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年輕時七試不第的張璁,他是如何成爲內閣首輔的?

年輕時七試不第的張璁,他是如何成爲內閣首輔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2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張璁(1475年12月27日-1539年2月24日),字秉用,號羅峯。後爲避御諱,明世宗賜名“孚敬”,字茂恭。浙江溫州府永嘉縣(今浙江省溫州市龍灣區)人,祖籍福建莆田。明朝嘉靖年間重臣,“大禮議”事件中重要人物。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中國歷史上,文官諡號最高爲“文正”,千百年來只有30人得到,次一級的諡號爲“文忠”,這篇內容的主人公張璁就被諡爲“文忠”。張璁的故事比較傳奇,40歲之前還一事無成,之後猶如頓悟,進入仕途後六年就官拜宰輔。

年輕時七試不第的張璁,他是如何成爲內閣首輔的?

張璁,浙江溫州府永嘉人,從小就聰明好學,博學多識,對《周禮》《儀禮》《禮記》都有很深的造詣。13歲的時候,曾作詩《題族兄便面》,自比臥龍,小小年紀就胸懷大志,親朋好友無不驚歎。公元1498年,張璁鄉試中舉,此時年僅24歲,不過接下來的18年,張璁的科考之路極爲坎坷,歷經禮部舉行的七次會試,卻“七試不第”。

屢次不中,年過40歲的張璁對科考失去了信心,決定走另外一條路,用舉人的功名等待吏部派選,至少有碗飯吃。這個時期,張璁認識了一個改變他命運的人,名叫蕭鳴鳳,也是浙江老鄉,進士出身,官授御史。蕭鳴鳳師從王陽明,很有學文,被稱爲“蕭北斗”,更擅長“善星術”。見到落魄的張璁,他說:從此三載成進士,又三載當驟貴。

年輕時七試不第的張璁,他是如何成爲內閣首輔的? 第2張

蕭鳴鳳的意思是希望張璁不要氣餒,回家繼續攻讀,不要在這裏苦等乾熬。蕭鳴鳳的話,帶給了張璁希望,“璁乃歸,正德十六年登第”,公元1521年,張璁會試中進士,這時已經47歲了。可是,在接下來6年時間裏,張璁的仕途猶如開掛,官職直線飆升。

嘉靖皇帝即位後,爆發了著名的大禮議事件,張璁雖然是個小小的觀政,卻堅定地站在嘉靖這一邊,三年之後,發生廷杖事件,張璁再次趁勢高升。短短六年,張璁就官拜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1529年,張璁官拜首輔,位極人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