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在政治、文學方面,楊萬里有哪些成就與作爲?

在政治、文學方面,楊萬里有哪些成就與作爲?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6.2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楊萬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號誠齋,自號誠齋野客,吉州吉水人。南宋文學家、官員,與陸游、尤袤、范成大並稱爲南宋“中興四大詩人”。接下來本站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楊萬里早年多次拜他人爲師。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舉進士,授贛州司戶參軍。歷任國子監博、漳州知州、吏部員外郎祕書監等。在朝廷中,楊萬里是主戰派人物。紹熙元年(1190年),借煥章閣學士,爲金朝賀正旦使接伴使。後出爲江東轉運副使、反對以鐵錢行於江南諸郡,改知贛州,不赴,乞辭官而歸,自此閒居鄉里。開禧二年(1206年)卒於家中,諡號文節。

楊萬里的詩自成一家,獨具風格,形成對後世影響頗大的誠齋體。學江西詩派,後學陳師道之五律、王安石之七絕,又學晚唐詩。代表作有《插秧歌》《竹枝詞》《小池》《初入淮河四絕句》等。其詞清新自然,如其詩。賦有《浯溪賦》《海魷賦》等。今存詩4200餘首。

在政治、文學方面,楊萬里有哪些成就與作爲?

主要成就

政治

楊萬里力主抗金,反對屈膝議和。在進奏皇帝的許多“書”、“策”、“札子”中,他一再痛陳國家利病,力排投降之誤,愛國之情溢於言表。面對中原淪喪、江山唯餘半璧的局面,他指出:“爲天下國家者不能不忘於敵,天下之憂,復有大於此者乎!”(《千慮策·國勢上》)告誡統治者要時刻不忘備敵謀敵、禦敵制勝。他既大膽批評孝宗經過符離之敗,“前日之勇一變而爲怯,前日之銳一變而爲鈍”(《千慮策·君道中》),又堅決反對一些人輕易用兵、盲目冒進,主張以“守而取”(《與陳應求左相書》)的積極、慎重策略,穩步進取,先實國力而後圖恢復,以求最終勝利。他看重和同情人民,認爲:“民者,國之命而吏之仇也。”(《千慮策·民政上》)將國家命運系之於人民,指斥官吏只會敲骨吸髓地壓榨人民,激起人民的仇恨、憤怒和反抗。因此,他提醒光宗“要節財用、薄賦斂、結民心,民富而後邦寧,興國之計,就在於此。”(《轉對札子》)。楊萬里爲人清直,個性剛褊,孝宗貶他“直不中律”,光宗稱他“也有性氣”(《鶴林玉露》甲編卷四)。

楊萬里立朝剛正,遇事敢言,指摘時弊,無所顧忌,因而始終不得大用。他一生視仕宦富貴猶如敝履,隨時準備唾棄。在作京官時,就預先準備好了由杭州回家盤纏,鎖置箱中,藏在臥室,又戒家人不許置物,以免離職回鄉行李累贅,就這樣“日日若促裝”待發者。乾道三年(1167年)上政論《千慮策》。《千慮策》分“君道”、“國勢”、“治原”、“人才”、“論相”、“論將”、“論兵”、“馭吏”、“選法”、“刑法”、“冗官”、“民政”共三十篇,深刻總結了靖康之難以來的歷史教訓,直率批評了朝廷的腐敗無能,提出了一整套振興國家的方針策略,充分展示了楊萬里的政治主張。

楊萬里爲官清正廉潔,不擾百姓,不貪錢物。江東轉運副使任滿時,應有餘錢萬緡,他全棄之於官庫,一文不取而歸。退休南溪之上,自家老屋一隅,僅避風雨。當時詩人徐璣稱讚他“清得門如水,貧惟帶有金”(《投楊誠齋》),正是他清貧一生的真實寫照。

在政治、文學方面,楊萬里有哪些成就與作爲? 第2張

文學

詩歌

楊萬里廣泛地向前輩學習,但又絕不爲前輩所固,而是立志要超出前輩。他說:“筆下何知有前輩。”(《迓使客夜歸》)又說:“傳宗傳派我替羞,作家各自一風流,黃(庭堅)陳(師道)籬下休安腳,陶(淵明)謝(靈運)行前更出頭。”(《跋徐恭仲省幹近詩》)他正是以這種不肯傍人籬下、隨人腳跟的開拓創新精神,終於“落盡皮毛,自出機抒”(《宋詩鈔·誠齋詩鈔》),別轉一路,自成一家,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詩風。初學江西詩派,重在字句韻律上着意,五十歲以後詩風轉變,由師法前人到師法自然,創造了他獨具特色的“誠齋體”。誠齋體講究所謂“活法”,即善於捕捉稍縱即逝的情趣,用幽默詼諧、平易淺近的語言表達出來。如《檄風伯》:“風伯勸爾一杯酒,何須惡劇驚詩叟!”就充分體現了誠齋體的特色。 [10] [26] 他的“誠齋體”詩,具有新、奇、活、快、風趣幽默的鮮明特點。

楊萬里的詩歌作品不拘一格,富有變化,既有“歸千軍、倒三峽、穿天心、透月窟”的雄健奔逸氣勢,也有“狀物姿態,寫人情意,則鋪敘纖悉,曲盡其妙”(周必大《跋楊廷秀石人峯長篇》)的委曲細膩功力。如《閒居初夏午睡起》:“梅子留痠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日長睡起無情思,閒看兒童捉柳花。”寫得情致深婉,人稱“胸襟透脫”。又如《戲筆二首》《擻風伯》《下橫山灘頭望金華山》《夏夜玩月》等,也都寫得機智活脫,極有思致,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楊萬里十分注意學習民歌的優點,大量汲取生動清新的口語入詩,往往“假辭諺語,衝口而來”(蔣鴻翔《寒塘詩話》),因而形成通俗淺近、自然活潑的語言特色。

楊萬里一生留下大量抒寫愛國憂時情懷的詩篇。他充任金朝賀正旦使的接伴使時,因往來江、淮之間、迎送金使時親眼看到淪喪於金朝的宋朝大好河山和中原遺民父老,心中鬱滿國家殘破的巨大恥辱和悲憤,愛國主義詩歌創作表現得最集中、最強烈。如著名的《初入淮河四絕句》:“船離洪澤岸頭沙,人到淮河意不佳。何必桑乾方是遠,中流以北即天涯!”(其一)、“兩岸舟船各背馳,波痕交涉亦難爲。只餘鷗鶯無拘管,北去南來自在飛”(其三),唱出了災難深重中愛國士人和廣大人民的共同情感。又如在見到金山吞海亭已成專爲金使烹茶的場所時,他發出痛苦的呼喊:“大江端的替人羞!金山端的替人愁!”(《雪霽曉登金山》)鞭撾了南宋小朝廷的屈辱和無能。此外如《題盱眙軍東南第一山》《讀罪己詔》《故少師張魏公輓詞》《宿牧牛亭秦太師墳庵》等,或寄託家國之思,或呼籲抗戰復園,或歌頌抗金將領,或諷刺賣國權奸,都是直抒愛國思想的名篇。

楊萬里的絕大部分愛國憂時詩篇,不像陸游那樣奔放、直露,而是壓抑胸中的萬丈狂瀾,凝蘊地底的千層熔漿,大多寫得深沉憤鬱,含蓄不露。如《過揚子江》:“攜瓶自汲江心水,要試煎茶第一功。”表面似乎是說親自動手汲水煎茶的雅興,其實是蘊藏着深刻沉痛的感慨羞憤,須參照《雪霧曉登金山》一併領略。楊萬里說過:“誰言咽月餐雲客,中有憂時致主心。”(《題劉高士看雲圖》)他不僅有那些吟詠江風山月的寫景抒情作品,還有不少也是抒寫愛國情懷的詩篇。如《豫章江牽二首》《九月十五夜月,細看桂枝北茂南缺,未經古人拈出,紀以二絕句》《月下杲飲絕句》《初九夜月》等,都寫得曲折多諷,意味深長,蘊含着對國家殘破、中原未復的深沉鬱憤。晚年在《夜讀詩卷》中曾沉痛自敘:“兩窗兩橫卷,一讀一沾襟;只有三更月,知予萬古心。”其詩中寄寓的深意,值得後人細細咀嚼。“吾生十指不沾泥,毛錐便得傲寰衣?”(《晚春行田南原》)楊萬里不以士大夫自居,一生熱愛農村,體恤農民,寫了不少反映農民生活詩篇。如《憫農》《農家嘆》《秋雨嘆》《憫旱》《過白沙竹校歌》等,還有《歌舞四時詞》《插秧歌》等寫出農民勞動的艱辛和歡樂,《望雨》《至後入城道中雜興》等都具有比較高思想性和藝術性。 [10] [26] 楊萬里主張以人事說《易》,反對“空談性命”。提出“興國在人”的社會政治思想。

在政治、文學方面,楊萬里有哪些成就與作爲? 第3張

楊萬里所作詞風格清新,富於情趣,頗類其詩。楊萬里的詞受其詩作的影響表現出了詼諧幽默、新奇活潑的特點,且由於其筆觸細膩,行文如行雲流水,狀物姿態、寫人情意、鋪敘纖悉,故其詞作更加新奇巧趣,自成妙諦,具有幽默、詼諧的特色。再如《好事近·七月十三日夜登萬花川穀望月作》,如平常閉談,似漫不經心,無任坷文飾雕琢之跡,但上下兩閱卻給人以整體渾圓之美。上片不僅構思奇巧,而且光影朦朧,平中見雅。下片則以數字構成奇趣.如餘音繞樑,意境清新,韻味濃郁.特別是詞中又充滿了動感,意趣之外更添生機。全詞以活潑的筆調,勾勒出了一副秋夜的月景圖,洋溢着作者對生活的熱愛,展示了作者對光明美好未來的憧憬,讀後發人深思。他的另一首詞《水調歌頭》也同樣採用了記敘的手法,將“玉樹、藉節、蒲牙、海水”等平常之物寫得饒有風趣,尤其是“釀作一杯春”一句,以春代酒,把祝福之情溶於一體,詼諧幽默,含意深厚。

楊萬里的詞在結構上,充分體現了“誠齋詩體”的特點。揚萬里“誠齋體”的核心在於“活法”,而“活法”的最根本體現就是作品結構上的變化萬千。儘管詩的篇章短小,容量也不大,但楊萬里在詩的結構上卻敢於創新,善於創新.以大起大落的手筆,使詩職出現無比巧妙的變化和多層次的曲折,而起承轉合又能渾然一體。楊萬里詞的結構也如此。儘管其詞的內容比較單薄,但由於結構上錯落有致,曲徑通幽,仍然給人一種曲盡其妙、趣味盎然的感覺。

散文

楊萬里的散文中亦不乏佳作,他爲文兼擅衆體,步趨韓柳。其作品中密慄深邃、雅健幽峭之處,尤與柳宗元相似。

楊萬里的散文,具有相當豐厚的社會政治內容。除了像《千慮策》及《程試論》是專論國家長治久安、恢復中原的大計之外,其餘如諸多的表、啓、疏、奏、割,也大都具有極爲強烈的針對性,其中或者力陳收復大計,或者批評政治積弊,或者反映民生疾苦,措辭尖銳。他的《海鱔賦》是寫采石之役,南宋將士以海鱔船大破企圖渡江南侵的金兵,使局勢轉危爲安一事,文章先寫敵軍首領的驕橫,再寫海鱔船功能的神妙,寫宋軍將領的指揮有方,將士的英勇善戰,寫敵人的愚蠢與失敗。最後憑弔遺蹟,抒發感慨,指出天險不可恃,而須修仁政,重人材,收民心,國家纔有希望。其《浯溪賦》以讀元結浯溪刻碑《中興頌》爲引子,嚴厲地批評了唐玄宗的荒淫誤國,批評的雖然是唐玄宗、肅宗時的政治,而實際上是影射宋徽宗和宋高宗。至如他的許多上書及割子,如《上壽皇論天變地震書》《上陳應求(陳俊卿)左相書》等,都是極言時事,指斥弊政,批評妥協投降政策,力主國家自強的文章。這些作品,見解深刻,說理透徹,文筆暢達,字裏行間奔涌着令人感奮的愛國激情。

楊萬里散文的另一特點,是刻意於鴻篇鉅制的寫作。這又大體上分爲兩類。一是政論和策論文字,二是碑誌與傳記作品。楊萬里的政論和策論短則三、四千字,長則上萬言。文章縱橫捭闔,引古證今,反覆辯駁,邏輯嚴密。既有不容人不折服的論辯氣勢,又有很強的文學性。其《心學論》中的《聖徒論》及《千慮策》多是長篇論文,基本上都將一篇分作數篇。或以上、中、下三篇爲一大篇,或以上、下兩篇爲一大篇。從形式上講,這種方式取法於秦漢子書,但邏輯更爲嚴密,如《千慮策》的《國勢》。長篇政論以其篇幅長,易於散緩,作者便必須精心安排結構。楊萬里的論辯散文在這方面有幾個非常突出的特點:其一是將要論述的主要觀點圍繞同一中心逐一條列,逐一論述,又在論述中時時作一小收束,這種方式使文章首尾貫一,渾然一體,結構不但不至於散緩,還易於形成一種排山倒海的論辯氣勢,增強文章的說服力。其二是多用對比論證的方法。楊萬里散文中,非常喜歡用論辯的方式,在對比中將是非臧否表現得淋漓盡致。其三是以豐富的學養來充實文章,使語言顯得極爲精確。楊萬里的詩歌曾受到過江西詩派詩風很大影響。江西詩派資書以爲詩,無一字無來處的理論主張,同樣影響及於他的散文。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