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慶王朱栴在學術方面有哪些成就?他留下了哪些詩詞?

慶王朱栴在學術方面有哪些成就?他留下了哪些詩詞?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6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朱栴,明朝宗室,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母妃皇貴人餘氏,明朝第一任慶王,明代九大攘夷塞王之一。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洪武十一年(1378年)出生於南直隸應天府(今江蘇南京)。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封慶王。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就藩寧夏(今寧夏銀川)。正統三年(1438年)薨,享年61歲,葬於韋州羅山,諡“靖”,史稱慶靖王。

主要成就

慶王朱栴“天性英敏,問學博洽,長於詩文”,著作有《寧夏志》2卷、《凝真稿》18卷、《集句閨情》1卷,自編的《文章類選》、《增廣唐詩鼓吹續編》等共5種。另外,慶王的書法也是名聞遐邇,“其草書清放訓雅,絕無俗礙,海內傳重,視爲珙壁”,可惜現今只有《寧夏志》和《文章類選》、《增廣唐詩鼓吹續編》等書傳世,其餘都已失傳。寧夏大學教授白述禮著《大明慶靖王朱栴》,2006年8月寧夏人民出版社出版,對朱栴的一生做了詳細的介紹何評價。白述禮教授還於2009年應寧夏電視臺邀請,主講、拍攝了《大明慶王》三集電視片,在全國播放。

慶王朱栴在學術方面有哪些成就?他留下了哪些詩詞?

學術

慶王朱栴“天性英敏,問學博洽,長於詩文”“好古博雅,學問宏深,長於詩文和書法。”大明親王都受到良好的文化方面的培養和教育,明太祖給各親王選派教授,賜給大量古今圖書典籍,王府應該有自己的王府藏書館。作爲大明朝的親王府,朱栴的慶王府有着豐富歷史文化書籍和各種文獻資料。御賜的,抄錄的,購買的,刻板刊印的, 所有這些藏書和刻板刊印的書籍,都爲慶王及其後人寫文賦詩,撰寫著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大致可以開列一個書目:慶王府有《史記》、《漢書》、《隋書》、《新、舊唐書》、《水經注》、《元和郡縣圖志》、《五代史》、《宋史》、《元史》等等。

據《弘治寧夏新志》記載,慶王府自己也刻板刊印了一大批書籍:《崔豹古今注》一冊,《三元延壽書》二冊,《壽親養老書》四冊,《飲膳正要》一冊,《毛晃增注禮部韻》五冊。特別是還刻板刊印了朱栴本人所撰:《寧夏志》二卷一冊,《集句閨情》一冊,《凝真稿》十八卷, 《夏城詩集》一冊,還有《愕齋隨筆錄》六冊,《滄州愚隱錄》四冊,《忍辱文集》二冊。朱栴著作,現今只有《寧夏志》和朱栴編撰的《文章類選》二十一冊,《增廣唐詩鼓吹續編》等書傳世,其餘都已失傳。

朱栴撰《寧夏志》是寧夏曆史上第一部地方誌,開寧夏修志之先河。朱栴所著《寧夏志》有許多歷史學術研究貢獻,朱栴在《寧夏志》提出“元末復置行省”,糾正《元史》元朝爲“寧夏府路”;寧夏衛設置於洪武九年(1376年)從而糾正明史記載;收錄《大夏國葬舍利碣銘》碑陰文字,證明碑爲元昊大慶三年(1038年)所刻;記載“石佛寺 古靈州城北”,600多年前就率先確證古靈州在今寧夏吳忠市境內,因爲寧夏各市縣只有今吳忠市有石佛寺,所以古靈州當在今吳忠市。

慶王朱栴在學術方面有哪些成就?他留下了哪些詩詞? 第2張

在中國古代歷朝歷代,地方誌是“官修政書”,一般由地方官擔任總纂,邀請當地學者撰寫,地方官基本上不寫一個字,而爲當地學者集體制作,非個人著作,但是,朱栴《寧夏志》是才子王爺慶王本人親自撰寫的專著,作爲一個地位顯赫的親王,親自揮毫撰寫地方誌,實屬罕見,或者說是絕無僅有。因爲在明朝各代百位親王中,慶王朱栴撰《寧夏志》,此外,再無其他王爺親自撰寫過地方誌。朱栴作爲明朝親王“”帝王胄子”,能夠“孜孜勤學,寒暑不輟”,親自撰成寧夏第一部方誌《寧夏志》,意義重大而深遠。

《寧夏志》上卷目錄是:沿革、分野、風俗、疆場、城垣、街坊、山川、土產、土貢、壇遺、屬城、古蹟、寺觀、祠廟、學校、舉貢、人物、孝行、名宦、名僧、死王事、津渡、陵墓、橋、園、壩、河渠、鹽池、屯田、職官王府、驛傳、牧馬監苑、公宇、祥異、雜文;下卷目錄是:文(含唐宋明歷代文十三篇)、題詠(詩35首)、詞(三首)。

因爲戰亂,朱栴撰《寧夏志》藏書多遭劫難幾乎無存,今天看到的《寧夏志》,是萬曆二十九年,慶靖王朱栴九世孫朱永齋依據曾長史提供的《舊志》重新刻出版本。此版本到明代後期再一次失傳,後寧夏社科院請來華訪問的日本著名西夏學專家西田龍雄教授幫助,得到日本收藏的朱栴撰《寧夏志》萬曆二十九年孤本複印本。然後,該院吳忠禮研究員數年研究箋證,即朱栴撰、吳忠禮箋證成爲30萬字的《寧夏志箋證》,由寧夏人民出版社1996年元月出版。學者考證成熟書於宣德年間,故有人稱爲《宣德寧夏志》。

慶王朱栴在學術方面有哪些成就?他留下了哪些詩詞? 第3張

詩詞

王賦詩詞,情繫韋州

朱栴本人指出:“洪武中,自慶陽徙居韋州。”古韋州城,今寧夏吳忠市同心縣韋州鎮,即唐之威州。洪武二十七年(1394)置寧夏羣牧千戶所於韋州。慶靖王朱栴駐慶陽之北古韋州城以後,就食延安、綏德、寧夏的租賦。於是從此開始,16歲的慶靖王朱栴就進駐韋州。從而開始了他在寧夏近半個世紀的人生歷程, “寧夏的山山水水,見證了他從逸興思飛的青年到美髯飛揚的暮年。”慶靖王朱栴在韋州“居之九年”,對韋州有着深厚的感情,他讚頌和懷念韋州的詩詞,有六首之多。之外,還留傳下來32首詩詞,抒發他在寧夏的喜悅、愉快,或者苦悶、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