的客觀情況其實也是非常糟糕,首先它靠近太平天國定都南京,也就是所謂的天京,這裏是太平天國,傾盡全力勢在必得的地區。除此之外,安徽北部的捻軍鬧得也正歡,大有南下與長毛會師的意思。

當時的省城安慶已經淪陷,臨時的省城遷到廬州,也就是今天的合肥。初到廬州的李鴻章,面對這樣一副困局,內心的震動可想而知。李鴻章到皖之後,就進入周天爵的幕府。對於周天爵而言,當時的首要當務之急是對付在安徽境內肆意猖獗的捻軍。

作爲周氏幕府成員的李鴻章,不免也要身歷戰陣,刀尖上舔血,這是做文字工作多年的李鴻章想也沒想過的事情。雖然李鴻章青年時代曾寫過“丈夫隻手把吳鉤”那種豪邁詩句,但內心想的不過是“是我文章報國年”而已。父親李文安,對兒子安危非常擔憂,在給家人的書信當中寫道:“鴻兒隨敬修撫軍剿辦土匪,現未得信,勝負若何,弟甚懸注。”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