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明朝的南北榜案最後什麼結果?

明朝的南北榜案最後什麼結果?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7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明朝的南北榜案最後什麼結果?小編爲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朱元璋時期的南北榜案,其實說到底就是一場政治冤案,是在洪武四大案中的藍玉案的餘波,而到最後朱元璋也沒有處理恰當,反而釀成了日後大明中後期最著名的黨爭。

明朝的南北榜案最後什麼結果?

南北榜案又稱“劉三吾舞弊案”,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洪武三十年的科舉考試,此時的大明王朝經歷了四年前的藍玉謀反大案,所誅殺牽連者高達一萬五千多人,大明後期最出色的將領藍玉更是被處以剝皮示衆的酷刑。

此案讓大明各階級人人自危,更有“打死不做官”的趨勢,而這一年的科舉考試,爲了消除士子們對做官的恐懼,朱元璋精挑細選了七十八歲的翰林學士,有大明“三老”之名的劉三吾主持科舉考試。

考試進行得很順利,劉三吾也很好地完成了朱元璋交代下來的任務,爲大明王朝選出了五十一名可造之才,並經朱元璋殿試之後,欽定了狀元、榜眼、探花之人選。可是就是榜單出來結束之後數天,大批落榜的考生進行了一次鳴冤上書的行動。

落榜士子的理由很簡單,也很無語,因爲劉三吾所選的五十一員貢生中,居然清一色的南方籍學子,那些北方籍學子一個都沒上榜。就是爲了這個理由,大批士子除了去禮部投狀之外,甚至沿路喊冤,阻攔官員的轎子哭喊告狀,加上筆桿子們那一筆寫死人的筆力,一時間整座南京城就沸沸揚揚地傳出“舞弊”的說法。

“舞弊”說法一傳揚開來,那些有着捕風捉影特權的御史們紛紛上書,要求朱元璋徹查此事,朱元璋在聽到御史添油加醋地說了這事後,勃然大怒,指派自己的侍讀張信等十二人組成調查小組,要求徹底查清是否有“舞弊”的情況存在,可結果出乎衆人意料,張信等人經過近一個月的調查,得出了一個結論:劉三吾等考官閱卷公平,並無特意偏袒南方士子的情況。

這結論一公佈,滿朝譁然,落榜的士子不服,朝廷裏北方籍的官員不服,爲士子出頭的各級人員不服,他們繼續要求朱元璋再派人調查這事,一定要弄個“水落石出”不可,最後朱元璋也許是被煩透了,直接就把主副考劉三吾、紀善、白信三人打成“藍玉餘黨”,發配邊疆。

其餘有關人士不是降職就是流放,其中最慘的當屬調查小組長張信,御史們捉住張信和劉三吾私相授受的把柄,不停地抨擊他,讓朱元璋給他判了個凌遲處死的罪名,而在處理完當事官員後,朱元璋自己再重新制定了中榜名單,卻是清一色的北方士子,把原定的南方士子全部踢掉。

朱元璋之所以這樣做的原因,無外乎就是因爲爲了安撫北方士子,在洪武二十六年所誅殺的大將藍玉,因爲長期鎮守北方,加上是北方人的身份,因他而死的官員也多是北方人,藍玉的死使得北方士子開始“畏官如虎”,能儘量不去考試做官就不去,導致了洪武三十年的這一次科舉考試時北方士子的應試人選減少了幾乎一半之多。

在南北榜案之後,朱元璋爲了平衡南北考生的選擇比例,規定日後科舉考試中,將參考的南北士子分爲了個比例,分別錄取,併成爲科舉定律延續了下來,到明朝中期,除了南北榜外,還增加了一箇中榜,這是以安徽及西南各偏遠省份爲主的錄取劃分,規定南榜55%,北榜35%,中榜10%的錄取比例。

如此劃分,看似公平公正,但事實上造成的危害卻是遺禍百年的,朱元璋從一開始就沒有妥善處理好南方和北方的矛盾,只是直接了當地處理掉主考和調查人員,把原本在文學程度上就高北方士子一籌的南方士子全部移出榜單之中,這是安撫了北方派系衆人,可對南方派系卻是極度不公平的。

此後科舉考試成爲了各政黨拉幫結派的有力工具,北方士子一入仕就投靠北方官員,南方士子一做官就抱南方官員大腿,中榜士子也是如此,在籍黨之下,更是分出了“鄉黨”,“師生黨”等小團體,自朱元璋開始之後兩百年的時間,到明朝萬曆年間,在東林黨“衆正盈朝”之前,大明朝廷充斥着“齊黨”、“楚黨”、“浙黨”等“鄉黨”,互相攻擊,互相征伐,這就是朱元璋一開始對南北榜案時沒有處理好的禍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