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明朝望海堝之戰:劉榮創下明朝團滅倭寇的奇蹟

明朝望海堝之戰:劉榮創下明朝團滅倭寇的奇蹟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3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明王朝自朱元璋建國後,一場東南沿海持續不斷的苦難,便是倭寇侵擾。大批日本強盜成羣結隊來中國搶劫,作惡長達兩個多世紀。說起這累累血債,今人依舊咬牙切齒。當然也有“專家”常來論證,說這其中真正的日本人很少,反而中國人居多。但查對歷史,便知道這種觀點是半瓶子醋。

從有記錄的第一次倭寇入侵事件,即元朝武宗至大元年(1308年),日本鎌倉幕府統治者久明親王組織船隊,殺到浙江寧波打劫算起,到嘉靖四十五年(1566),最後一支大股倭寇團伙,被明將俞大猷戚繼光聯手跨國追殺,在越南萬橋山團滅。有中國海盜攙和的時期,只有嘉靖年間這一小段。絕大多數時間裏犯下滔天罪行的,都是貨真價實的日本人。

一:鮮爲人知的明初倭患

而除了沿海打成一鍋粥的明中期嘉靖年間,倭寇侵擾加劇的另一個囂張時代,便是大明王朝開國早期。

明朝望海堝之戰:劉榮創下明朝團滅倭寇的奇蹟

當時的倭寇們,身份還十分單純,多來自日本的薩摩和鹿八島地區。那是日本素來窮山惡水且強盜多的地方。除了小股的散兵遊勇外,當時的倭寇侵華,還有很深的政府背景:許多日本的諸侯大名都組建搶劫隊,瞅準機會就跑到中國撈一票。當時日本內戰加劇,富庶的中國,就被這羣強盜一直當提款機。這羣人的作惡手段,更是惡名昭著:每年四五月間,乘船從日本出發,沿朝鮮一路南下打劫,暴行更喪盡天良,經常把剛出生的嬰兒泡在滾水裏,聽孩子的慘叫聲取樂。抓到孕婦更要活活剖腹,然後打賭孕婦裏的孩兒是男是女。種種禽獸不如的行徑,從那年代到二戰時期,世代遺傳七百年。

他們的瘋狂殺虐,更造成了一個影響中國歷史的嚴重後果:通商阿拉伯海海上絲綢之路,被他們攪得動盪不安。爲了防範倭寇,元朝政府開始厲行海禁,發展到明初更嚴苛到極致:貿易機構市舶司一度撤銷,民間貿易完全禁止,沿海從遼東到海南島,共部署五十萬大軍和數千艘戰艦,外加森嚴的堡壘衛所。這條暢通千年的傳統貿易線,一度徹底斷絕。

後人通常把這個嚴重事件,歸結給明太祖朱元璋的閉關鎖國思維。但仔細看看前因後果便知,就是這羣畜生鬧的。而比起元朝後期的軟弱不作爲,大明王朝對這羣畜生的態度十分堅決:打!除了多次遣使赴日,強硬警告日本政府外,更常重兵圍剿竄犯的倭寇。特別是洪武年間,開國名將湯和主持抗倭工作後,戰果立竿見影:幾次組織艦隊,衝到海上去追殺。之後一直到朱元璋過世,明朝共經歷六次大規模倭寇入侵,被明軍成功逮着並痛擊的有五次,漏網的一次,也都是虛晃一下倉皇溜。敢來中國作惡的,絕大多數都沒跑。

而一貫滑頭無恥的日本政府,在大明的強硬下也服軟:幕府將軍足利義滿統一日本時,正是大明永樂皇帝朱棣在位時。面對這位雄才大略的帝王,足利義滿十分識相,之前他已被明朝建文帝封爲“日本國王”,這會又趕緊拜碼頭。趁着朱棣冊封長子朱高熾爲太子的大喜日子,熱情洋溢的遣使朝賀,不想卻被朱棣大翻老賬,狠狠臭罵一頓:你們的倭寇常年騷擾我們沿海,管不管你看着辦!

明朝望海堝之戰:劉榮創下明朝團滅倭寇的奇蹟 第2張

朱棣很生氣,足利義滿當然知道後果很嚴重,立刻組織嚴打,把對馬島上倭寇團伙的老窩都抄了。二十個團伙頭目綁到中國寧波,當着明朝官民的面活活蒸死。這番賣命表演,總算哄了朱棣高興,正式收下這個新小弟。之後的幾年裏,以大明朝附屬國的身份,中日之間朝貢貿易頻繁,關係一度進入蜜月期。但日本人的脾氣,就是記吃不記打。永樂八年足利義滿過世,他兒子足利義恃雖然也接受明朝冊封,卻比老爹更滑頭,對倭寇問題更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之後的幾年裏,沿海倭寇侵擾再次增多,而每當明朝質問時,這貨反而裝糊塗:俺這裏自身難保,倭寇竄犯在海上,俺真管不了。

日本滑頭不管,朱棣除了繼續給他施壓,便是增兵嚴打。還有如浙江平民嚴寶,自發組織民團協助官軍作戰,沿海的一些村莊,聽說倭寇來了,老少爺們的第一反應,就是拿起武器準備衝,就這樣官民同仇敵愾殺鬼子,陸續也打了不少勝仗。

但這羣畜生,確實極難對付,打仗也狡猾。尤其是跑得快,這個優良傳統,也被日本人傳給後代:從明朝抗倭援朝戰爭,到後來二戰的慘烈戰役,日軍給對手的普遍印象,也是跑的快,不管死了幾千幾萬,哪怕剩下點殘兵敗將,主帥總能跑得掉。而到了永樂十七年六月,有一位明朝軍人,終於創造了大明開國後的一大抗倭神蹟:竄犯的倭寇,從主將到小兵,一個也別想跑,統統被我滅掉。這個將軍,叫做劉榮。這場戰鬥,叫望海堝之戰。

二:英雄血戰望海堝

在威服四夷的永樂時代裏,大明朝的仗雖然不少,但奈何馬上皇帝朱棣太猛,經常御駕親征,急了還親自提刀衝。基本搶了大多數風頭。同時期的戰將,大多被襯得籍籍無名。而劉榮卻是個相對出名的人物。甚至就連他的出生年份,至今還有多種說法。更爭議的是他的姓名,有一部分史料,也叫他劉江。

明朝望海堝之戰:劉榮創下明朝團滅倭寇的奇蹟 第3張

因爲劉江,是他父親的名字。他是江蘇宿遷人,當初投身軍旅,是頂着父親的名字參軍的。冒名的原因,《明史》上沒說,野史說法很多,流傳比較廣的,是說他爲了替多病的父親服役。無論這說法是否屬實,就後來他的表現說,這是一個敢於擔當責任的鐵漢。之後他跟着明朝開國名將徐達討伐過蒙古,又協助還是燕王的朱棣鎮守北平。再後來先跟着朱棣造了建文帝的反,“靖難之役”三年裏多次衝鋒陷陣,大出風頭。朱棣登基後,又跟着北伐蒙古,立了不少功。期間的名字,一直還叫劉江。

也正是這些年裏,從徐達到朱棣,中國最能打仗的軍事家,他都跟着打過。從騎兵戰到步兵戰甚至水戰,他也都陸續見識過。從韃靼的阿魯臺到瓦剌的馬哈木,他更都勇敢的死磕過。這是一位歷經血戰且經驗豐富的戰將。而對這位愛將,朱棣也瞭解極深。這人還極會動腦子。靖難之役的時候,曾虛虛實實,把敵人優勢兵力引進包圍圈裏。當然也不是沒毛病,有時候剛打了勝仗,就容易犯迷糊。北伐韃靼的時候,他在成吉思汗的起家之地瀚難河,打了個漂亮的夜襲,一口氣渡河打垮蒙古兵。高興的朱棣當即把他提成左都督。誰知幾天後就犯渾,被敵人趁夜摸進大營,險些給端了窩。氣的朱棣差點砍了他。

而這番一驚一乍,也成了劉江軍旅生涯裏,最爲刻骨銘心的教訓。四年以後,他再次證明了自己:北伐瓦剌的時候,他靈光一現,下令騎兵下馬,變成步兵借地利優勢襲擊敵軍。果然收到奇效,一舉打開戰局。這位被朱棣一手摔打的能將,此時已錘鍊成熟。也正是在這場大功之後,劉江就任遼東總兵。這位忠誠而多謀的鐵血戰將,從此將承擔一個重任:滅倭。

久負盛名的劉江,到任後就出人意料,除了整頓軍備,加強防禦外。滅倭的思路,也和大家截然不同:別的地方的守將,要麼修堡壘要麼造戰船,倭寇來了就狠打,打跑了就完事。但劉江卻認定,對這羣畜生,打跑是不夠的,打死纔算完。怎麼打死?那要精心設一個套,徹底把他引進來滅掉。他選的這個“套”,便是望海堝。望海堝,位於遼東金線島西北,洪武初年的時候,遼東名將耿忠曾在此地設立堡壘。但歷經歲月遷延,此時早已荒廢。

明朝望海堝之戰:劉榮創下明朝團滅倭寇的奇蹟 第4張

名將的眼光,都是一樣的火眼金睛,劉江也發現了這個小堡壘的價值:這裏距離金州只有七十里,是倭寇來去的必經之路。只要把關口扎牢,倭寇就跑不掉。於是劉江火速行動,堡壘的外表沒動,還是破敗模樣,內裏卻徹底翻修,還設置了烽火臺,周邊也增加了水師力量,更在海上遍佈了偵查船,這個小堡壘,將變成倭寇的墳場。

永樂十七年六月,倭寇終於來了:兩千倭寇乘坐大小戰船三十餘艘,殺氣騰騰奔望海堝而來。這是永樂年間一次規模空前的大規模入侵,登岸的倭寇不但人數衆多,還裝備有精良武士刀和火器。顯然是經過精心準備,要在遼東狠撈一票。

但劉江的準備,卻是更充分,早早就收到了消息,也提前部署了伏兵。倭寇陸續登岸,都指揮徐剛帶領埋伏在望海堝山下的伏兵,甚至已經可以清楚聽到這幫人哇啦哇啦的鳥語,看到他們醜陋而興奮的模樣,熏天的氣焰,瀰漫在伏擊戰士們眼前。

而一道嚴格的命令,也在潛伏的戰士中悄然傳達:見到戰旗升起才能起身,聽到炮聲才能出擊。一旦戰鬥打響,不用命者軍法從事。

在憋住了沸騰的怒火,經過了幾乎漫長的等待後,隨着百戶江隆率領的“壯士”(特種部隊)順利繞到了倭寇背後,斷掉了他們退路。期待中的信炮聲,終於轟鳴的響起,隆隆炮聲中,戰士們看到了望海堝山頭上一個挺立的身影:劉江披頭散髮,手持獵獵戰旗,迅猛的揮舞中,發出一聲虎吼般的軍令:殺!戰士們壓抑已久的怒火,如火山一般噴發了。四下的伏兵大起,將猝不及防的倭寇團團圍住。明軍復仇的攻擊打響了,所有的戰士,都不折不扣的執行着劉江的死命令:浴血奮戰,有進無退。

明軍兩翼並進,火器弓弩並用,與倭寇展開了殊死的搏殺。而這股倭寇也顯然是狠角色,遭受到突然打擊竟也不亂,還能平穩的結陣,選擇明軍的薄弱環節突圍。但未曾想明軍的戰鬥意志更強硬,求生心切的倭寇一次次決死衝鋒,又一次次被兇悍的明軍狠狠打回來。血腥的戰鬥持續了整整一夜,這羣殺人如麻的禽獸,終於瀕臨崩潰了。他們倉皇逃進了一處空堡內,企圖依託險要地勢,繼續負隅頑抗。

明朝望海堝之戰:劉榮創下明朝團滅倭寇的奇蹟 第5張

而明軍的戰士們,這時更殺紅了眼。眼看倭寇縮進堡裏,士兵們非但不退,反而各個請命,嗷嗷叫着要往裏衝。但先前豪氣千雲的劉江,這會卻出人意料的淡定,反而下了個奇怪的命令:明軍從西邊扯開一個小口子,放這羣倭寇逃命。等到慌不擇路的倭寇倉皇逃出來時,才發現又上了劉江的當。明軍緊跟着咬上來,又是一頓痛打,只有小部分倭寇順利跑到了海上。戰後明軍全力搜殺,前後共剁下一千多顆倭寇腦袋,外加一百三十個俘虜。

而那些僥倖逃到海上的倭寇,還沒來得及喘口氣,接着又撞上了死對頭:這是江隆率領的“壯士”,也就是埋伏已久的特種部隊,早等了半天憋足了勁,又是一頓痛打。號稱強硬的倭寇徹底慫了,慌不迭的求饒,全數被活捉。至此,兩千名兇殘的倭寇,除了斬掉就是活捉,一個都沒跑掉。這是明朝開國以後,抗倭戰爭中第一次大捷。立了大功的劉江,也得到了爵位封賞,被封爲廣寧伯,並恢復了原先的名字“劉榮”。永樂十八年,這位戰功卓著的老將與世長辭,賜諡號爲“忠武”,以表彰他不朽的戰功。

而這場看似規模不大,過程十分酣暢的勝利,對於整個十五世紀的中國沿海安全,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耍滑頭的日本政府,早在永樂十六年再度派使者進京謝罪,而後的好些年,也大力捕殺倭寇。而懾於明軍這次輝煌的勝利,此後多年,倭寇的侵擾大少。照着谷應泰《明史紀事本末》裏的話說,就是“至是,爲江所挫,斂跡不敢爲大寇”。這羣兇惡的禽獸,再次大規模捲土重來,要等到一百年後的嘉靖年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