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史記錄 > 古代戰役 > 城濮之戰是不是以少勝多的戰役 城濮之戰的意義

城濮之戰是不是以少勝多的戰役 城濮之戰的意義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0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城濮之戰中晉國以戰車七百乘、五萬多兵力擊敗楚國以及其他國家的聯盟軍隊十餘萬人,是一場以少勝多的戰役。  

城濮之戰是不是以少勝多的戰役 城濮之戰的意義

春秋時期,楚國陸續征服了許多國家,使得衆多的中原列國臣服於它的威嚴之下。當時可以說楚國實力強盛、不可一世。晉國在晉文公即位以來,整頓內政、發展經濟、整治軍隊,對外進行結交,晉國的強大對楚國構成了一定的威脅,同時也阻礙了楚國稱霸中原的道路。因此,爲了爭奪中原的主宰權,楚國跟晉國的交戰是在所難免的。在這場對弈之中,楚國處於優勢,晉國處於劣勢,但是最後晉國卻大獲全勝,這其中運用的計策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戰爭的導火線是楚國攻打宋國,晉國出手援救宋國。在晉國援救宋國的過程中,晉國企圖通過進攻附楚的曹、衛的方法來解宋國之圍。計策雖好,但楚國卻沒有受到影響。接着又利用秦、齊的“喜賄怒頑”的心理特點,使得秦、齊跟楚國發生矛盾,最終選擇與晉國結盟,增強了晉國的實力。

晉國在跟楚國進行對峙時,晉文公念在楚成王對其有恩便選擇退避三舍,這樣一來能顯示出晉國是有禮之國,但同時又能避開楚國的鋒芒。在進行交戰中,晉國針對楚軍的弱點,對楚軍的左右翼進行攻擊,最終導致楚國被擊潰。

城濮之戰的意義有哪些

通過一場戰爭,可以看出作戰者的雄才偉略,同時也可以反映出失敗者的不足之處。在城濮之戰中展現了晉文公卓越的膽識和高明的謀略,又反映出了楚國君主的昏庸無能。  

城濮之戰是不是以少勝多的戰役 城濮之戰的意義 第2張

城濮之戰的初期,晉軍的兵力是處於劣勢的地位的,對手的兵力非常強勁,而且又要渡過黃河在外線進行交戰,這都是不利的因素。但是晉文公能夠善於觀察局勢,虛心接受臣子的建議,正確地選擇了以鄰國曹、衛兩國爲戰勝楚國的突破口,先戰勝弱小的敵人,成爲作戰的基礎陣地。隨後又聽取大臣的意見以高明的謀略將楚國的盟軍齊、秦進行拉攏,使得他們與自己結成統一的戰線,爭取到了戰爭的主動權。在進行城濮決戰的時候,選擇後發制人的作戰策略,主動“退避三舍”,不僅沒有失去應有的禮數,還因此避開了楚軍的鋒芒,爭取在軍事、外交上取得主動權,引誘敵方深入,伺機而動。同時又與各個盟國會合,集中起大量的兵力。針對敵人的弱點進行進攻,先攻打敵人的薄弱的方面,再集中精力打擊強勁的方面,從而取得了這場戰爭的勝利,成就了晉國在中原的霸主地位。

反觀楚軍,原先是中原地區非常有威望的諸侯國,但由於君臣的不和睦,將軍的傲慢,士兵的士氣低落,主將的狂妄自大輕視敵方,既不知道爭取與其他國家進行聯盟,又不能隨即運用好的對策。再加上作戰部署上面的失策,對敵方軍情的錯誤判斷,戰場上指揮不當,最終導致了戰爭的失敗,將自己的霸主地位拱手讓人,非常令人可惜。

 城濮之戰的過程簡介

春秋時期,晉國與楚國爲了爭奪在中原的霸主地位,晉軍制定詳細的策略,大敗楚軍,確立了晉軍在中原的不可撼動的地位。  

城濮之戰是不是以少勝多的戰役 城濮之戰的意義 第3張

晉文公率領軍隊從棘津渡河,進軍攻打依附楚國的曹國河衛國,企圖通過攻打楚國的依附國來吸引楚國的注意,從而爲宋國解圍。晉文公先是率領大軍渡過黃河,進攻衛國,很快就把衛國佔領了。之後,又對曹國發起了攻擊,不久便攻下了曹國的都城,俘虜了曹國的國君。晉軍攻打曹、衛本想誘惑楚軍北上,但是楚軍卻無動於衷,依然攻打宋國。宋國又來向晉王求救,晉王進退兩難,最終聽從了先軫意見,利用齊、秦“喜賂怒頑”的心理,製造齊、秦、楚之間的矛盾。晉國一方面讓宋國送一份厚禮給齊、秦兩國,讓他們勸楚軍撤兵。另一方面,把曹、衛的一部分土地贈送給宋國,以表示自己的忠誠。宋國沒有被攻下,加上曹、衛兩國的土地又送給了宋國,楚軍當然不會同意撤兵。秦、齊遭到楚國拒絕後,也非常惱怒,於是出兵協助晉國,形成了三大強國聯合對抗楚國的局面。

楚成王見勢不妙,主動把楚軍撤退到自己的國界內,要求子玉將楚軍的主力撤出宋國,避免與晉國發生衝突。但是主將子玉,狂妄自大,堅持要與晉國決戰。楚成王優柔寡斷,同意了子玉的建議,但又不給他補充兵力,只派了少許的兵力前去增援。

晉軍利用楚軍左右兩翼兵力薄弱的特點,採取了先擊左右側,再攻打中軍的策略。這個方法果然奏效,楚軍陷入了重圍之中,最後不得已落敗而逃。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