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宮廷野史 > 武則天:成功獲取民心 不靠暴力和陰謀權術

武則天:成功獲取民心 不靠暴力和陰謀權術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6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從30歲被立爲皇后(公元655年)到公元683年唐高宗死的30年時間內,武則天輔佐高宗治理國家。她用李績、劉仁軌平定了高麗,佔領平壤;用裴行儉、黑齒常之等擊退吐蕃貴族和突厥的騷擾,使自中原到東西邊境得以安定。


武則天:成功獲取民心 不靠暴力和陰謀權術


上元元年(公元674年),武則天審時度勢地提出治理國家的“建言十二事”,即:

1.發展農桑

2.以德感化天下

3.免除京畿地區徭役

4.禁浮華

5.崇尚儉樸

6.廣開言路

7.杜絕讒言

8.學習老子的《道德經》

9.爲母服孝三年

10.5年以上有功官員不再考覈

11.八品以上京官增加年俸

12.任事已久又有才德官員可晉升

這十二條是治國之本,是經濟政策,又是軍事策略,是一份十分全面的施政綱領,對普通百姓和各級官員都有好處。

首先是發展農桑。武則天非常重視農桑,確信“本固則邦安”。興農是固本的首要,武則天在《臣軌》一書中說,“建國之本,必在於農”,“家給人足,則國自定焉”。她曾說,“農不富,國不富”,爲此實行均田制,除應繳租稅外,不增加苛捐雜稅,並廢除鹽稅和鐵稅。武則天督促地方官員修水利灌溉農田,親自查找了高祖以來各地興修的水利工程共100多處,指令興40多處,這些工程都發揮了灌田作用。

高宗顯慶年間,高宗和武后曾命各州縣因地制宜興修水渠灌田。多年來,狄仁傑集呂梁山東流的數百溪水,匯成20多條水渠,使幷州以西方圓500多裏農田得以灌溉;陸元方任綏州刺史時,以倒虹吸管引黃河水向西灌田7萬多頃;張柬之在荊州時,引長湖水向北、引漢水向東,灌田12萬頃;王及善以病體之身出使山東賑災時,帶領地方官員和百姓引大清河水向南,修大小水渠70多條,灌田5萬多頃,又在壽州南引河水,擴大了芍陂,使芍陂(羣衆稱安豐塘)周圍二三百里農田旱澇保收。武則天又命各州縣除經常維修外,還要新開渠道擴大灌田以利農事,並獎勵了40多名興修水利有功的官員。

武則天把各道朝參使和他們帶來的老農民請到後宮,瞭解東北的高粱和玉米、河東道的小麥和棉花、江淮的水稻、西北的畜牧、沿海的漁業等情況,以及怎樣抗拒旱澇災害。武則天讓幾名女官詳細記錄,接連十幾天不停,隨後分門別類,彙總成冊。她又命北門學士範履冰、周思茂等整理,詳加審閱圈點,最後親筆題名曰《兆人本業》。再找來貢生、年輕京官及宮中女官400多人,齊集永成殿,分兩班日夜抄寫,日夜不停,凡一月有餘,共成600多冊,是中國有史以來第一部農業科技全書。

武則天明白農不興則民亂,她察看了北至汾河兩岸、東至汴州等地。當時洛陽下屬各州縣均田制的實施均不好,家有百畝田的只有十幾戶,一般農戶只有十幾畝田。洛陽是東都,朝廷和官員、豪族佔田少者數千頃,多者十數萬頃,且都是良田。魏元忠任洛陽令時,對大戶的田加以限制,並將一些荒山、荒地分給無田或少田的農戶,但這隻稍稍緩解了部分農戶的困難。武則天果斷決定,東都和長安的屯兵田不動,把朝廷在洛陽和長安的田分出六成,其他凡佔田千頃以上的大小官員、大族大戶均退田一半,無償分給無田和少田的農戶。

武則天很重視邊防要地的屯田事業,一則可以發展農業生產,二則可以穩定邊境地區的百姓生活,三則鞏固了國防。武則天派婁師德在河套一帶屯田、郭振元在甘肅走廊屯田、黑齒常之在河源屯田,這3位將軍的屯田事績都載入了史冊。

武則天的“建言十二事”中,第十條是5年以上有功官員不再考覈,第十一條是八品以上京官增加年俸,第十二條是任事久又有才德的官員可晉升。這些措施主要是爲基層的小官、小吏制定的。我們知道,縣令是七品芝麻官,八品官員是縣令以下一些辦具體事的小頭頭,他們常年在基層工作,相當的辛苦。爲這些人增加年俸,穩住了這些小官、小吏,使他們安心地、更出色地完成工作任務,這便是本固則邦安。史載,唐太宗死後3年,也就是高宗永徽三年(公元652年),全國人口有380萬戶。到神龍元年(公元705年)歷經53年,全國人口增至615萬戶,人口增長近一倍。如果社會動亂,百姓吃不飽穿不暖,大小官吏、地主老財、豪門大戶強徵暴斂,人民生活不得安定,人口能增長嗎?任何時代、任何統治者,如果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必然會得到老百姓的擁護。

武則天在“建言十二事”中,爲普通百姓和中下級官員着想,爲他們爭得利益,贏得了絕大多數百姓和官員的擁護。所以在武則天執政的50年中,有時她和那些權臣的鬥爭是用了一些權謀,而她一直立於不敗之地,主要是她有一個政治家的胸懷。上面勾心鬥角、風雲變幻,民間則穩如泰山,這就叫“得民心者得天下”。民心不是用暴力和陰謀權術可得到的。

徐敬業叛亂時,魏元忠說“海內承平久,聞狂狡竊發皆傾耳翹心以待其誅。”唐代大文學家陳子昂說:“百姓思安久矣,故揚州構逆。殆有五旬,而海內晏然,纖塵不動。”琅琊王李衝起兵只有7天便被消滅,他的手下軍官反對、士兵反對,不得人心的李衝被青年農民一棍打死。越王李貞起兵也只有20天即被消滅,爲什麼?因爲武則天有廣泛深厚的羣衆基礎,有老百姓的擁護。

武則天很滿意自己對國家治理的成就,晚年她作了一首詩:

三山十洞光玄篆,

玉嶠金巒鎮紫微。

均露均霜標勝壤,

交鳳交雨列皇畿。

萬仞高巖藏日色,

千尋幽澗浴雲衣。

且住歡筵賞仁智,

雕鞍薄晚雜塵飛。

筆者在乾陵無字碑前,聽到老農婦唱的《花鼓歌》:

花鼓一打團又團,

天上飄下一隻船。

船上坐着九天女,

九天女下凡百姓歡。

俺們的皇上呀,

就是那天女下凡。

時至今天,老百姓仍在歌頌武則天。

我看了有些人寫的有關武則天的書,書中對“建言十二事”中的一些提法,總是這樣分析、那樣分析,最後落在武則天頭上,還是貶低。“建言十二事”難道不是好事嗎?《資治通鑑》上都說“詔書褒美,皆行之”;高宗和當時的大臣、百姓都說好。爲什麼到今天,有人還用“籠絡”、“暗藏玄機”、“裝門面”、“政治作秀”等貶義語呢?

武則天是公元705年死的,距今已1300多年了,正史野史、褒貶是非都是過去的事了,現在已很難得到一個真實可靠的答案。我想,今天研究一個歷史人物或一個歷史事件,以當時的社會發展情況作爲評判是第一位的。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