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在文學、思想等方面,柳宗元有哪些成就與貢獻

在文學、思想等方面,柳宗元有哪些成就與貢獻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2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柳宗元(世稱柳河東、河東先生,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祖籍河東郡人,北魏侍中濟陰公柳慶七世孫,唐代著名文學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與韓愈並稱爲“韓柳”,與劉禹錫並稱“劉柳”。本站小編知道讀者都對此很感興趣,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793年,柳宗元進士及第。後因永貞革新失敗,被貶柳州。他首創“寓言”體,寓情山水而不忘國政,並與韓愈共同倡導唐代古文運動。他著有《永州八記》等六百多篇文章,被後人收入《柳河東集》中。819年,他因病去世,享年47歲,後被宋高宗加封爲文惠昭靈侯。

在文學、思想等方面,柳宗元有哪些成就與貢獻

主要貢獻

文學作品

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詩文作品,文的成就大於詩。其駢文有近百篇,古文大致爲六類。

(一)論說:包括哲學、政論等文及以議論爲主的雜文。筆鋒犀利,論證精確。《天說》爲哲學論文代表作。(《封建論》《斷刑論》爲長篇和中篇政論代表作。《晉文公問守原議》《桐葉封弟辯》《伊尹五就桀贊》等爲短篇政論代表。)其哲學思想中具有樸素的唯物論成分。其政治思想主要表現爲重“勢”的進步社會歷史觀和儒家的民本思想。但也受佛教影響,尤是政治失意時,往往向佛教尋找精神上的解脫。

(二)寓言:繼承並發展了《莊子》《韓非子》《呂氏春秋》《列子》《戰國策》傳統,多用來諷刺、抨擊當時社會的醜惡現象。推陳出新,造意奇特,善用各種動物擬人化的藝術形象寄寓哲理或表達政見。代表作有《三戒》《臨江之麋》《黔之驢》《永某氏之鼠》《傳》《羆說》等篇。嬉笑怒罵,因物肖形,表現了高度的幽默諷刺藝術。

(三)傳記:繼承了《史記》《漢書》傳統,又有所創新,(代表作有《段太尉逸事狀》《梓人傳》《河間傳》《捕蛇者說》等),有些作品在真人真事基礎上有誇張虛構,似寓言又似小說(如《宋清傳》《種樹郭橐駝傳》)。

(四)山水遊記:最爲膾炙人口,均寫於被貶後,以永州之作更勝。(典範之作爲《始得西山宴遊記》《鈷潭記》《鈷潭西小丘記》《至小丘西小石潭記》《袁家渴記》《石渠記》《石澗記》《小石城山記》)作品中既有借美好景物寄寓自己的遭遇和怨憤,也有作者幽靜心境的描寫,表現他在極度苦悶中轉而追求精神的寄託。至於直接刻畫山水景色,則或峭拔峻潔,或清邃奇麗,以精巧的語言再現自然美。

在文學、思想等方面,柳宗元有哪些成就與貢獻 第2張

(五)詩詞騷賦:獨具特色(代表作《懲咎賦》《閔生賦》《夢歸賦》《囚山賦》等,均用《離騷》《九章》體式。或直抒胸臆,或借古自傷,或寓言寄諷,幽思苦語,深得屈騷精髓。《天對》《晉問》兩巨篇,則爲另一種類型,形式仿照《天問》《七發》,造語奇特深奧。此外,柳集中也有不少有關佛教的碑、銘、記、序、詩歌等作品,對禪宗、天台宗、律宗等學說有所涉及。)柳詩現存140多首,均爲貶謫後所作。前人把他與王維、孟浩然、韋應物並稱王孟韋柳。其部分五古思想內容近於陶淵明詩,語言樸素自然,風格淡雅而意味深長。另外一些五古則受謝靈運影響,造語精妙,間雜玄理,連制題也學謝詩。但柳詩能於清麗中蘊藏幽怨,同中有異。柳詩還有以慷慨悲健見長的律詩。(如《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爲唐代七律名篇,《江雪》《漁翁》《溪居》在唐人絕句中也是不可多得之作)。

(六)作品集:劉禹錫始編柳集《河東先生集》。宋代注本較多,韓醇《詁訓柳先生文集》爲現存柳集最早本子。明蔣之翹輯注有《柳河東集》。事蹟見韓愈《柳子厚墓誌銘》、新、舊《唐書》本傳、文安禮《柳先生年譜》。

在文學、思想等方面,柳宗元有哪些成就與貢獻 第3張

思想理論

哲學思想

柳宗元是一個政治革新的人,推崇“古文”運動。他的哲學思想,是同當時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自然科學所達到的水平相適應的。他把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無神論思想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是中唐時代傑出的思想家。 柳宗元的哲學論著有《非國語》《貞符》《時令論》《斷刑論》《天說》《天對》等。在這些論著中,柳宗元的哲學論著中,對漢代大儒董仲舒鼓吹的“夏商周三代受命之符”的符命說持否定態度。他反對天諸說,批判神學,強調人事,用“人”來代替“神”。柳宗元把對神學的批判變成對政治的批判,用唯物主義觀點解說“天人之際”即天和人的關係,對唯心主義天命論進行批判。

柳宗元所寫的一些關於社會政治的論著,是他的政治思想的具體反映,是他參與政治鬥爭的一種手段。柳宗元認爲整個社會歷史是一個自然發展的過程,有其不以人們的意志爲轉移的客觀發展的必然趨勢。他的言論從折衷調和的立場,來對儒、法、釋、道等各家學說作調和的解說。

在文學、思想等方面,柳宗元有哪些成就與貢獻 第4張

佛學思想

柳宗元一生好佛,他曾說:“吾自幼好佛,求其道,積三十年。”這三十多年大致可分爲幼時的盲目、爲政時期的附會時尚和貶官後的自覺三個階段。他在長安應舉和爲政時期,曾與文暢等出入官場文壇的僧侶結交,很欣賞晉宋以來名家人與和尚支道林、釋道安、慧遠、慧休的關係,並極力稱讚那些與自己同時代人的那種“服勤聖人之教,尊禮浮圖之事”的亦儒亦佛的生活。柳宗元認爲“佛之道,大而多容,凡有志於物外而恥制於世者,則思入焉。” 這正是他改革失敗後被貶永州的真實心理狀態。於是,“自肆于山水間”,更有意識地從自然山水中尋找慰藉,以排解心中的鬱結。

柳宗元絕不是生性淡泊之人,他對待人生的態度是積極執着的。他雖然好佛,但他的思想基本上還是儒家的。 他一生有兩項重大活動:一是參與永貞革新,一是領導古文運動。這二者都與他復興儒學、佐世致用的思想有關。他既身體力行了“勵材能,興功力,致大康於民,垂不滅之聲”的政治理想, 又明確提出“文者以明道” “輔時及物” 的主張和以儒家經典爲“取道之源”的原則。

儘管柳宗元自稱“自幼好佛”,天台宗也把他列爲重巽的俗家弟子。但他卻不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他博採衆家,蘇軾讚許他“儒釋兼通、道學純備。” 他對佛教的接受,主要是領會佛教義理,以圖“統合儒釋”,把佛教思想納入儒家思想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