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呂蒙是如何破壞孫劉聯盟,引發了後來的夷陵之戰?

呂蒙是如何破壞孫劉聯盟,引發了後來的夷陵之戰?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0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上位於漢朝之後,晉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個時期,先後出現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主要政權。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呂蒙襲荊州是傑作,可他破壞孫劉聯盟,是導致兩國滅亡的罪魁禍首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呂蒙是三國時期東吳的大將。他自少年以來,就以驍勇見長,在孫策手下就屢建功勳。到了孫權時期,在孫權的指導下,他折節向學,苦讀兵書,慢慢成長爲文武雙全的將領。他和魯肅談論,讓魯肅刮目相看,留下了“吳下阿蒙”的典故。

呂蒙是如何破壞孫劉聯盟,引發了後來的夷陵之戰?

在呂蒙的一生中,備受爭議的就是他偷襲荊州,擒殺關羽的舉動了。從戰術上來看,呂蒙奇襲荊州,兵不血刃就拿下關羽嚴密設防的公安和江陵。並且在拿下江陵後,善待關羽手下將士的家眷,使得關羽的部下失去戰心。雙方不待交戰,關羽的部下就紛紛離散。關羽勢窮,只得走保麥城。在隨後的突圍西走的過程中,被東吳的伏兵擒殺。

關羽是三國時期的名將,他斬顏良解白馬之圍,水淹七軍威震華夏。面對這樣的將領,呂蒙能夠以極小的代價,取得殲滅性的戰果,是難能可貴的。他白衣渡江襲取荊州的戰例,也被作爲奇襲戰的經典戰例載入史冊。

因此,對呂蒙讚賞的評價主要在於對他的謙虛好學,能夠取長補短,成長爲文武雙全的將領。在戰爭中,他智勇雙全,能夠出奇制勝。孫權評價他,“又子明少時,孤謂不辭劇易,果敢有膽而已;及身長大,學問開益,籌略奇至,可以次於公瑾,但言議英發不及之耳。圖取關羽,勝於子敬。”

但是,呂蒙襲取荊州的舉動,在戰術上是成功的,可在戰略上是失敗的。他直接破壞了孫劉聯盟,引發了後來的夷陵之戰。如果不是曹魏的君主曹丕無能,可能東吳就因此陷入了滅頂之災。可是,這一切真的要呂蒙個人來負責嗎?

其實,如果要說有人爲破壞聯盟襲取荊州負責,孫權應該是最大的責任人。在孫策將東吳交給孫權的時候,就對自己和孫權的優缺點做了對比。他說“舉江東之衆,決機於兩陳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如卿。”

在周瑜在世的時候,有周瑜的輔佐,孫權還有爭奪中原的雄心。但是,周瑜英年早逝,當孫權親自率領軍隊北伐的時候,才真正感覺這個任務是自己力不從心的。他在逍遙津幾乎喪命後,就開始把自己的戰略改爲了保有江東。

呂蒙是如何破壞孫劉聯盟,引發了後來的夷陵之戰? 第2張

但是,要保有江東,就必須全據長江,這樣,位居上游的荊州就成爲了孫權必須要佔有的地方。這個時候,孫權對當年勸自己把南郡借給劉備的魯肅十分不滿,一心想要回荊州。這就如同一個土財主修院牆一樣,缺少了荊州那一塊,孫權心裏總是感覺不安全,不踏實。

魯肅在世的時候,由於魯肅在中間的斡旋,孫權和劉備雙方還能夠和平相處。但是,當魯肅一死,一切都發生了變化。這個變化就在於接替魯肅職位的呂蒙身上

呂蒙之所以得到孫權的重用,是因爲他的戰略思想和孫權是一致的。在魯肅執掌軍權的時候,呂蒙就爲他出謀劃策,說了五條計策,來對付關羽。魯肅雖然沒有贊同實施這些計策,但是他心裏也知道,這些計謀在自己死後,肯定會實施的。

果不其然,在魯肅死後,孫權和呂蒙一拍即合,決定武力奪回荊州。孫權和呂蒙先是探討了奪取徐州的計劃,呂蒙認爲,奪取徐州是可以的,但是奪取之後,要保守它需要的軍力過多。不如奪取荊州,這樣能夠達到全據長江的戰略目標。

其實,呂蒙的戰略觀點和孫權一樣,他們已經放棄了北向爭奪中原的目標。他們的想法就算建立自己的安全王國,陷進了保守的泥潭。在這種沒有遠慮,自私自利的想法驅使下,孫權和呂蒙君臣選擇了破壞聯盟,奪取荊州的戰略。

我們能夠看到,當呂蒙奪取荊州的時候,曹操所採取的策略。他把三角鬥爭的策略玩得爐火純青。曹操先是把孫權要襲擊荊州的信用箭射給關羽,然後在關羽撤軍的時候命令手下不得追擊。這樣一來,曹操就能坐山觀虎鬥,坐收漁翁之利。

而呂蒙奪取荊州,他只看到眼前的小利,又不能把握時機。在關羽和曹操還沒有消耗過度的時候,就出兵奪取荊州。等於是爲曹操解了圍,還爲自己引來了劉備的報復。這種行爲,完全違背了三角鬥爭的原則。如果和曹操的行動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

呂蒙是如何破壞孫劉聯盟,引發了後來的夷陵之戰? 第3張

尤其惡劣的是,呂蒙奪取荊州後,還連關羽都不放過,一定要對他趕盡殺絕。如果放關羽一條生路,還可以爲兩家重歸於好留個退路。可是,呂蒙殺了關羽,就必然要面臨着劉備的報復。這是因爲,作爲劉備的得力干將,跟隨劉備轉戰一生的將領,劉備如果不爲關羽報仇,他的部下馬上就會離心離德,分崩離析。這是劉備不允許出現的現象。

那麼,一旦劉備和東吳的戰端一開,前有劉備的軍隊,後有虎視眈眈的曹魏的軍隊。東吳很可能會陷入劉備和曹魏的夾擊之中。如果那樣,東吳立刻就會亡國。只是東吳僥倖,遇上了曹丕這樣的愚蠢的君主,才苟延殘喘了下來。可是,經過夷陵之戰的消耗,蜀漢和東吳都失去了爭奪天下的資格,滅亡只是早晚的事了。

結語:

呂蒙是一員驍勇善戰的將領,在孫權的指導下,他通過學習,成長爲文武全才的將領。他在和劉備集團的鬥爭中,處處顯露出他的軍事能力。在湘水之爭時,他就兵不血刃地取得三郡。到了襲取荊州,他又採用了白衣渡江的計策,取得了戰役的全勝,奪取了荊州,擒殺了關羽。

但是,呂蒙的戰略頭腦很差,他的學習,只是學得了一些皮毛。他迎合孫權的意圖,建議奪取荊州,實際上給東吳鑄成大錯。他實際上是把周瑜和魯肅的進取中原的戰略方針,改成了保守江南的戰略方針。這樣,他不惜敗盟,造成的自相殘殺的局面,使得曹魏漁翁得利。可以說,呂蒙就是造成蜀漢和東吳雙雙失敗的罪魁禍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