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明朝時期爲何還存在人殉制度?真相是什麼

明朝時期爲何還存在人殉制度?真相是什麼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8.3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私權膨脹的年代,人殉屢見不鮮。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朝鮮《李朝世宗》有一段記載:

明朝時期爲何還存在人殉制度?真相是什麼

“帝崩, 宮人殉葬者三十餘人。當死之日, 皆餉之於庭, 餉輟, 俱引升堂, 哭聲震殿閣。一堂上置木小牀, 使立其上, 掛繩圍於其上, 以頭納其中, 遂去其牀, 皆雉頸而死。”

這是永樂二十二年,朱棣駕崩後紫禁城裏發生的悽慘景象,后妃三十餘人殉葬,這便是明朝慘無人道的人殉制度,我們不禁要問,自秦朝就已經取消的人殉制度爲什麼在數千年後的明朝死灰復燃?是誰在開歷史的倒車?又是誰廢止了這項制度?

01慘無人道的人殉制度

遠古時期的青銅器銘文中,經常可以看到把俘虜作爲祭品或者奴隸爲主人殉葬的記載,後隨着社會的進步,秦國自秦獻公起開始逐步廢除人殉,到了兩漢時期,人殉基本消失。

然而到了明朝,太祖朱元璋恢復了人殉!洪武二十八年,朱元璋次子秦王朱樉去世,朝廷下令其正妃王氏,側妃鄧氏殉葬!

樉妃,元河南王王保保女弟。次妃,寧河王鄧愈女。樉薨,王妃殉。

這可是秦王的正側兩妃,而且兩人身份並不一般,王氏是元朝名將王保保的妹妹,也就是《倚天屠龍記》裏趙敏的原型,鄧氏是明朝開國六公衛國公鄧愈的女兒!她們被逼殉葬的原因就是沒有生下子嗣,明朝人殉制度由此開端。

《明史》中沒有明文記載殉葬制度是如何安排的,哪些人需要殉葬,哪些人可以倖免,我們只能從片段記載中來推測。

首先親王、郡王的妻妾,只要沒有後嗣,哪怕是正妃都會被要求殉葬,而有後嗣的可以倖免。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秦王朱樉的正妃和側妃。

再看皇家,一般認爲正宮皇后可以倖免,其餘妃嬪全部殉葬,不過太后和皇帝有權力“豁免”。電視劇《大明風華》中太子妃張氏所說的“後宮無所出者殉”其實並沒有歷史依據。比如仁宗朱高熾駕崩後,殉葬名單中就有郭貴妃,她爲朱高熾生了朱瞻塏、朱瞻垍,朱瞻埏三個兒子,是朱高熾最寵愛的妃子。張皇后這時已經“升級”爲太后,完全可以豁免郭貴妃,但是因爲郭貴妃太過得寵,張皇后早就心有芥蒂,沒有選擇豁免郭氏,反而是豁免了幾個沒有子嗣但是與其關係較好的妃嬪。試想朱瞻塏、朱瞻垍,朱瞻埏三人在封地聽到母親殉葬的消息時是多麼悲傷。

明朝時期爲何還存在人殉制度?真相是什麼 第2張

此外還有一種情況,臨時“提拔”宮女爲嬪妃,爲皇帝殉葬。比如宣宗朱瞻基駕崩後,共有10人爲其殉葬,這其中大部分都是由宮女臨時“提拔”爲妃嬪,冊文雲“茲委身而蹈義,隨龍馭以上賓,宜薦徽稱,用彰節行”。對於這些宮女來說,爲皇帝殉葬已經是一種很好的歸宿,明朝宮女終生不得出宮,一輩子見不到家人,生病了也不許醫治,如果爲皇帝殉葬,朝廷會賜予其家族錦衣衛世襲千戶或者世襲百戶的職位。可別小看了這世襲千戶,後來于謙拼命打贏了北京保衛戰,朝廷的賞賜也不過是錦衣衛世襲千戶!

02朱元璋爲什麼要開歷史倒車

“元末之君不能嚴宮闈之政,至宮嬪女謁私通外臣,而納其賄賂,或施金帛於僧道,或番僧入宮中攝持受戒,而大臣命婦,亦往來禁掖,淫瀆邪亂,禮法蕩然,以至於亡。”

這是朱元璋總結的元朝滅亡的原因之一,從中可以窺探其恢復人殉制度的原因。

首先就是害怕後宮干政,在朱元璋看來元朝滅亡的一大原因就是後宮與外朝內外勾結,使得朝堂烏煙瘴氣,導致天下大亂。大明開國後,朱元璋在《皇明祖訓》中嚴令後宮不得干政,後代皇后只能出自普通人家,而且孃家人只得授予榮銜,不得入朝爲官,在種種措施下,做出最極端的後宮嬪妃殉葬來從根本上杜絕後宮干政也在邏輯之中。

其次元朝後宮糜爛不堪,宮婦私通外臣,大臣的妻妾被傳進宮內聚衆淫亂等等,朱元璋對此深惡痛絕。從朱元璋種種表現來看,他是程朱理學的擁躉,將其立爲官學,明朝八股文取士,四書五經批註皆以朱熹爲準,使得“天下之士,一尊朱氏爲功令”,而程朱理學最爲強調“三綱五常”,主張婦女“謹守貞節”,程老夫子一句“餓死事小,失節事大”成了理學衛道士的口頭禪。朱元璋擔心元朝末年違背“天理”的淫邪出現在他的大明朝,遂建立了一套“嚴內教”制度:

自後妃以下至嬪御女史,鉅細衣食之費,金銀幣帛、器用百物之供,皆自尚宮取旨,牒內使監覆奏,移部臣取給焉。若尚宮不及奏,內使監不覆奏,而輒領於部者,論死。或以私書出外,罪亦如之。宮嬪以下有疾,醫者不得入,以症取藥,何其慎也。

明朝的宮女是一輩子都無法邁出後宮一步的,就算生病了也不得讓太醫診治,只能憑藉症狀去拿藥。江夏侯周德興是朱元璋的發小,跟隨着朱元璋征戰南北,其子周驥在宮內當差,有人向朱元璋密奏周驥與宮女有不軌之事,朱元璋大怒,立即下令賜死周家父子!龍有逆鱗,觸之必死!由此可見,朱元璋害怕自己死後,留下的嬪妃做點對不起他的事,讓他臉上無光,乾脆下令陪自己一起去了。

明朝時期爲何還存在人殉制度?真相是什麼 第3張

03是誰廢止了人殉制度

太祖朱元璋後,接連出了三位英主,成祖朱棣、仁宗朱高熾、宣宗朱瞻基,他們雖有雄才大略或仁心仁術,卻都繼承了人殉制度,直到那位被我們罵了幾百年的皇帝英宗朱祁鎮出現,是他廢了人殉制度。

天順八年,朱祁鎮駕崩,後宮的嬪妃們眼神變得空洞,她們在等待命運的宣判,尤其那些沒有生育的妃子們,更是已經認命。傳詔太監終於來了,他的身後沒有跟着一羣手捧白綾的“劊子手”,遺詔緩緩展開,沒有人被點名,只聽到“罷宮妃殉葬”!剎那間所有人雙眼恢復神采,繼而溫潤,向着乾清宮方向深深跪拜,誠心恭送皇帝英靈,自此明朝慘無人道的殉葬制度廢除。

毛主席在讀《明史》時點評朱祁鎮,說他“還是做了點事的”,大概指的就是這件事了。朱祁鎮爲啥會廢除殉葬制度,這和他當太上皇的經歷有關。土木之變成了俘虜,皇位讓給了弟弟朱祁鈺,自己成了太上皇,被瓦剌放回來之後,就被朱祁鈺防賊一般軟禁在南宮整整7年,7年裏是這些妃嬪一直照料着他的飲食起居,陪他度過提心吊膽的每一天,正是這段患難與共的經歷讓朱祁鎮最終下詔廢除人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