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清朝御膳講究“食不過三”,皇帝真的會照做嗎?

清朝御膳講究“食不過三”,皇帝真的會照做嗎?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清朝御膳講究“食不過三”,皇帝真的會照做嗎?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在《甄嬛傳》當中,皇帝前去景仁宮陪皇后用膳,嚐到了一道鴨子湯覺得味道很好,於是就讓剪秋幫自己再盛一碗,但被皇后宜修攔住,宜修的說法是“老祖宗的規矩,食不過三,這道鴨子湯雖好,可已經是第三碗,皇上若再要動筷,恐怕這道湯十天半月都上不了桌了”。

食不過三

任何一道菜餚,最多隻能嘗三口,絕對不能有第四次,這在很多的清宮戲之中都是能夠見得到的設定,似乎清朝的皇帝就是這樣。

對於爲什麼如此,理由好像也非常充分,那就是避免皇帝的喜好被外人知道,防止有人在皇帝喜歡的菜餚當中下毒來加害皇帝。

然而,所謂清朝皇帝“食不過三”的規矩,在《清史稿》與歷代皇帝的實錄等正式典籍當中都找不到任何的記載依據,而每當有人提起這件事,前面往往都要加個“據說”,並不能說出其具體的出處來源,說白了,“食不過三”不過是後來人所編造出來的“清朝祖宗規矩”。

清朝御膳講究“食不過三”,皇帝真的會照做嗎?

不僅如此,就現實來說,讓皇帝“食不過三”也並不合理。

清代皇帝喜歡吃什麼並非祕密

食不過三之說,最主要的理由就是防止外人窺探皇帝喜歡吃什麼御膳,好對菜下毒,然而在清朝的相關典籍當中,皇帝們喜歡吃什麼東西,壓根兒就不是什麼祕密的事情。

比如說,乾隆帝酷愛吃鴨子,他的膳食當中用鴨子做成的菜餚幾乎天天都有。

目前內務府膳食底檔上記載,清乾隆四十八年除夕,乾隆帝的御膳菜單當中,就有燕窩掛爐鴨子、蘋果山藥酒燉鴨子、託湯鴨子、清蒸鴨子等一大堆的鴨子做的菜。

晚清的慈禧太后,她非常喜歡吃乳製品跟燕窩,基本天天都有。

當時皇帝后妃們的飲食喜好,根本就是人盡皆知的事情,皇帝還經常指定自己要吃什麼菜餚讓御膳房去做,這些都是有具體記載的,從這個角度來說,用“食不過三”防止外人窺探皇帝飲食的喜好,根本就是無稽之談。

要給皇帝下毒難比登天

很多劇中都有什麼“無色無味”的神奇毒物,但現實中,古代能夠使用的毒物是非常少的,主要就是砒霜,而鶴頂紅其實也是砒霜,只不過是因爲純度不高,呈現出紅色而已。

當時的毒物氣味濃烈,無法做到無色無味,而且需要不少的劑量才能夠產生效果。

皇帝日常用膳,菜式都並不固定,雖然面前一大桌子,但皇帝真正吃的菜也就幾道,大部分的菜餚都是不吃的,要給皇帝下毒肯定要知道皇帝要吃什麼,但這誰也說不準。

雖然沒有食不過三,但是古代皇帝的確有一系列的測毒防毒辦法,比方說用銀器,還有嘗膳太監,御膳之中都有一塊銀牌,檢測菜餚之中是否有毒,而皇帝吃飯之前,都需要讓嘗膳太監先嚐嘗,看看到底有沒有問題。

有了這些流程,想要對皇帝下毒變得愈發困難,如果是慢性毒藥,自然是需要長期進行才能夠產生效果,但下一次毒尚且十分困難,更何況長期如此。

在隋唐之前,的確有皇帝被下毒害死,但之後卻沒有了,唐宋以後中毒駕崩的皇帝基本都是自己吃了所謂的仙丹金丹中的毒,這是因爲後來宮廷御膳制度變得非常完善。

從宋代開始,宮廷之中的膳房,專人制作專門的菜餚,並且一切都要詳細記錄,到了明清時期更加嚴格,清代御膳房之內,什麼廚師做什麼菜全都是定好了的,並且配菜、切菜與炒菜的流程也都是分開的,一個廚子做菜,旁邊還有筆帖式與太監看着,進行記錄。

皇帝不管是吃什麼出了問題,都能找到相關的人員,根本就是跑不掉的事情,給皇帝下毒那就是抄家滅族,連累的可不是一點點人,根本不會有誰去冒險做這種事情。

不吃第四口是因爲御膳太難吃

在我們的印象之中,宮廷御膳自然是非常奢華而且好吃的,但現實卻未必如此,古時候皇宮裏的御膳,可能要比我們想象中難吃得多。

打從宋朝開始,就有皇帝們不愛吃宮裏的御膳,打發人去宮外購買膳食,而到了明朝,負責宮廷御膳的並不是什麼御膳房,而是光祿寺,那時盛傳一句順口溜,叫“光祿寺的茶湯、武備庫的刀槍、太醫院的藥方、翰林院的文章”,意思就是這些都非常爛,水準差不多。

一頓一百多道菜並非杜撰

之所以如此也是正常,畢竟當時的飲食水平有限,而且宮廷御膳有很多的禁忌,做來做去就是那些,反反覆覆也沒有什麼新意,是個人都吃不下去,因此後來的明朝皇帝,都讓身邊的太監另外做菜吃,逐漸形成了內廷的膳食機構。

清朝時期,光祿寺不再負責宮廷內的御膳,而交給御膳房處置,但是御膳房的菜餚水準還是沒有什麼明顯進步,清代宮廷菜以魯菜、滿菜爲準,多燉煮之類,而宮廷裏對於各種調味料的使用限制很多,做出來的菜餚通常沒什麼滋味。

一大桌子菜,真正能吃的沒多少

皇帝吃飯的規矩,的確非常多,御膳房做好了菜餚之後,需要經過一系列的流程,最後才能端到皇帝面前,這時候的菜早就沒了熱乎勁,溥儀在自己的回憶錄中描述,他在宮裏除了火鍋之外從來就沒吃到過熱的菜餚,全都是涼的,再好吃也變得不好吃。

也正因如此,之前的皇帝不少都酷愛吃火鍋,哪怕不是冬天,就是因爲火鍋可以保溫。

可就算好吃,宮裏的御膳做來做去永遠都是那些,沒有什麼新意,時間一長皇帝自然也不肯再多吃幾口,因此雖然沒有食不過三的規矩,但清朝皇帝用膳的時候,也的確經常出現一道菜就隨便嘗兩口的現象,而原因,就是因爲吃膩了,根本不想吃。

乾隆時期,御膳規格變多

自然,除了御膳不好吃之外,清代皇帝還有個習慣,那就是“食不過飽”,這的的確確是有明確記載的,從皇子時期開始,清代皇室之中就不許過飽、過暖,一來希望磨鍊意志,二來也是認爲過飽過暖對身體不好。

乾隆帝在位時期,每天兩頓正餐兩次小食,正餐永遠只有七分飽,夜間不用膳,這些都是非常符合現代健康飲食的習慣,最終乾隆帝也活到了八十九歲高齡,就整個古代來說,清代皇帝的平均壽命最長,十二個皇帝有六個活到了六十歲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