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宮廷野史 > 孫悟空爲什麼是隻猴子?歷史上真有“悟空”嗎

孫悟空爲什麼是隻猴子?歷史上真有“悟空”嗎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7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孫悟空爲什麼是隻猴子?吳承恩爲什麼把西遊記主角的形象設計成一隻猴子?有什麼特別的含義嗎?一個筋斗十萬八千里、一根毫毛七十二般變化的孫大聖說來說去就是一直猴子,孫悟空爲什麼不是龍,不是虎,不是豺狼牛羊,而是隻猴子呢?在這個看似幼稚的問題背後,其實有着深厚的文化淵源。

在佛教史上,悟空不是猴子而是人,他也曾出使西域

在佛教史中,悟空實有其人,當然不是一隻猴子。

《宋高僧傳》卷第三寫釋悟空是京兆雲陽人,原姓車,名奉朝,是後魏拓跋的遠裔。他從小天資聰穎、孝順父母,出家之前官拜左衛涇州四門別將。他奉命護送罽賓國(漢西域國名,今克什米爾一帶)使臣回國,在賓國都城突患疾病。他病中發願,痊癒之後就出家爲僧,號達摩馱都(法界的意思)。唐肅宗至德二年,悟空二十九歲,於迦溼彌羅國受具足戒,研究根本律儀,並在各地流浪,遍訪名寺名塔。

學成之後,悟空到骨咄國城的小海邊,從南岸入城,突然地動山搖,暴雨如注。他逃到一棵大樹底下躲雨,正巧許多商人也來躲雨,商人說這是因爲有人帶着佛陀舍利引起了龍神震怒,悟空向龍神祈宥,這才雨過天晴。他到龜茲的蓮華寺之後,潛心翻譯,將《梵本十地迴向輪十力三經》翻譯成中文。在西域逗留了近四十年後,貞元五年,他回到京師,進上佛牙舍利,敕封爲空壯武將軍試太常卿,入章敬寺修行。而此時,他已經六十多歲了。

孫悟空爲什麼是隻猴子?歷史上真有“悟空”嗎

佛經中的悟空除了也曾經出使西域之外,和孫悟空之間表面上看沒有什麼本質的聯繫。保留至今最早的西遊故事之一、朝鮮漢語教科書《樸通事諺解》的主人公是一個叫吾空的猴子,也許是悟空的訛誤。須菩提祖師給美猴王取名孫悟空,《般若心經》上的名言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悟空”顯然就是要看破紅塵,用悟空這個名字來命名我們的主人公,有一種四大皆空的虛無主義意味。莫非這妖猴真是憑空而來?

悟空和尚和玄奘法師在歷史上一樣都是取經人,這一點值得注意。在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去西天取經的人叫朱士行,爲曹魏時代潁川地方人,這個朱姓可能是豬八戒的豬姓的一個源頭。在更早的西遊故事中,如《樸通事諺解》中出現過一個叫朱八戒的黑豬精,顯然是豬八戒的前身。明代的朱姓皇朝讓朱這個姓氏在小說中變得諱莫如深,以朱爲豬,進而演化出一個喜聞樂見的耳大鼻長的豬精形象,這是可以想象的事。如果我們能夠接受這個推論的話,那麼我們要說,唐僧和這兩個也曾經去西天取經的徒弟共同形成了一個取經者的團隊,他們不論以什麼面目出現,至少他們都曾經虔誠。

這三位取經人到了《西遊記》中有了不同的角色分工。唐僧是人,其他兩位都淪爲動物形象,說來也多少有些不敬。不過,與豬八戒這頭醜態百出的豬相比,孫悟空這隻猴子就要英武得多。

《封神演義》中的猿精和楊戩,幾乎是《西遊記》中孫悟空和二郎神的翻版

孫悟空爲什麼不是龍,不是虎,不是豺狼牛羊,而是隻猴子呢?是猴子卻能大鬧三界降妖伏魔,他的本領爲什麼能力壓羣雄,除了孫悟空後天的努力(拜師學藝,藝高人膽大之外),和猴子本身是否有什麼特殊的關聯?

陳寅恪在《西遊記玄奘弟子故事之演變》一文中試圖分析唐僧徒弟的來源,他以爲玄奘既然實有其人,他的演義大約也是從佛教中來。陳先生說,《賢愚經·頂生王緣品》就是大鬧天宮,他認爲,法師在講法時常常說一段故事,所以他們就會把這段鬧天宮的故事和《羅摩衍那》中的猿猴故事混合在一起,變爲孫悟空大鬧天宮的源頭。陳寅恪認爲,中國人不可能單獨想出孫悟空大鬧天宮故事:“支那亦有猿猴故事,然以吾國昔時社會心理,君臣之倫,神獸之界,分別之嚴。若絕無依藉,恐未必能聯想及之。”

中國的猴子傳說與《西遊記》真的涇渭分明嗎?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首先要區分一下,孫悟空到底是猿還是猴。六耳獼猴和孫悟空難分辨的故事似乎在強調孫悟空是隻獼猴,可是在書裏又頻繁地用“心猿”來指代孫悟空。在中國古代,人們對於猿和猴似乎並不能分辨得非常清楚,在孫悟空之前,常常用“袁”姓而不是“孫”姓來命名猴精,這表明人們更多地相信猿比猴更高明,更容易修煉成精。

長臂猿在中國古代很早的時候就開始成爲貴族的寵物。古代中國人對於這種手長的靈長類動物--劉備的手也很長--表現得情有獨鍾。《淮南子·說山訓》記載楚王曾經飼養一種叫神白猿的長臂猿,說明至少在楚的時代就已經出現長臂猿的飼養。這也許是因爲長臂猿深通人性,所以他們在志怪性質的古籍和小說中,常常會成爲妖怪的化身。

在《封神演義》中,猿精袁洪和楊戩有一段精彩的打鬥戲,幾乎就是《西遊記》中孫悟空和二郎神大打出手的一次翻版。這兩次與二郎神/楊戩的爭鬥,都以猴子的失敗而告終。在《封神演義》中,袁洪神通廣大,多次大敗姜子牙,與楊戩也是殺得難解難分。在《封神演義》中,楊戩也有七十二般變化,作者又說袁洪也有“八九功夫”(八九正是七十二,不得不讓人聯想到《西遊記》中孫悟空的七十二般變化),直到最後楊戩用上女媧娘娘贈送的“山河社稷圖”纔將其擒獲。而這“山河社稷圖”中最關鍵的,仍然是誘惑猴子的桃子。另一個與《西遊記》中相似的情節是,袁洪即使被縛,仍不願束手就擒,楊戩屢次三番砍他的腦袋砍不下來,最後姜子牙用陸壓留下的“飛刀”纔將白猿精斬首,這和《西遊記》中二郎神需要太上老君的幫助才能抓住孫悟空也有相似之處。

孫悟空爲什麼是隻猴子?歷史上真有“悟空”嗎 第2張

但西遊故事中的孫悟空從表面上來看是隻猴子,而不是猿。遼代墓中發現了三藏與猴子的畫像石。在南宋初年,安西榆林窟和東千佛洞的《玄奘取經圖》中也已經有了猴子陪伴在法師左右。《大唐三藏取經詩話·行程遇猴行者處第二》中,孫悟空的前身猴行者出場時並沒有自己的名字,這個化作白衣秀才的人自稱是“花果山紫雲洞八萬四千銅頭鐵額獼猴王”,主動請纓來助法師西天取經一臂之力,顯然和《西遊記》中被迫壓在五行山下被唐僧救助、感恩戴德再加上緊箍咒的束縛而赴西天的孫悟空形象有着一定的差別。

《羅摩衍那》中的神猴對孫悟空產生了實質性影響?

“一心祝願逢真教”的猴行者確實讓人心情愉快,但在我們印象中,文學史上多的是好色之猴。《一千零一夜》中,《公主與猴》的故事中有一隻好色的狒狒,和公主保持着不正當的關係。好萊塢電影《金剛》中的金剛則迷上了美貌的好萊塢女演員。中國古典志怪小說中的猴子或猿一般都沒有猴行者這般聽話,而且往往比較好色,其中最著名的非唐朝的《補江總白猿傳》莫屬。

英國漢學家杜德橋發現,猿猴角色在文學和宗教史上具有兩個完全不同的傳統。一個是妖精形象的猴子,需要降龍的二郎神或哪吒來壓制;另一個則是親近於佛教的猴子,主要出現在佛經中。

宋朝劉克莊的一首詩“取經煩猴行者”已經有猴子參與到取經過程中來的記載。明李禎《剪燈餘話》卷一《聽經猿記》中有個叫袁遜的猴子,穿袈裟修行。《大日經序》中說北天竺國內還有一個小國,叫勃魯羅,每年七月,都有幾千只猴子捧着經書出來曬。而觀音菩薩手下的二十八部衆中有大獼猴畢婆伽羅,《大唐西域記》中也有獼猴向如來獻蜜的遺蹟。

在佛教誕生的印度,被大家所津津樂道的是古印度神話《羅摩衍那》中的神猴哈奴曼。這隻猴子和孫悟空之間到底有沒有關係?從故事表層來看,兩者頗有相似之處,這一點也爲大多數《西遊記》研究者所認同。

《羅摩衍那》中的哈奴曼也是使羅摩殺死魔王、和悉多團圓的第一功臣。在羅摩兄弟尋找悉多的過程中,他們來到猴子國,遇見了猴王的軍師哈奴曼,羅摩兄弟幫助猴王奪回王位,爲了報答他們的恩情,哈奴曼決定幫助羅摩兄弟找到悉多。於是,在這部卷帙浩繁的史詩中,哈奴曼開始與搶走悉多的羅剎王羅波那和羅剎女哩薄那迦展開激烈的搏鬥。這個故事幾乎可以視作是《西遊記》中“鐵扇公主”故事的原型,因爲在《西遊記》中,鐵扇公主仍被認爲是羅剎女。而且,哈奴曼被認爲是風神的兒子,這和《西遊記》第一回說孫悟空是因風受孕也有相似之處。

孫悟空和哈奴曼都能任意變化身體,還能變成人。哈奴曼和孫悟空一樣神通廣大威風凜凜。悉多說哈奴曼:“你步履快捷得像風,你的威力像火-樣。”他能夠讓自己的身體增長,牙齒和爪子像金剛石般堅硬,力大無窮,可以把山、林、丘陵和塔、拱門、宮殿都-起搬走。我們在《西遊記》第三回孫悟空從龍宮歸來後將金箍棒和自己的身體都變得奇大無比時,也曾經目睹過這樣令人目瞪口呆的情景:“他弄到歡喜處,跳上橋,走出洞外,將寶貝攥在手中,使一個法天象地的神通,把腰一躬,叫聲:'長!'他就長的高萬丈,頭如泰山,腰如峻嶺,眼如閃電,口似血盆,牙如劍戟;手中那棒,上抵三十三天,下至十八層地獄,把那些虎豹狼蟲,滿山羣怪,七十二洞妖王,都唬得磕頭禮拜,戰兢兢魄散魂飛。”

孫悟空爲什麼是隻猴子?歷史上真有“悟空”嗎 第3張

哈奴曼和孫悟空這隻古代插圖中所畫的短尾猴略有不同。泰國人的《羅摩衍那》傳說中,哈奴曼的尾巴變成了一座橋,幫助猴兵渡過大海。不過,哈奴曼原本所使用的武器三叉矛,也變成了棍棒,這和孫悟空的武器相同。

從猴子到英雄,失敗是走向更崇高形象的必要階梯

需要注意的是,在《西遊記》中,孫悟空的形象並不是一成不變的,他經歷了幾次蛻變,其中,他的失敗是他走向更崇高形象的必要階梯。

《西遊記》中有一心向佛的孫悟空,更有大鬧天宮的孫悟空。第七回是《西遊記》的一個轉折點,道士劉一明認爲《西遊記》分成兩大部分,大鬧天宮和西行取經是《西遊記》平行的兩個故事:“一西遊前七回,由命以及性,自有爲而入無爲地;後九十三回,由性以及命,自無爲而歸有爲也。”

那麼,當孫悟空踢倒八卦爐,孫悟空還是不是原來的孫悟空?火眼金睛正是孫悟空不再成爲一隻簡單的猴子的最好證明。作者揶揄火眼金睛是孫悟空的“眼病”,可是我們看到,在之後的西遊之路上,火眼金睛更多地給孫悟空帶來的卻是一項本領。當他跳出爐子,作者寫他“好似癲癇的白額虎,風狂的獨角龍”。龍虎是煉丹術中的術語,《金丹大要》上寫:“龍乃陽中之陰,主生,故興雲致雨,澤潤萬方,而其中之陰能殺者也;虎乃陰中之陽,主殺,故呼風哮吼,常有殺心,而其中之陽能生者也。”龍虎相交,乃能大丹,這似乎也在暗示此時的孫悟空已經和入八卦爐之前的孫悟空有了本質的區別,他就像是一顆金丹,獲得了新的能力--比如火眼金睛。

毫無疑問,《西遊記》的前七回可以看作孫悟空不斷脫胎換骨的過程。從拜須菩提爲師時的青澀,到鬧龍宮奪得自己的兵器使自己可以所向披靡,偷吃可以長生不老的蟠桃和鬧地府讓自己的生命得以無限延長,在八卦爐中鍛鍊,偷吃太上老君的金丹使其擁有了更加令人匪夷所思的力量。太上老君這樣解釋在斬妖臺上雷打不動的孫悟空:“我那五壺丹,有生有熟,被他都吃在肚子裏,運用三昧火,煅成一塊,所以渾做金剛之軀,急不能傷。”

最後,孫悟空又被壓入如來五指化成的五行山下,看上去,孫悟空遭受了失敗,也遭受了嚴厲的鎮壓和懲罰,但實際上,五行山當然是五行的集合,而且因爲孫悟空是石頭中蹦出來的,石頭就是它的母胎,所以他被壓在五行山下,也可以認爲他再一次回到了母胎中等待下一次的臨產,而那位接生婆就是西天取經的唐僧。

至此,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英雄被建立起來了,正如作者在孫悟空逃出八卦爐的一首詩中所寫的:

混元體正合先天,萬劫千番只自然。

渺渺無爲渾太乙,如如不動號初玄。

爐中久煉非鉛汞,物外長生是本仙。

變化無窮還變化,三皈五戒總體言。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