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凌源皮影是北方皮影戲的一個支脈,有哪些影響?

凌源皮影是北方皮影戲的一個支脈,有哪些影響?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3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凌源皮影是北方皮影戲的一個支脈,有哪些影響?在傳承與發展的過程中,形成了鮮明的藝術風格和獨特的藝術魅力——影人雕鏤玲瓏剔透、操縱表演惟妙惟肖、掐嗓演唱獨具特色。

基本信息

凌源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紅山女神的故鄉,因大淩河的源頭而得名。

凌源皮影戲,是遼寧省朝陽市城鄉人民喜聞樂見的鄉土藝術,隨着多年的經濟往來,人口遷移,皮影戲班、皮影藝人流動演出等途徑,傳播到省外的黑、吉、冀、蒙等地區,深受羣衆的喜愛。

凌源皮影戲不僅在當地家喻戶曉,而且在國內外較有影響,曾多次在省市皮影戲調演中奪冠,併爲中央領導和國際友人專場演出。

中央電視臺、遼寧電視臺曾在凌源拍攝了《苦皮影》、《走馬凌源訪皮影》、《影卷迷》和話劇包裝皮影戲《火焰山》等多部電視作品,其中,電視專題片《燈與影的魅力》被選送駐外使領館,《影之舞》被選送參加了2004年的中法文化交流活動。

凌源皮影是北方皮影戲的一個支脈,有哪些影響?

溯源

在中國,皮影戲已經有千餘年的悠久歷史。兩千多年前,漢武帝因愛妃李夫人染疾故去,神情恍惚,終日不理朝政。大臣李少翁一日出門,路遇孩童手拿布娃娃玩耍,影子倒映於地栩栩如生。李少翁心中一動,用棉帛裁成李夫人影像,塗上色彩,並在手腳處裝上木杆。入夜圍方帷,張燈燭,恭請皇帝端坐帳中觀看。

武帝看罷龍顏大悅,就此愛不釋手。

這個載入《漢書》的故事,被認爲是皮影戲最早的淵源。

史料記載,到宋代皮影活動已經十分興盛,形成了比較完善的戲曲藝術形式。

據考證,凌源皮影屬灤州皮影派系,傳說清代由河北省的昌黎、灤縣、樂亭、豐潤、玉田、遵化等地傳入凌源,已有300多年曆史。

在其鄰縣的喀左蒙古族自治縣,也是皮影盛行之地,早些年間曾在民間流行着南唐北臘(綽號)中間有個捏不夠(因爲在唱皮影戲時需要捏着嗓子),其中南唐是喀左南公營子鎮兩家村的一唐姓老人,北臘編者知之很少,捏不夠是喀左縣草場鄉東湯村的。

凌源皮影是北方皮影戲的一個支脈,有哪些影響? 第2張

早些年以前,他們曾經一年有十個月的時間在外面搭臺唱皮影戲,尤其在每年的夏冬之時,農村地裏的農活不忙了,這也就變成了固定的農閒消遣的方式。

凌源皮影的造型、用料、雕鏤、色彩、裝置、卷本與北方皮影類同,但因流傳地域不同,受民歌、民間音樂、民族習俗、語音調值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凌源皮影呈現出獨具特色的聲腔音樂、演唱風格,地域特點十分明顯。

隨着生活節奏的加快,凌源皮影越來越突出鄉土特點,演唱講究快馬輕刀,道白方言韻味濃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