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熊通稱王:中國歷史上諸侯僭號稱王的先河

熊通稱王:中國歷史上諸侯僭號稱王的先河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楚國從熊渠開始,一代代強大了起來。熊渠之後八世爲熊儀,熊儀的諡號是“若敖”。這是楚國君主第一次使用上了諡號,也就標明着和中原一樣,是有文化的人了。若敖的兒子是熊坎,諡號霄敖,大意是:天天玩通宵。霄敖的兒子是熊眴,諡號羒冒,大意是:高大的、出衆的、帶羊皮帽子的人。羒冒(又作蚡冒)去世後,他的兒子被他的弟弟熊通殺死了,自立爲君。

短短几年,楚王熊通就平定了江漢平原的西部,滅掉了權國(今湖北當陽),改設爲權縣,不久,權縣反叛。熊通果斷平叛後,將權縣遷到了那處(今湖北荊門)。楚武王滅權,值得後人注重的不是伐權的用兵方略,而是滅權後的設治決策。中原的縣雖在西周就有,但縣在西周還只是泛指郊外的地區,不能構成一級行政區域。以縣爲一級地方行政區域,即自楚武王滅權國而置權縣始。直到當代,縣仍是中國的一級地方行政區域。此後,楚國每滅一國,便把該國的公族遷到楚國的後方,嚴加監管,對該國的故地則通常設縣,因俗以治。此後,熊通每滅一國,就把該國的公族遷到楚國後方,原有的地盤,則被改組成楚國的一個縣。楚國快速膨脹了起來,連遠在中原的蔡國、鄭國也怕了他們。

熊通稱王:中國歷史上諸侯僭號稱王的先河

網絡配圖

特別是對於知道自己即將被楚國討伐的隨侯,更是楚國的兵威嚇得誰不着急,於是立馬將情況上告給了周天子。而倒黴的周桓王在得到這個消息後,十分爲難。最後周王室的一班成員,商量來,商量去,最後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不能冊封他們爲公侯。反正從他們那裏得不到什麼好處,他想稱公就稱公,想稱侯就稱侯,聽其自便。總於王室無所損益。咱們現在既然沒有力量制止他了,那就讓他自己冒名僭號去吧!只要他敢自稱“楚武公”,那就是他自找麻煩,必然會成爲天下諸侯們的衆矢之的。所以,寧可聽其自稱,斷斷不可出自王命!

公元前704年,也就是熊通伐隨後的第二年,隨侯來對楚國說,周天子拒絕了提高楚君的名號。天天幻想着可以進中央,可以當楚武公的熊通,聞言頓時大怒,拍着桌子,叫着周桓王的名字,破口大罵了一氣,最後,熊通發出了一聲怒吼:“王不加我,我自尊耳!”自己給自己加官進爵,當什麼侯呀,當什麼公呀,老子要當就當王!於是,熊通當即把自己冊封爲楚王!自稱“楚武王”。武這個諡號,也是他自己在生前就定好了的。

這一年,熊通加冕登基,僭號稱王,建立了全新的大楚王朝。然後,他在一個叫沈鹿(湖北鍾祥)的地方,學着周武王的樣子,勝利召開了第一屆楚朝諸侯大會盟。楚國影響力之內的一些小國諸侯們,都紛紛趕來拜見了這位新大王。

如巴國(重慶)、庸國(湖北竹山)、申國(河南南陽)、鄧國(湖北襄陽)、鄖國(湖北安陸)、羅國(湖北宜城),都來了,他們像覲見周王一樣的覲見了楚王。

這次會盟,只有黃國和隨國兩個國家缺席,沒有參加。

熊通稱王:中國歷史上諸侯僭號稱王的先河 第2張

網絡配圖

黃國因爲距離太遠,情有可原。而隨國就在附近,卻倔犟的拒絕參加這種大逆不道的會議,不承認熊通是王。於是,熊通派出兵團立即出擊,隨國被打的大敗,只好淪爲了楚國的附庸。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沈鹿會盟”。在這次會盟上,各路小諸侯們公開承認了楚王纔是天下(南方長江流域)的共主。

熊通稱王,開了中國歷史上諸侯僭號稱王的先河。成爲第一個僭越的狂人。他得意洋洋的寫了一封信給周桓王說:“現在,寡人也和你一樣,是天下的大王了!但我仍然還是很樂意爲你效勞。”周桓王看了這封信,默默地走到窗前,望着皎潔的月光,想到了文王、武王,腦海中滿滿地是那個周朝盛世。

從此之後,在鄭國、楚國等諸侯的頻頻打臉下,周天子真正成爲諸侯霸主眼中的傀儡。春秋五霸的齊桓公和晉文公,都曾打着尊天子的旗號與楚國發生過摩擦。不過,地廣人更多的楚國不僅沒有受到打擊,反而在熊通死後一代比一代囂張。某種程度上,楚國已經成爲當時中國南方地區的實際統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