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在諸葛亮安排好的方案中,費禕扮演着什麼重要角色?

在諸葛亮安排好的方案中,費禕扮演着什麼重要角色?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7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上位於漢朝之後,晉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個時期,先後出現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主要政權。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費禕究竟有什麼才能,被諸葛亮選爲繼承人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在諸葛亮發動最後一次北伐之前,就對自己的後事進行了安排。他密奏劉禪,將蔣琬作爲自己的繼承人。爲了自己死後,蜀漢政權能夠平穩過渡,諸葛亮裏裏外外都做好了安排。在諸葛亮安排好的方案中,費禕扮演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在局勢穩定之後,蔣琬又將費禕作爲自己的繼承人。我們從歷史的史實看到,費禕是諸葛亮看中的人,他也繼承了諸葛亮的衣鉢,在各個方面都表現出色。他最後繼承蔣琬作爲蜀漢政權的執政者,也確實是名至實歸。

在諸葛亮安排好的方案中,費禕扮演着什麼重要角色?

諸葛亮之所以在最後一次北伐前,就祕密安排後事,最重要的原因是諸葛亮已經知道,自己的身體狀況已經無法支撐太久了。他準備在身體條件還允許的情況下,對曹魏再做最後一搏。在這次北伐中,諸葛亮調集了最大的兵力,想盡了一切辦法,也抱定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信念,準備馬革裹屍還。所以,他爲了防備自己死於沙場,蜀漢會因此陷於危險,他事先對此做好了準備。

在蜀漢的留守中樞,他留下了蔣琬爲首的一批骨幹。他們分佈在成都的軍政要地,牢牢掌控着局勢。而更重要的前線,諸葛亮則祕密交給以費禕爲首的一批親信。他們的任務就是,在諸葛亮死後,能夠將蜀軍主力撤回漢中。這批蜀軍是蜀漢最後的血本,諸葛亮絕對不允許它喪失在北伐前線。

在諸葛亮安排好的方案中,費禕扮演着什麼重要角色? 第2張

要帶回蜀軍的最大阻力是魏延,而朝政穩定的最大阻力是楊儀。這兩個人的品行都不爲諸葛亮看好,而且兩人的資歷、能力都很高,如果處理不當,會給蜀漢帶來不堪設想的後果。所以,諸葛亮對於這兩人,採取了二桃殺三士的策略。他先借楊儀之手殺掉魏延,將軍隊帶回漢中,然後再殺掉楊儀,穩定朝政。而這個計謀的操刀手就是費禕。

諸葛亮死前的最後一次軍事會議,故意沒有叫魏延參加。在會議上,諸葛亮將軍隊的統帥權沒有交給資歷、能力僅次於己的魏延,而是交給了楊儀。諸葛亮讓楊儀指揮大軍撤退。至於說魏延,他如果聽從命令撤退,就爲大軍斷後。如果不聽從命令,就拋棄他,大軍自行撤退,讓魏延自生自滅。諸葛亮這樣佈置,完全是挑動魏延和楊儀火拼的佈置。諸葛亮佈置完了以後就與世長辭了,他剩下的佈置就完全看費禕的表現了。

費禕之所以被諸葛亮選中執行這個計謀,首先是費禕此人才能很強,能夠隨機應變。其次是費禕和魏延和楊儀的關係都很好,可以取得他們的信任。果然,事實證明,諸葛亮沒有看錯人,費禕圓滿地完成了諸葛亮佈置的任務。

費禕先去魏延的軍營中,向魏延傳達會議的精神。果然不出所料,魏延聽了之後十分生氣。他不但拒不執行諸葛亮的安排,還要聯合費禕去奪取大軍的指揮權。費禕十分沉着地聽了魏延的想法,尤其是魏延要撤換軍隊的將領,親自率領大軍北伐的方案。這纔不露聲色地找了個藉口返回大營。等到魏延回過神的時候,費禕早就走遠了。

在諸葛亮安排好的方案中,費禕扮演着什麼重要角色? 第3張

費禕在魏延面前的表現可謂是影帝級別的表演。他不但帶回了魏延不聽指揮的情報,還帶回了魏延想要撤換將領的想法。這樣一來,蜀軍大營中,上至楊儀,下至諸將,大家無不對魏延同仇敵。大家立刻被費禕團結了起來,同心協力回到了漢中。在半路上遇到魏延攔路,大家一起擊敗了魏延,斬殺了他。

魏延已死,大軍安全撤回,楊儀也就沒有用了。滿心以爲自己能夠接替諸葛亮職位的楊儀,突然發現所有的位置都被別人佔完了,朝政也被蔣琬執掌,自己只得了個虛職中軍師。楊儀在大失所望之後,經常怨天尤人。這個時候,費禕前去看望楊儀,楊儀對費禕口出怨言,說什麼當初要是率領蜀軍投降魏國,待遇也比現在要好,讓自己十分後悔。費禕回去後就把楊儀的怨言彙報給了劉禪,楊儀因此被流放而死。

費禕在諸葛亮死後,按照諸葛亮的佈置,圓滿的爲蔣琬執政下的蜀漢解決了魏延和楊儀兩個隱患。這使得蜀漢政權得以平穩過渡,沒有受到大的動亂,費禕在此表現出色,居功至偉。這也體現了他的聰明才智,政治水平,所以在蔣琬去世後,費禕接替了蔣琬的位置,繼續治理蜀國。

蔣琬和費禕都是諸葛亮忠誠的繼承者,他們忠實的按照諸葛亮的休養生息的政策辦事。這是因爲,蜀漢和曹魏的實力相差太大,而且蜀漢在魏延死後,也沒有出色的人才。以蜀漢的實力,只能夠憑藉秦嶺天險防禦,保證一方的安全。這一點,在費禕和姜維的談話中就能夠看得出來。

當時姜維總是想對曹魏發動北伐,但是費禕不支持他。費禕故意壓制姜維的兵力,不讓他的兵力超過萬人。費禕對姜維說,我們的才能比不上諸葛亮,我們的實力也比不上曹魏,我們只能採取保守自己的領土策略,等待將來出現出色的人才來繼承諸葛亮的事業。從這些話裏,我們可以看到,費禕清楚地看出了姜維志大才疏的本性,明白他根本不可能取得北伐的成功。也正是因爲這個原因,諸葛亮纔沒有將姜維定爲繼承人。

在費禕的執政過程中,費禕嚴格的按照兵法中的“攻則有餘,守則不足”的策略,對內發展經濟,對外採取防禦的戰略。在曹爽發動的興勢之戰中,王平依託秦嶺的防禦體系拖住魏軍,費禕率領主力包抄敵人,最終使得曹爽被迫逃走,幾乎全軍覆沒。這一戰是蜀漢歷史上難得的勝仗,保證了蜀漢多年的安全。這一戰也給曹魏軍隊留下了心理陰影,以至於到了鍾會伐蜀的時候,整個魏朝上下,只有寥寥幾人同意伐蜀。要不是姜維錯誤改變漢中的防禦策略,蜀漢也不會那麼快滅亡。

費禕嚴格的按照諸葛亮的戰略行事,使得蜀漢固若金湯。但是,費禕這個人做事過於隨便,待人接物十分平易。結果,在延熙十六年歲首大會上,費禕被魏國的降人郭循刺殺。從此,蜀國走上了滅亡之路。

果然不出費禕所料,志大才疏的姜維在接過軍權後就發動了對曹魏的北伐。他本身沒有多大的才能,又沒有恰當的戰略戰術,這使得姜維的北伐成了一場鬧劇。姜維耗光了蔣琬、費禕二十年積累的財富,破壞了漢中的防禦體系,最終讓蜀漢走向了滅亡。

如果費禕不死,這一切都是會避免的。只要費禕不死,蜀漢通過嚴防死守,是不會輕易被曹魏的軍隊攻破的。不過,由於諸葛亮一脈相承的選才用人體制,蜀漢是不會有可用的人才的。費禕只能延緩蜀漢的滅亡,但是他終究是不可能讓蜀漢重新輝煌起來的。只要費禕一死,蜀漢的滅亡還是遲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