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東吳也曾取得過輝煌勝利,但爲何卻走向了戰略防禦?

東吳也曾取得過輝煌勝利,但爲何卻走向了戰略防禦?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0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上位於漢朝之後,晉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個時期,先後出現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主要政權。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孫權也曾有雄心大志,曾多次攻打淮南,可惜最終讓張遼阻擋了道路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其實東吳在赤壁之戰的時候,就已經對戰後的進攻曹操做了安排。只不過是曹操早就做了預防準備,纔沒有吃虧,將局勢穩定下來。在漫長的時間裏,東吳和曹操之間的戰爭,貫穿了整個孫劉聯盟的階段,直到孫劉聯盟破裂,孫權奪取關羽的荊州之時。

東吳也曾取得過輝煌勝利,但爲何卻走向了戰略防禦?

在赤壁之戰的時候,孫權就在兵力上打了埋伏。周瑜要求五萬人馬,保證打敗曹操。可是孫權只給了周瑜三萬人馬,剩下的兩萬說是以後再給。實際上,那兩萬人馬是以劉備的一萬水軍和江夏的一萬陸軍衝抵了,孫權沒有再給周瑜一兵一卒。

周瑜憑藉着孫劉聯軍的五萬軍隊打敗了曹操。並且,周瑜在取得赤壁之戰的勝利後,馬不停蹄,直取位於長江上游的荊州。其中對於戰略要地,南郡的江陵,周瑜不惜和守將曹仁作戰一年之久,這才奪取了江陵。這樣,東吳就完成了全據長江的戰略目標。

而孫權則親自率領節省下來的軍隊,在淮南發動了對曹操的攻勢。孫權攻打合肥,張昭攻打九江。只是可惜的是,孫權的軍事能力太差,他圍攻合肥一個多月都沒能打下,只能撤軍。孫權沒有能在淮南有所建樹,是因爲在赤壁之戰前,曹操就已經增兵淮南,從側翼牽制孫權的發展。再加上孫權長期圍攻,曹操派援兵前往救援。

在此之後,孫權集團的軍事實力主要分爲兩大部分,一部分由孫權指揮,位於長江下游,兵力指向淮南。另一部分由周瑜指揮,位於長江上游。周瑜的目的是吞併劉備的勢力,奪取西川。但是,由於周瑜早死,這個目標沒有實現。

東吳也曾取得過輝煌勝利,但爲何卻走向了戰略防禦? 第2張

孫權在周瑜死後,採納了魯肅的建議,將南郡借給劉備,讓劉備承擔長江上游的防務,集中力量在下游。在這一段時間裏,孫權在淮南實力佔有優勢,多次向曹操發動攻勢,取得了一定的戰果。曹操發動對孫權的反擊,也達不到目的,只能發出“生子當如孫仲謀”的感嘆。

不過,在這段時間裏,孫權的攻勢並沒有得到劉備的協助。劉備將主要的力量投入了奪取西川的戰爭。在劉備奪取西川的時候,孫權心裏十分氣憤,對劉備破口大罵,說他的挾詐的猾虜。在和劉備索還荊州未果的情況下,孫權發動了湘水之爭,最後達成了中分荊州的協議。

孫權和劉備在湘水之爭中和解,最根本的原因還是想要在長江下游對曹操做最後的決戰。當時曹操的兵力深入漢中,孫權和劉備和解,劉備率領軍隊回川。如果曹操繼續攻擊,劉備和曹操在西川廝殺,這就將曹操的主力牽制在了西川。孫權就可以利用這個機會,趁虛奪取合肥,控制淮南。

於是,孫權集中了自己手中最大的力量,率領十萬大軍攻打合肥。這一仗,曹軍在張遼的指揮下重創了孫權,尤其是逍遙津一戰,讓孫權喪失了鬥志。同時,老奸巨猾的曹操在奪取漢中後,並沒有繼續南下攻打西川,而是率領了主力回到關東。這使得孫權無懈可擊,只得放棄了向北發展的意圖,暫時轉入防禦狀態

在魯肅死後,呂蒙接任。呂蒙順應孫權的意圖,提議放棄北出淮南的戰略,轉而代之以奪取長江上游的荊州,建立東吳完整的防禦體系。這樣,就可以爲下一步稱帝做準備。

孫權接受了呂蒙的建議,趁關羽發動襄樊之戰的時機,偷襲奪取了荊州,擒殺了關羽。但是這樣一來,孫劉聯盟的破裂引發了一系列的惡果。在經過兩敗俱傷的夷陵之戰後,實力受損的東吳,又面臨着加長了的長江防線,完全在曹魏面前處於守勢,失去了進攻的能力。最終,劉備和孫權都失去了爭奪天下的機會。

結語:

在赤壁之戰時,孫權就已經對淮南做了攻取的計劃。在赤壁之戰後,周瑜在江陵和曹仁進行了長達一年的攻防戰,奪取了江陵。在將南郡借給劉備後,集中兵力的孫權,在淮南又連續進行了多次征戰,取得了一定的戰果。

就算是在和劉備翻臉的湘水之爭時,由於有魯肅的堅持,孫權依然沒有放棄在淮南發動攻勢的企圖。在湘水之爭和平解決後,孫權趁曹操主力沒有從漢中歸來的機會,發動了合肥之戰。在這一仗中,孫權出動了東吳最大的兵力十萬人馬。

可惜合肥之戰,孫權被張遼所敗。這使得孫權對在淮南方向上發展的信心遭到了挫敗。在呂蒙的蠱惑下,孫權終於放棄了戰略進攻的方針,轉而走向了戰略防禦。

奪取荊州,擒殺關羽,夷陵之戰大敗劉備。這一切看似都是東吳取得的輝煌勝利。但是,這一切也使得東吳遭受了戰略上和實力上的損失。自此之後,東吳失去了對曹魏的戰略進攻能力,失敗只是早晚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