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稱王和稱帝相比 周朝爲什麼會選擇稱王而不是稱帝

稱王和稱帝相比 周朝爲什麼會選擇稱王而不是稱帝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6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周朝稱王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周朝稱王和稱帝相比,兩者之間有什麼差別?周朝爲什麼會選擇稱王?

在中國封建王朝時代,皇帝作爲一個國家的最高領袖,在整個國家處於一個最爲重要的的位置上。皇帝是這個國家最有權力、最尊貴的人,他們是這個國家的主人。

但是“皇帝”的這個稱謂來自於秦始皇,在秦始皇“橫掃六國”後,認爲自己功勳可以千古流芳,不滿足於稱“王”,於是找到了古老的聖人“三皇五帝”,各取一字稱自己爲“皇帝”,自己是第一個獲得這樣稱號的人就叫做“始皇帝”,後人稱呼方便爲“秦始皇”。

稱王和稱帝相比 周朝爲什麼會選擇稱王而不是稱帝

圖1

從“秦始皇”開始,後人就不再稱“王”,而是稱“皇帝”,久而久之,“帝”就變得比“王”要高貴,那麼問題是“帝”與“王”有什麼差別?

在周朝之前已經有了“帝”這一稱號,周朝爲何稱“王”而不稱“帝”,在古老的甲古文中,我們或許能揭開謎底。

一、甲骨文中的“王”與“帝”

古代文明的起源幾乎都來自於部落,中國這片大地上也同樣如此。在古老的上古時代,人類的生產能力都比較低,羣居之後形成了大大小小的部落。在每個部落中都會有部落首領,這個首領爲了能更好的團結內部,主要是通過古老的祭祀儀式來對部落進行控制。

稱王和稱帝相比 周朝爲什麼會選擇稱王而不是稱帝 第2張

圖2

隨着生產力的發展,部落之間開始不斷的征戰,部落的首領就需要帶領族人從部落戰爭中獲得成功,謀得生存。在這一過程中,首領的作用就變得異常的重要。甲骨文中“王”在最開始的時候,就形似“斧鉞”,代表着大軍中的權利。

斧鉞在古代甲骨文中既代表着作戰的武器,同時也代表着刑具。隨着社會的演變,“王”也自然而然的延伸成爲部落最高權力的象徵。

隨着社會的發展,一直到商周時期,社會的最高領袖就是被稱作“王”。就比如中國古代的著作,《詩·小雅·北山》中的記載,“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說的就是王的權利與責任。

稱王和稱帝相比 周朝爲什麼會選擇稱王而不是稱帝 第3張

圖3

從周朝之後,按照軍功與血緣關係從王一下,劃分了五等爵位分別爲“公、侯、伯、子、男”,這五等爵位的劃分再加上土地的分封,初步確立了周朝的等級制度與周王朝社會管理體系,爲王朝的建立打下了基礎。

甲骨文中,“帝”主要是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來自於“蒂”是一個象形字,本來的意思是“植物的根”,還有一種說法是形似遠古時代搭建的祭祀用的高臺,取自於“諦”,說明的是祭祀的意思。從合理性上來講,第二種更加合理,也被更多的學者所認同。

“帝”最爲遠古的意思應該是一種古老的祭祀儀式,隨着時間的發展逐漸引申爲上帝、神的意思。在商朝時代,可以說是以宗教爲主要立國的朝代,還沿用着部落圖騰崇拜的遺留文化,多神教在商超還存在着一定的遺留。

稱王和稱帝相比 周朝爲什麼會選擇稱王而不是稱帝 第4張

圖4

商朝的統治者可以稱自己爲“帝”,表示自己是神王一體。周朝反叛以後,改變了這種情況,稱自己爲“天子”,代天之命管理國家。

這種“天命論”在中國以後的朝代中成爲主要的認知。這其實是由於周朝反叛後給自己找的一點理由,意思是大家都是天的子民,商朝的統治者不合格,周朝就代替了商作爲天下的管理者。

爲了維持自己的王的體系,周朝把商朝“帝”的祭祀稱號廢棄不用,一直沿用着“王”之下的“公、侯、伯、子、男”這一套榮譽體系,來控制整個自己在封建王朝中的地位。

隨着社會的發展,周王朝出現了一個問題,周朝可以加封地方諸侯,也可以取消諸侯的封號。但是控制不了的是各個諸侯國的勢力與實力。隨着各個諸侯國實力與勢力的強大,就有諸侯國封自己爲“王”,緊接着,“禮崩樂壞”的時代就開始了。

稱王和稱帝相比 周朝爲什麼會選擇稱王而不是稱帝 第5張

圖5

春秋爭霸、戰國七雄之後,秦王嬴政取得了天下。他一個國家滅掉了其他的六個國家,不滿足於“王”的稱號,就開始從上古時代,找到了“皇帝”兩字,作爲自己的新的稱號,而王,逐漸變成了皇帝之下的稱號,這也就標誌着新的時代開始了。

二、帝與王在管理上的差別

在周朝之前,商的時代,商的首領很多也被稱作“帝”,他們代表的是一個大的部落羣體的領袖。商紂王在擊敗東夷部落之後,構成了以殷人爲主要羣體,壓制東夷人的社會構成。

商紂王隨着自己實力的增強,想要獲得東夷羣體的支持,而殷人羣體的領袖想要的是繼續以殷人爲中心,壓制東夷與其它部族。

比干是殷人的領袖,作爲宰相他跟商紂王提出的意見是繼續維持以殷人爲核心的理念,商紂王殺掉比干。比干死之後,殷人的勢力拋棄了商紂王,商紂王只能用奴隸與自由民對抗周朝,最終奴隸在戰場上反戈,商朝覆滅。

稱王和稱帝相比 周朝爲什麼會選擇稱王而不是稱帝 第6張

圖6

商朝爲什麼有很多的首領稱自己爲“帝”呢?商朝在本質上是一個依靠宗教來管理國家的一個朝代,對於宗教的重視,是商朝的重要根本。而對於周朝來說,周朝已經從制度上開始發生變化,用“周禮”替代了宗教,整個周朝,運用周禮從諸侯到士大夫完成了社會的穩定劃分。

周朝只要依靠着周禮就可以穩定的對各個勢力進行順利的梳理,但是隨着時間的變化,周禮存在的缺點就慢慢顯現。周禮可以限制各個諸侯或者各個士大夫的等級,但是並不可以限制他們的實力的變化。歷王專利變法失敗後,周朝最後的崩潰也就再難以避免。

周朝的勢力隨着各個諸侯國勢力的做大,諸侯不滿足於自己只是稱侯,開始“禮崩樂壞”,各個諸侯國隨即稱“王”。秦王一統後,嬴政不滿足於“王”的稱號,找了“三皇五帝”的傳說,稱自己爲“皇帝”。

稱王和稱帝相比 周朝爲什麼會選擇稱王而不是稱帝 第7張

圖7

“王”只能管理自己區域內的直轄領地,對於分封的土地沒有直接的管理權。而商朝的統治者可以通過宗教管理較大的區域,但是想要進一步發展還是要突破自己內部貴族的限制。周朝一定程度上突破了貴族對於王權的限制,但是隨着諸侯的發展,王權還是失敗了。

“王權”的提升到了秦始皇時代終於做成,秦始皇把自己的稱號提升爲“皇帝”,從此以後皇帝可以掌控“天下”,由郡縣制替換分封制,讓皇帝的權利比王的權利提升了很大一塊,所以,“帝”是要比“王”更具有權利的稱號。

三、周朝不稱帝的根本原因

周朝從根本上制度上,對商朝進行了改變,周朝很大程度上對商朝的宗教文化進行了革新。對於商朝文化的拋棄很快使得周朝煥然一新,整個國家的制度改革給國家帶來了很大的活力。

稱王和稱帝相比 周朝爲什麼會選擇稱王而不是稱帝 第8張

圖8

周朝諸侯國都有很大的動力發展自己,每個諸侯得到自己的領地之後,可以對下進行分封,很大程度上有利於整個周朝勢力的做大、做強。

周朝由於制度的變化,不再拘泥於一個貴族的直接控制,而在於封土建疆。所有諸侯對周天子進行拱衛,周天子給各個諸侯封地的權利,諸侯有拱衛周天子與朝覲的義務,周朝與各個勢力達成了合作。

這種高效的運行手段,拋棄了依靠貴族,也很快拋棄了宗教手段,所以帝在周朝很少被使用。最高的稱號也就是到了諸侯稱王的時代,也就是周朝最末期。

帝的稱號在商朝是要做到用宗教的力量提高統治階層地位,用來壓制外族與奴隸,最終形成國家的管理制度。到了周朝,通過對於周禮的實施,周朝不用通過對於宗教與統治階級的神聖化就可以靠制度形成一套與其他部族建立關係的體系。

稱王和稱帝相比 周朝爲什麼會選擇稱王而不是稱帝 第9張

圖9

其他族的領袖只要承認了周天子的地位,尊奉了周禮,就可以在周朝的制度下得到公平的對待。而周朝也藉由這種方法得到了不同勢力的拱衛。

結語:

帝與王的差別在很大程度上是屬於權利的差別。商朝爲了提高統治階級的統治力,在很多情況下通過對於自己的“加封”來完成對外族的掌控。而周朝因爲有了周禮制度,只是用制度就可以完成對外族與本族關係的理順。

到了秦朝一統六國之後,爲了更好的對各個勢力進行管理,秦始皇時代,提高了自己的稱號,在體制內部完善了自己的管理方式,通過官權文化使得秦朝的制度更趨近於王朝化。同時還多了一項管理方法,那就是對於自己暫時管理不到的地方進行委託人管理,也就是“封王”。

稱王和稱帝相比 周朝爲什麼會選擇稱王而不是稱帝 第10張

圖10

由此之後,王的地位就確定在了皇帝之下,帝就變成了古代天下之主的確定稱號,當然,也有很多僭越自稱的存在。總之帝與王都是一種稱號,帝與王原先並沒有身份上的上下關係,但是從秦始皇等級那一天,這個情況就發生了改變。

參考文獻:《夏商周簡史》

《夏商周》

《皇帝和祖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