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德國聯邦參議院作用意義 德國聯邦參議院選舉

德國聯邦參議院作用意義 德國聯邦參議院選舉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8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德國聯邦參議院,德國國家權力機關,外文名叫做Bundesrat,是德國聯邦制國家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總席位一共有69個,每4年重新選舉一次。

德國聯邦參議院作用意義 德國聯邦參議院選舉

簡介

每個州依其人口多寡,可分得3至6席。其中北萊茵-威斯特法倫聯邦州、巴伐利亞聯邦州、巴登-符騰堡聯邦州和下薩克森聯邦州各有六席,黑森聯邦州有五席,梅克倫堡-西波美拉尼亞聯邦州、薩爾蘭聯邦州、漢堡聯邦州和不萊梅聯邦州各有三席,其餘七個聯邦州各有四席。席位對應票數(參議員的產生基於州政府的執政黨或執政聯盟,如巴伐利亞聯邦州的執政黨是基社盟,則六名參議員皆爲基社盟),每個聯邦州內部在表決時的意見必須統一。各聯邦州政府可以指派的參議院代表人數不得超過其席位,這些代表通常會包括16個聯邦州的州總理(Minister präsident)。

對於所有的法案,聯邦政府都必需先向聯邦參議院提出。這些法案分成兩種:

要通過所有和聯邦州相關的法案,都必需得到聯邦參議院同意。

對於所有其他法案,聯邦參議院有權以多數否決,但如果聯邦議院再以多數通過,法案依舊通過。相對的,如果聯邦參議院以三分之二多數否決,則聯邦議院也必需以三分之二多數通過,才能讓法案通過。

聯邦參議院議長由各聯邦州總理輪流擔任,每年輪換一次,任期從每年11月1日至次年10月31日。聯邦參議院議長在國內外禮儀上享有第三高地位,僅次於聯邦總統和聯邦議院議長。在聯邦總統因病或出國訪問期間,聯邦參議院議長代行聯邦總統職務。

德國聯邦參議院議長

1949年-1950年:卡爾·阿諾德(英語:Karl Arnold),北萊茵-威斯特法倫,CDU

1950年-1951年:漢斯·埃哈德(英語:Hans Ehard),巴伐利亞,CSU

1951年-1952年:辛裏奇·威廉·科普夫(英語:Hinrich Wilhelm Kopf),下薩克森,SPD

1952年-1953年:萊因霍爾德·麥爾(英語:Reinhold Maier),巴登-符騰堡,FDP

1953年-1954年:格奧爾格·奧古斯特·津恩(英語:Georg August Zinn),黑森,SPD

1954年-1955年:彼得·阿爾特邁爾,萊茵蘭-普法爾茨,CDU

1955年-1956年:凱-烏韋·馮·哈塞爾(英語:Kai-Uwe von Hassel),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CDU

1956年-1957年:庫爾特·西夫金(英語:Kurt Sieveking),漢堡,CDU

1957年-1958年:維利·勃蘭特,柏林,SPD

1958年-1959年:威廉·凱森(英語:Wilhelm Kaisen),不來梅,SPD

1959年-1960年:弗朗茨-約瑟夫·羅德(英語:Franz-Josef Röder),薩爾蘭,CDU

1960年-1961年:弗朗茨·邁耶斯(英語:Franz Meyers),北萊茵-威斯特法倫,CDU

1961年-1962年:漢斯·埃哈德(英語:Hans Ehard),巴伐利亞,CSU

1962年-1963年:庫爾特·喬治·基辛格,巴登-符騰堡,CDU

1963年-1964年:喬治·迪德里希斯(英語:Georg Diederichs),下薩克森,SPD

1964年-1965年:格奧爾格·奧古斯特·津恩(英語:Georg August Zinn),黑森,SPD

1965年-1966年:彼得·阿爾特邁爾,萊茵蘭-普法爾茨,CDU

1966年-1967年:赫爾穆特·萊姆克(英語:Helmut Lemke),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CDU

1967年-1968年:克勞斯·舒茨(英語:Klaus Schütz),柏林,SPD

1968年-1969年:赫伯特·維希曼(英語:Herbert Weichmann),漢堡,SPD

1969年-1970年:弗朗茨-約瑟夫·羅德(英語:Franz-Josef Röder),薩爾蘭,CDU

1970年-1971年:漢斯·科施尼克(英語:Hans Koschnick),不來梅,SPD

1971年-1972年:海因茨·庫恩(英語:Heinz Kühn),北萊茵-威斯特法倫,SPD

1972年-1973年:阿爾方斯·戈佩爾(英語:Alfons Goppel),巴伐利亞,CSU

1973年-1974年:漢斯·菲爾賓格(英語:Hans Filbinger),巴登-符騰堡,CDU

1974年-1975年:阿爾弗雷德·庫貝爾(英語:Alfred Kubel),下薩克森,SPD

1975年-1976年:阿爾伯特·奧斯瓦爾德(英語:Albert Osswald),黑森,SPD

1976年-1977年:伯恩哈德·沃格爾(英語:Bernhard Vogel (politician)),萊茵蘭-普法爾茨,CDU

1977年-1978年:格哈德·斯托爾滕貝格(英語:Gerhard Stoltenberg),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CDU

1978年-1979年:迪特里希·斯滔布(英語:Dietrich Stobbe),柏林,SPD

1979年-1980年:漢斯-烏爾裏希·克洛澤(英語:Hans-Ulrich Klose),漢堡,SPD

1980年-1981年:沃納·澤耶爾(德語:Werner Zeyer),薩爾蘭,CDU

1981年-1982年:漢斯·科施尼克(英語:Hans Koschnick),不來梅,SPD

1982年-1983年:約翰內斯·勞,北萊茵-威斯特法倫,SPD

1983年-1984年:弗朗茨·約瑟夫·施特勞斯,巴伐利亞,CSU

1984年-1985年:洛薩·施佩特(英語:Lothar Späth),巴登-符騰堡,CDU

1985年-1986年:恩斯特·阿爾布雷希特(英語:Ernst Albrecht (politician)),下薩克森,CDU

1986年-1987年:霍爾格·伯爾納(英語:Holger Börner),黑森,SPD

1987年-1987年:沃爾特·沃爾曼(英語:Walter Wallmann),黑森,CDU

1987年-1988年:伯恩哈德·沃格爾(英語:Bernhard Vogel (politician)),萊茵蘭-普法爾茨,CDU

1988年-1989年:比約恩·恩格霍姆(英語:Björn Engholm),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SPD

1989年-1990年:瓦爾特·莫波爾,柏林,SPD

1990年-1991年:亨寧·福舍勞(英語:Henning Voscherau),漢堡,SPD

1991年-1992年:阿爾弗雷德·戈莫爾卡(英語:Alfred Gomolka),梅克倫堡-西波美拉尼亞,CDU

1992年-1992年:伯恩特·塞特(英語:Berndt Seite),梅克倫堡-西波美拉尼亞,CDU

1992年-1993年:奧斯卡·拉方丹,薩爾蘭,SPD

1993年-1994年:克勞斯·韋德梅耶(英語:Klaus Wedemeier),不來梅,SPD

1994年-1995年:約翰內斯·勞,北萊茵-威斯特法倫,SPD

1995年-1996年:埃德蒙德·斯托伊貝,巴伐利亞,CSU

1996年-1997年:埃爾溫·託伊費爾(英語:Erwin Teufel),巴登-符騰堡,CDU

1997年-1998年:格哈特·施羅德,下薩克森,SPD

1998年-1999年:漢斯·艾歇爾,黑森,SPD

1999年:羅蘭·科赫,黑森,CDU

1999年-2000年:庫特·比登科普夫(英語:Kurt Biedenkopf),薩克森,CDU

2000年-2001年:庫特·貝克,萊茵蘭-普法爾茨,SPD

2001年-2002年:克勞斯·沃維雷特,柏林,SPD

2002年-2003年:沃爾夫岡·波姆(英語:Wolfgang Böhmer),薩克森-安哈爾特,CDU

2003年-2004年:迪特·奧爾索斯(英語:Dieter Althaus),圖林根,CDU

2004年-2005年:馬蒂亞斯·普拉策克,勃蘭登堡,SPD

2005年-2006年:彼得·哈利·卡斯特森(英語:Peter Harry Carstensen),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CDU

2006年-2007年:哈拉爾德·林斯托夫(英語:Harald Ringstorff),梅克倫堡-西波美拉尼亞,SPD

2007年-2008年:歐勒·馮·伯思特(英語:Ole von Beust),漢堡,CDU

2008年-2009年:彼得·米勒,薩爾蘭,CDU

2009年-2010年:延斯·伯恩森,不來梅,SPD

2010年-2011年:漢內洛蕾·克拉夫特,北萊茵-威斯特法倫,SPD

2011年-2012年:霍斯特·澤霍費爾,巴伐利亞,CSU

2012年-2013年:溫弗裏德·克瑞特許曼,巴登-符騰堡,Grüne

2013年-2014年:斯特凡·魏爾,下薩克森,SPD

2014年-2015年:福爾克·布菲耶,黑森,CDU

2015年-2016年:斯塔尼斯拉夫·提裏希,薩克森,CDU

相關

德國聯邦議院(下議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