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朱瞻基被稱爲“蟋蟀天子”,爲何卻開創了“仁宣之治”?

朱瞻基被稱爲“蟋蟀天子”,爲何卻開創了“仁宣之治”?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7.9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明宣宗朱瞻基明朝第五位皇帝,是繼朱元璋和朱棣之後,鮮有有作爲的皇帝,宣德一朝,是明代君臣關係最爲融洽、政治相對清明、社會較爲和諧、經濟穩步發展、邊防比較穩固的時期,基於此,所以史家把這段時期稱爲“仁宣之治”。

但在講他的優秀之處前,卻先得講清楚他腦袋上的一個污名:蟋蟀天子。在明清年間的好些史料裏,明宣宗玩蟋蟀的愛好,造成的惡劣後果簡直一筐。明朝人沈德符《萬曆野獲編》裏,就繪聲繪色講過明宣宗命大臣況鍾,去江南強徵上千只蟋蟀的“惡政”。到了明清之交的野史《明朝小史》裏,更衍生出了爲徵用蟋蟀鬧出人命的悲慘故事。蒲松齡的小說《促織》,更把這類爲徵蟋蟀害死人的惡劣橋段,加工到無比虐心。在那橫徵暴斂嚴重的清初廣外流傳。可這類故事真實性強不?明宣宗喜歡鬥蟋蟀不假,就連宣德年間流傳下來的瓷器裏,都有獨特蟋蟀圖案的珍品,可見確實是大愛。但有沒有鬧到民不聊生的地步?

記載內容最悲慘的《明朝小史》,距離明宣宗在位時卻隔了三百多年,蒲松齡的《促織》更是百分百小說。而一個直觀的證據是:在各類筆記裏爲明宣宗強徵蟋蟀的況鍾,卻是中國古代史上出名的清官能臣,至今深受當地民衆的懷念。都鬧的“民不聊生”了,竟還流芳千古?所以可以百分百確證的是,明宣宗這個日常的生活愛好,被後人特別是改朝換代後的清代筆記,人爲的誇大了。

而比起這類被誇張的惡名,歷史上真實的明宣宗朱瞻基,卻也同樣有一些足以羞殺後世好些帝王的“小事”,比如微服私訪。微服私訪這件低調事,古代很多帝王都喜歡嘗試,但其中絕大多數人,嘗試的後果都是雞飛狗跳,明宣宗卻是百分百低調。他曾經在祭陵典禮後回宮的路上,特意身穿便裝體察民情,跟沿途耕地的老農聊家常,聽老農抱怨生活的艱辛和勞逸的繁重,默默回宮後就立刻火速辦公,源源不斷出臺各種惠民政策。這麼一件後世某些帝王經常勞民傷財,且常編成野史海吹的事,他只當做了解民情的窗口。

也正如這段低調卻堪稱偉大的微服私訪一樣,在他十年執政時代,“務實”一直是他的主要風格。當然也因爲這個風格,他也在另一個領域給未來的大明朝,包括他的寶貝兒子挖了大坑:國防問題。雖說明宣宗的少年時代,是在“馬上皇帝”永樂大帝的身邊長大,且親自抄傢伙和瓦剌鐵騎血拼過。但登上皇位後的明宣宗,卻是十分愛好和平。尤其崇拜戰國名將李牧,還經常要求邊關將領們學習李牧,不要爲求邊功亂開戰。結果他在位時代,明朝邊防一縮再縮,開平衛等昔日遏制草原的要衝大量放棄。保守的國防戰略,終於給瓦剌崛起打開方便之門,還把寶貝兒子明英宗坑成了俘虜。

朱瞻基被稱爲“蟋蟀天子”,爲何卻開創了“仁宣之治”?

如果說拙劣的國防眼光,是明宣宗執政年代的敗筆,那麼在更多的方面,他留給明王朝的,卻是閃耀歷史的執政妙筆。尤其影響明朝三百年的,就是他開明的執政風格,不同於明太祖朱元璋立國起的高壓政策,明宣宗大量廢除嚴刑峻法,鼓勵朝臣們廣開言路,明朝的思想文化,也在他從此寬鬆的執政理念下蓬勃發展。輕徭薄賦更成了他十年來一直堅持的信念,多次下詔書在災害中減免賦稅並安排賑濟,仁政效果之好,恰如清朝人的服氣評語:民氣漸舒,蒸然有治平之相。

但千萬別以爲,這位明宣宗是個爛好人,一直堅持“仁政”的明宣宗,對於貪污腐敗問題卻是從不放鬆。但比起明太祖動輒殺一片的大手筆,明宣宗卻更重監察作用。他執政後反貪的第一刀,就先砍向有監察大權的都察院,法辦了惡名昭著的都察院左都御史劉觀,更厲行大刀闊斧改革,確立了都察院與吏部互相監督的原則。明朝的監察體制,從此戰鬥力更煥發。

而比起之前永樂皇帝朱棣幾乎乾綱獨斷的模式,明宣宗對明朝歷史影響最深的,卻正是這個管理體制改革:建立明王朝分權制衡的行政模式。曾經只是永樂皇帝身邊小祕書的“內閣”,在明宣宗的苦心改革下提高了事權,內閣“票擬”的話語權也正是從此開始。正是這全新的內閣模式,確保明王朝的國家機器,有了更好的糾錯與運轉保障。哪怕攤上甩手掌櫃似的懶皇帝,這套科學的行政體系,依然可以保證國家的穩定。

以這個管理創意來說,明朝三百年政治史上,明宣宗的重量級地位,就不在朱元璋朱棣等強力帝王之下。也正是在這一套全新政治運轉監察平臺上,明宣宗強大的用人能力更是一展身手。他用人不疑的精神,更確保明朝完成了多項重大改革,特別是江南賦稅改革。這個明太祖朱元璋時代的賦稅大坑,到了明宣宗時已經舉步維艱。但面對祖制的壓力,明宣宗卻力挺了能臣周忱,在不違背“祖制”的口號下推廣了平米法改革,大明的國庫這才盆滿鉢滿。正是這強大的國力基石,才叫明朝挺過了多年後的土木堡國難。

也正是在他這十年的嘔心瀝血下,大明王朝的綜合國力,繼續蒸蒸日上。不單是糧棉儲備豐厚,強大的手工業更是爆表增長,以蘇州爲核心的江南紡織業,正是在明宣宗時期火熱發展。以“宣德爐”爲代表的冶煉業和以“宣德款”爲代表的瓷器業,工藝規模更是突飛猛進。中國古代手工業幾個標誌技術,幾乎都雲集於這一時代。如此治國成就,不負“明君”稱號。

朱瞻基被稱爲“蟋蟀天子”,爲何卻開創了“仁宣之治”? 第2張

朱瞻基的政治成就並不輸朱元璋,爲何他的名氣這麼小呢?

宣德皇帝知名度低的第一個原因是他在位時間太短。

明朝總共16位帝王,其中有9位帝王的在位時間超過了15年。開國皇帝朱元璋在位31年,明中期的萬曆皇帝在位48年,歷史上評價不高的嘉靖皇帝在位45年。宣德皇帝的爺爺朱棣在位22年,他的兒子朱祁鎮在位也是22年。在明朝前期和中期的帝王裏,宣德屬於比較短命的皇帝。他只當了10年皇帝,在38歲的時候因病逝世。這樣一位很有才華,且軍政能力不俗的人物如此短命,令人感嘆。

宣德皇帝知名度低的第二個原因是他在政治上沒有創新,政策非常穩健。

皇帝和宰相是特殊職業,一個人不管有沒有從政天賦,只要他在這個位置上,就會被定位爲職業政治家。政治家要想揚名立萬,往往需要做一些事情,這些事情辦的對,會流芳百世,辦的不對,就遺臭萬年。不管對錯,只有做事的人才能出名,被人贊或被人罵。朱元璋和朱棣之所以名氣大,很大程度是因爲他們在位時期雷厲風行,好事壞事都辦了不少,留給後世很多話題和疑問。

朱瞻基和他們不同,執政十年期間,一直採取穩妥的政策,堅持在平穩中求發展。宣德之所以平穩施政,一方面是因爲前四代皇帝穩定住了明朝的邊境安全,另一方面是因爲此時的明朝形勢變了,內部矛盾成爲主要矛盾,發展經濟是重中之重。對於宣德來說,能夠穩住政局,增強明朝的經濟實力就是最大的政績。正是因爲穩定,所以可評說的事情就少了,皇帝的知名度自然也就低了。

宣德皇帝知名度低的第三個原因是他善於用人,能做到上下同心,化解了很多內鬥。

很多歷史學家認爲明朝是內鬥最激烈的時代之一,尤其是洪武和嘉靖兩朝,官場鬥爭已經成了一種生態。現在很多人一想到這兩個時期,首先想到的不一定是皇帝,而是那些大臣博弈。這些鬥爭很精彩,被後世學者研究得最多,很多人也想從中吸取鬥爭經驗,舉一反三。朱瞻基在位時期恰恰相反,大臣們之間矛盾並不大,賢才衆多,大家都能和睦相處爲國做事。

宣德時期有很多名臣,其中的代表是以楊士奇爲首的“三楊”,以及多朝元老夏元吉。武將裏有張輔,地方官裏有于謙,這些人都堪稱賢才,支撐起了明朝的文治武功。宣德皇帝和這些大臣的關係比較和睦,一生虛心納諫,當時明朝官場的風氣也顯著改善,作奸犯科的事情較少。在如此清明的政治環境裏,值得書寫的歷史大事件自然也就少了。

宣德皇帝知名度低的第四個原因是他個人品質比較好。

相比於其他明代帝王,他沒什麼值得吐槽的地方。明朝的帝王中有不少人很有個性,正是因爲這份個性,使得他們的名氣很大。朱元璋因爲殺戮比較多,有“魔王”稱號;朱棣性格好戰,幾次出征漠北;崇禎皇帝有些剛愎自用,急於求成;萬曆皇帝背叛老師張居正,清算新政,性格讓人難以捉摸。還有的皇帝因爲愛好做傢俱,而不理朝政。

朱瞻基和他們不同,他幾乎是一位文武雙全的傑出政治家,年少時期就跟着爺爺北征,後來文采出衆,還精通繪畫和藝術賞析。對待大臣也很謙和,虛懷若谷,善待宗族。他一生中的污點很少,後世也很少討論他,知名度難免要低一些。

朱瞻基爲明朝的興盛發揮了關鍵作用,但由於他在位時間短,政治上採取穩健方針,處理朝廷人事關係又比較成功,個人品質較好,才華出衆等原因,使得明朝政局非常平穩,因此顯得乏善可陳。他把明朝推向了巔峯,但他自己卻有些“沉默是金”,較少被後代探討。其實朱瞻基是一位優秀的帝王,他用低調的智慧讓明朝走向了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