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演義趣聞 > 西遊記中孫悟空被“幽冥界”捉去 告訴了我們什麼

西遊記中孫悟空被“幽冥界”捉去 告訴了我們什麼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7.9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西遊記》,最開始圍繞着孫悟空想要長生不老,展開了一系列的故事。孫悟空通過拜師學藝,練就了一身功夫,同時也覺得自己能長生不老了。可他真的長生不老了嗎?沒有。

在《西遊記》第三回中,孫悟空酣睡之際,被“幽冥界”捉去,並看到了自己的壽命。多少呢?“該壽三百四十二歲,善終”。這算是長生不老,不生不滅嗎?不算。

爲何孫悟空千辛萬苦之後得到的還只是三百四十二歲的壽命呢?作者要通過這一點告訴讀者什麼呢?《西遊記》的作者是吳承恩,這點衆所周知。《西遊記》雖然講述的是唐朝時候的事,但吳承恩卻是生活在明朝。故,吳承恩寫孫悟空自認爲長生不老了,卻只有三百四十二歲的壽命,是在諷刺。諷刺什麼?諷刺人心,諷刺皇帝。

西遊記中孫悟空被“幽冥界”捉去 告訴了我們什麼

網絡配圖

  一:諷刺皇帝

吳承恩生活的明朝,按照現有歷史記載,吳承恩生於1501年,卒於1582年。這段時間是哪些皇帝在位?明武宗、明世宗、明穆宗、明神宗。明武宗朱厚照是明朝第十位皇帝,在位時間是1505年至1521年,這段時間吳承恩還年輕,還在準備科考。明世宗呢?明世宗朱厚熜1521年到1566年在位,這段時間正是吳承恩思想成熟的一個時間。科場的失意,生活的困頓,使吳承恩加深了對封建科舉制度、黑暗社會現實的認識,促使他運用志怪小說的形式來表達內心的不滿和憤懣。

明世宗非常崇信道教,好神仙老道之術,一心求長生不老,他到處蒐羅方士、祕方,許多人因此而一步登天,一些文人也因爲給嘉靖皇帝撰寫青詞而入閣成爲宰相,當時民間就有“青詞宰相”的說法。

這一切,都是吳承恩所厭惡的,他認爲一個皇帝本該像他剛繼位時那樣效法太祖、成祖推行“新政”,做一位後世稱頌的明主聖君。

可後來的明世宗徹底沉淪於長生不老,這一點也給吳承恩的創作提供了素材。

吳承恩用孫悟空一心求長生不老來諷刺皇帝不務正業;再用孫悟空求得了長生不老,結果卻還是有限制的來諷刺皇帝是在白日做夢。吳承恩不僅是在諷刺當世的皇帝,更是在警示後繼之君,不要做那長生不老的白日夢。

西遊記中孫悟空被“幽冥界”捉去 告訴了我們什麼 第2張

網絡配圖

  二:警告世人。

古代賢者的警示,不僅適用於皇帝或者朝中重臣,也適用於平民百姓。皇帝做白日夢是錯誤的,那平民百姓做白日夢就對了嗎?也是不對的。任何人整天做白日夢都是不對的,都是愚蠢的,都是可笑的。

一個人,活在世間。不管地位高、低、貴、賤,都有其存在的價值。能否飛黃騰達,能否大富大貴等,那都是努力拼搏的結果。這個世界上,有些東西別人可以給你,比如:權力、金錢、地位、尊嚴等等。有些東西,別人想給都給不了你,比如努力拼搏。這個誰能給你呢?沒有人能,只有你自己才能決定。同樣,這個世界上,有些東西別人不可能從你的內心“拿走”它,那是什麼?是白日做夢,是期待天上掉餡餅,是一心想把自己的命運交到別人上手的心。

也許,我們時常在嘲笑那些白日做夢的人。可是,你自己沒有做過白日夢嗎?比如買彩票。很多人不癡迷於彩票中獎,但卻隔三差五的去買上一點,自己安慰自己或是跟朋友們打趣道:也許走了狗屎運呢?或者說:我知道中不了,我也只是想想而已,中不了,難道想都不能嗎?

這樣的人,他們屬於白日做夢嗎?也許不算。但,從那個人買彩票的那一刻起,就註定了他或她有了白日做夢的心。能在彩票上白日做夢,就能在其他方面白日做夢。因爲,他或她的心態變了。

有人把白日做夢看成是理想,說這是自己的遠大理想。可是,真正的遠大理想,即便它是天馬行空的,那也絕對不是白日做夢。白日做夢和遠大理想有時候真的很難界定。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遠大理想有機會實現;可天上掉餡餅這種白日做夢的事沒有機會實現。

西遊記中孫悟空被“幽冥界”捉去 告訴了我們什麼 第3張

網絡配圖

  三:靠自己,戰勝自己。

孫悟空最後怎樣將自己的生命繼續下去的?靠自己。他已經壽命盡了,可他把那些數字劃掉了,“幽冥界”沒了他的名字和壽命限制,下次也就沒機會抓他了。吳承恩寫這個只是“抖包袱”嗎?絕對不是。吳承恩是在告訴世人,任何事都掌握在自己的手裏,自己的命運在某種情況下會由他人決定,但最終的成敗,還是得靠你自己。假如孫悟空看到那壽數就認命呢?那就沒了以後。就像人一樣,假如失敗了,你就認命,認爲自己命裏該着是個窮苦人,從此沉淪。面對失敗怎麼辦?要靠自己,只有靠自己,戰勝自己,才能再次迎接成功。當年那些走街串巷的小商販,很多都成爲了現在的富商,拯救他們的不是救世主,而是他們自己。

有時候,我們會說“吳承恩沒那麼想”,可萬一吳承恩真的這麼想了呢?能從《西遊記》中讀出正能量,我想,這也不辜負吳先生的這本《西遊記》。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