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楚成王在泓之戰後稱雄中原,卻在城濮之戰中遭遇滑鐵盧

楚成王在泓之戰後稱雄中原,卻在城濮之戰中遭遇滑鐵盧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楚成王,羋姓,熊氏,名惲,楚文王之子,母息夫人,春秋時期楚國國君,公元前671年―公元前626年在位。楚成王即位後,佈施恩德,與諸侯修好結盟,向周天子進貢以鞏固王位,鎮壓夷越各族,大力開拓疆域。先後滅亡弦、黃、英、夔等國。楚成王與齊國爭霸,後因忌憚齊國兵威,與其舉行召陵之盟,暫時同中原諸侯和好休兵。公元前638年,在泓之戰中戰敗宋襄公,稱雄中原。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這是亞聖孟子對熊掌的高度評價。然而,熊掌雖然好吃,煮起來卻極其麻煩。因爲熊掌肉質緊密,要想烹飪至人們入口舒適的程度,就需微火慢燉,往往需要數個時辰才能煮熟。

著名的晉靈公就因吃到了沒煮熟的熊掌,氣得將廚子當場殺死,然後讓婦人拖着他的屍體在朝廷上大搖大擺地走過。趙盾和士會看到後擔心不已,上朝進諫,結果加劇了晉靈公對趙盾的仇視。兩人最終決裂,趙盾設下圈套、殺死了晉靈公,然後另立晉成公爲君。

這是熊掌在春秋時代引發的第二起血案。早在晉靈公之前,楚成王之死也意外地與熊掌扯上了關聯。

楚成王是楚文王與息嬀的次子。按《史記·楚世家》之說,他的同母兄堵敖繼位剛三年,就被楚成王率隨國人攻殺。之後,楚成王才自立爲王。然而,《史記》記載的這段歷史或許掩蓋了另一個真相。息嬀是在周莊王十四年(前683年)被楚文王強搶爲妻,周惠王二年(前675年)楚文王去世,堵敖繼位爲王。這一年,堵敖最大不過六歲,三年後也不過九歲;楚成王是堵敖之弟,年齡應該更小——還是幼童的楚成王怎麼可能主導這場奪位血案?

楚成王在泓之戰後稱雄中原,卻在城濮之戰中遭遇滑鐵盧

因此,所謂堵敖與楚成王兄弟的爭奪王位,更可能是楚國大臣主導的權力爭奪戰。從楚成王繼位之初楚國的權力結構分析,楚文王之弟子元很可能就是這場權力遊戲的最終勝利方。

楚成王被扶上王位之時,年齡不超過十歲,令尹子元趁機獨攬大權。以《史記·楚世家》記載來看,楚成王繼位之初,採取了親近周王室的策略。爲此,周王室也顯得極爲高興,不但賜予楚成王胙肉,還命楚國:“鎮爾南方夷越之亂,無侵中國。”這一外交策略無疑是正確的:能得到周王室的認可,對楚國將來發展必然助益良多。鑑於此時楚國由子元當政,交好王室之舉應該也是由子元主導。相比較楚武王、楚文王二王無視周王室的種種行徑,子元的國際政治視野明顯要高上一籌。

可惜的是,子元的個人操守卻存在問題。

因爲長期獨霸國政,楚成王又年幼,子元慢慢肆意妄爲起來——開始頻繁騷擾楚成王之母息嬀。這引發了楚國公族若敖氏的極大憤慨,便在周惠王十三年(前664年)秋忿然殺死了子元。這一年,楚成王大約十五六歲。爲感激若敖氏,楚成王任命若敖氏族人子文爲令尹;並且,在他一生當中,令尹一職都是由若敖氏族人擔任。

因此,楚成王的一生,可以說成也若敖氏,敗也若敖氏。

子元一倒,楚國曾經的交好周王室策略就遭到了楚人忽視。這是楚成王始終無法稱霸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雖然在子元死後的頭三十年裏,其負面影響並不突出。這段時期內,東周霸主是齊桓公。齊桓公爲人,好大喜功,雖然喊出了“尊王攘夷”的口號,內心對周王室卻是極度鄙視。這導致周惠王異常憤怒,一度主動聯合楚人來對抗齊桓公。

楚成王在泓之戰後稱雄中原,卻在城濮之戰中遭遇滑鐵盧 第2張

如果楚成王能趁這時加強與周王室的交往,必將對齊桓公霸業形成強有力的挑戰。

然而,楚成王在這一時期的策略卻是要“裏子”不要“面子”:只要土地,不要霸主的虛名。因此,他一方面與周王室虛與委蛇,另一方面瘋狂地對外擴張——先後吞併了弦國(今河南潢川西北)、黃國(今河南潢川西)等等諸侯國。楚國頻繁吞併中原諸侯國,周王室就算有心想投靠,也不敢公開承認了。所以,齊桓公稱霸時期,儘管楚成王沒能得到霸主的名聲,但楚國國土卻得到了大大擴張,這是得了“裏子”。可在政治上,卻因頻繁入侵鄭國、許國,滅弦國、黃國等等行徑,自然而然地將自身與中原諸侯劃出了一條深深的界線。

齊桓公去世後,宋襄公不自量力,試圖稱霸東周。但楚成王憑藉實力,在泓水之戰中一舉擊潰了宋國軍隊,徹底打破了宋襄公稱霸的白日夢。照理來說,此時楚國實力在東周獨樹一幟,完全可以乘機號令諸侯,填補齊桓公之後的空白,稱霸成功。可此時周惠王已死,其子周襄王是齊國扶持起來,根本就不願與楚國交往。東周諸侯雖然在實力上無人能與楚國相提並論,可他們對楚國更多的是懼怕,而不是心服。因此,除了鄭國、蔡國主動投向楚國外,其他中原諸侯國鮮少願意與楚國交往。這樣的形勢下,楚國國力再怎麼強大,又怎麼可能稱霸東周?

楚成王在泓之戰後稱雄中原,卻在城濮之戰中遭遇滑鐵盧 第3張

泓水之戰後,楚成王就開始由人生的巔峯走向下坡路了。

周襄王二十年(前632年),因爲楚國圍攻宋國,引來了晉國的干涉。晉文公組建三軍共七百乘的兵力南下,與楚國決戰中原。一開始,楚成王強硬地堅決不撤宋;可當他看到秦、齊二國被晉人拉入同盟陣營,頓時退縮了。他先是獨自退到了南陽盆地內,並嚴命令尹子玉趕快撤軍。

楚成王此舉讓人極爲不解。

首先,作爲一國統帥,要撤退怎麼都應先和令尹商議,怎麼能單獨自行其是?其次,以楚軍實力再加上衆多的盟軍,足以與晉、齊、秦、宋四國相抗衡,爲什麼楚成王會先望而生畏,如此來打擊己方軍隊的士氣?

楚成王之所以如此,其實由來已久:在與齊桓公對抗期間,楚成王就從來都不會與齊軍展開正面決戰,卻頻繁趁齊桓公不備時果斷出擊、攻城略地。楚成王從來都不願冒着巨大失敗的風險與強大敵人展開戰略決戰,更傾向於避開敵人鋒芒,在敵人力量薄弱處發力以佔得便宜。正因如此,當他看到晉、齊、秦三大強國聯手來與楚國對抗時,也就本能地選擇退卻了。

可他沒意識到的是,楚國實力已強大到可以通過一場戰略決戰來奪得霸主之位的程度。令尹子玉意識到了這點,所以他堅決主張留下來,與晉人決一高下。見子玉不聽命,楚成王極爲氣憤,只給子玉留下了少量兵馬:除了參與圍攻宋國的申、息之師外,只給他留下了西廣、東宮及若敖氏的六卒人馬。因此,參與城濮之戰的楚國軍隊不過千乘左右;再加上鄭、陳、蔡、許四盟國軍隊,總兵力也就兩千四、五百乘。對比晉國一方,楚國已落在了下風。

楚成王在泓之戰後稱雄中原,卻在城濮之戰中遭遇滑鐵盧 第4張

城濮之戰成了楚成王的滑鐵盧。但從城濮之戰失利的原因來說,楚成王缺乏戰略決戰的勇氣是其中一重大原因。雖然戰後子玉自殺承擔了失敗的責任,但在楚人內心裏,對楚成王的表現也是頗有微辭。

城濮之戰後,楚成王威望大大下降,這是太子商臣能夠弒君篡位的決定性因素。

周襄王二十七年(前626年),因爲太子商臣得知楚成王即將更換太子,便立刻率領東宮之兵發動政變,圍攻楚成王、逼他自殺。東宮之兵由太子直轄,兵力不過三十乘;而楚王直轄的東、西二廣有六十乘。商臣能攻入楚成王宮殿,完全是趁其不備,才得以騙過王宮守軍。楚成王深知這點,所以纔在臨死前提出想吃熊掌來拖延時間。只要等待熊掌煮熟的時間足夠長,商臣造反的消息早晚會泄露出去。那麼在王室親兵衛隊聽到消息趕來,楚成王就能得救。可商臣顯然不會給楚成王這個機會,便殘忍地拒絕了。

最終,在親兒子逼迫下,楚成王無奈地上吊自盡了。至此,商臣篡位成功,是爲楚穆王。

從楚穆王篡位後楚人基本沒有反抗來看,晚年的楚成王確實已經人心盡失了。這就是熊掌這一美食牽連到的東周第一次血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