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稷下學宮是誰創建的?在此期間有哪些學術著作相繼問世?

稷下學宮是誰創建的?在此期間有哪些學術著作相繼問世?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6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春秋戰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是百家爭鳴、人才輩出、學術風氣活躍的時代。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東周在戰國後期(公元前256年)爲秦國所滅,所以春秋戰國時期在時間上並不全然包含在東周王朝裏面。那麼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稷下學宮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稷下學宮是世界上最早的官辦高等學府和我國最早的社會科學院、政府智庫。始建於齊桓公田午時期。位於齊國國都臨淄(今山東省淄博市)稷門附近。

“稷”是齊國國都臨淄城(今山東省淄博市)一處城門的名稱。“稷下”即齊都臨淄城的稷門附近,齊國君主在此設立學宮。故因學宮地處稷門附近而得名爲“稷下學宮”(這與東漢時期的“鴻都門學”得名由來相同)。

稷下學宮是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舉辦、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高等學府。中國學術思想史上這場不可多見、蔚爲壯觀的“百家爭鳴”,是以齊國稷下學宮爲中心的,官學爲黃老之學。它作爲當時百家學術爭鳴的中心園地,有力地促成了天下學術爭鳴局面的形成。

在此期間,學術著作相繼問世。有《宋子》、《田子》、《蝸子》、《捷子》等,今已亡佚。另《管子》、《晏子春秋》、《司馬法》、《周官》等書之編撰,亦有稷下之士的參與。由於不少人是善於把學術和政治結合起來遊說當權者的能手,故在宣王時受上大夫稱號之稷下士多達七十六人。

稷下學宮的存在,曾爲當時段“百家爭鳴”開創了良好的社會環境,促進了先秦時期學術文化的繁榮。

稷下學宮是誰創建的?在此期間有哪些學術著作相繼問世?

稷下學宮概述

稷下學宮在其興盛時期,曾容納了當時“諸子百家”中的幾乎各個學派,其中主要的如道、儒、法、名、兵、農、陰陽、輕重諸家。稷下學宮在其興盛時期,彙集了天下賢士多達千人左右,其中著名的學者如孟子(孟軻)、淳于髡、鄒子(鄒衍)、田駢、慎子(慎到)、申子(申不害)、接子、季真、涓子(環淵)、彭蒙、尹文子(尹文)、田巴、兒說、魯連子(魯仲連)、騶子(騶奭)、荀子(荀況)等。

尤其是荀子,曾經三次擔任過學宮的“祭酒”(學宮之長)。當時,凡到稷下學宮的文人學者,無論其學術派別、思想觀點、政治傾向,以及國別、年齡、資歷等如何,都可以自由發表自己的學術見解,從而使稷下學宮成爲當時各學派薈萃的中心。

這些學者們互相爭辯、詰難、吸收,成爲真正體現戰國“百家爭鳴”的典型。更爲可貴的是,當時齊國統治者採取了十分優禮的態度,封了不少著名學者爲“上大夫”,並“受上大夫之祿”,即擁有相應的爵位和俸養,允許他們“不治而議論”(《史記·田敬仲完列傳》),“不任職而論國事”(《鹽鐵論·論儒》)。因此,稷下學宮是具有學術和政治的雙重性質,它既是一個官辦的學術機構,又是一個官辦的政治顧問團體。

稷下學宮的學術博大精深,包含了當時各家各派的思想。就儒學而言,曾在稷下學宮中有影響的儒家學者,有孟子。《鹽鐵論·論儒》中記:“齊宣王褒儒尊學,孟軻、淳于髡之徒受上大夫之祿,不論職而論國事。蓋齊稷下先生幹有餘人。”現代學者錢穆認爲這段史料不可靠,孟子不是“稷下先生”(參見錢穆《先秦諸子系年·孟子不列稷下考》),但有不少學者不同意錢穆的觀點。不管孟子是否稷下先生,可以確定的是,孟子長期居齊,他的思想頗受稷下學者的影響,如孟子關於“養浩然之氣”的思想,就有學者認爲是受稷下先生宋鈃、尹文“氣論”的影響 (參見郭沫若《十批判書·稷下黃老學派批判》、侯外廬《中國思想通史》第一卷等)。

稷下學宮是誰創建的?在此期間有哪些學術著作相繼問世? 第2張

荀子,則是稷下學宮的最後一個大師,而荀子則是承襲稷下道家的。關於他的學派有黃老與儒家的說法,而宋儒也因爲其過重的黃老色彩而對其評價不高。荀子曾三出三進於稷下,歷時數十載,並曾三爲祭酒主持學宮的工作,形成爲有別於鄒魯儒學的學說。稷下荀子遠離了孔孟的傳統而帶有濃厚的黃老色彩。正由於此,所以歷代儒者才那樣冷遇荀子,把他排除於儒家道統之外,甚至說他“才高學陋”,“不見聖賢”(程頤)。就連深受道家思想影響的蘇軾也說他“喜爲異說而不讓,敢爲高論而不顧 ”(《荀卿論》)。所謂“異說”即指荀子背離了孔孟儒學的真傳而走入異端他途;所謂“高論”即指他本於黃老帝王之術,融會禮法,創立自己的新學派。

稷下學宮存在時期

戰國時期,齊國是東方大國,魯國不但弱小,而且很快就滅亡了。戰國時期齊國的文化聖地就是稷下學宮。它基本與田齊政權相始終,隨着秦滅齊而消亡,歷時大約一百五十年,隨着稷下學宮的消亡,官學黃老之學開始流散六國,後由黃老之學的傳承者張良、曹參等人幫助劉邦統一天下,造就了漢初的“文景之治“,爲漢武盛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被認爲是黃老之學的又一次成功的政治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