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演義趣聞 > 古代被斬首後還有意識嗎?有人做了一個實驗

古代被斬首後還有意識嗎?有人做了一個實驗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0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死刑是一種剝奪囚犯生命的刑罰,是古代君主爲了維護王朝的統治,安定社會秩序的有力法寶。死刑直到今天依然在世界很多國家存在,目的也是爲了最大程度的震懾那些窮兇極惡的罪犯。

不過古代的死刑可不是光處死罪犯就完事了,而是把過程變得很殘忍。比如秦惠文王就將秦國改革的功臣商鞅處以車裂之刑。

當然,商鞅可能還算“幸運”的,因爲根據《商君列傳》的說法,商鞅曾與秦軍在彤地對抗,兵敗身死,屍體被帶回咸陽車裂,也就是說商鞅在車裂前已經死了。

古代被斬首後還有意識嗎?有人做了一個實驗

網絡配圖

後來秦始皇統一後,正式把死刑的方式定爲:車裂、棄市、梟首、腰斬、定殺(淹死)、活埋等。漢朝建立後,覺得秦朝的刑罰種類多又殘暴,於是廢棄了不少,只保留了梟首、腰斬、棄市三種。

進入隋唐兩朝以後,又進一步簡化成絞、斬兩種,目的也是快速處死罪犯,但到了南宋時爲了起震懾作用,又增加了凌遲這種過程遠大於結果的手段,明朝更是增設了剝皮刑。

直到清朝末年,受到西方思潮影響,清政府才重新恢復了隋唐那種相對人性的刑罰,只留斬立決和絞立決。

古代被斬首後還有意識嗎?有人做了一個實驗 第2張

網絡配圖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歷朝歷代無論死刑怎麼改,總有一種方式是始終保留的,那就是斬首。

爲什麼呢?因爲一來人無頭必死,二來可以給死囚來個痛快的,避免受刑後還要忍受一段時間的折磨。這也是古代相對不受詬病的一種方式。據說最早發明斬刑的是黃帝。黃帝在擊敗蚩尤後,曾把他的頭帶到部族中示衆。

那麼被斬首真的就是給了死囚一個痛快嗎?斬首之後會不會像腰斬那樣還會有短暫知覺呢?

小說和影視劇中倒是一致認爲人的頭與身體脫離後還是會有短暫意識的。比如《三國演義》中,呂蒙襲取荊州,斬殺關羽,孫權將其頭顱送給曹操,曹操對關羽的頭顱說:“雲長公別來無恙!”不料關公突然口開目動,鬚髮皆張,嚇壞了曹操。

古代被斬首後還有意識嗎?有人做了一個實驗 第3張

網絡配圖

當然,這個略顯誇張了,畢竟從關羽被殺到送給曹操,中間時間起碼過了一個月了。還有野史曾記載,明末抗清英雄瞿式耜就義後,眼睛依然睜着,家人連說:公子平安無恙、焦侯也平安無恙,他才閉上眼睛。

小說和野史的這種說辭,有沒有依據呢?根據現代醫學理論(僅僅是理論,因爲沒法實踐),頭與身子分離後,會立即失去供養,但是腦氣還在,可能會有非常短暫的微弱意識存在。

曾經有個人也很想知道準確答案,於是親身做了一個實驗。誰呢?他就是法國曆史上著名的化學家、生物學家拉瓦錫。1794年,法國正處於大革命時期,拉瓦錫因爲出身貴族,陰差陽錯被判處斬首。

就在行刑前,拉瓦錫決定做最後一個實驗。他與劊子手約定,當我頭被砍下之後,如果還有意識,會盡量眨眼睛,請你幫我數下能眨多少下。劊子手照做了。據說當時拉瓦錫連眨了11下眼睛才最終死去。

顯然,這次實驗的代價是昂貴的。數學家拉格朗日曾這樣評價說:“砍下拉瓦錫的腦袋,只需要不到一秒鐘,但法國也許一百年也長不出這樣一顆腦袋了。”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