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明朝的"南北榜"事件是什麼?明朝科舉南北分卷公平嗎?

明朝的"南北榜"事件是什麼?明朝科舉南北分卷公平嗎?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2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明朝的"南北榜"事件是什麼?明朝科舉南北分卷公平嗎?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隋唐時期,科舉制創立,通過公開考試選舉官員,階級之間可以流動,這拓寬統治基礎,維護社會穩定,可在明朝科舉考試卻分爲南卷和北卷,這對於讀書人而言是不是存在着不公平呢?

明朝的"南北榜"事件是什麼?明朝科舉南北分卷公平嗎?

這件事起源於在明太祖統治時期,洪武三十年(1397)發生了"南北榜"事件。那年"丁丑科"會試,考官劉三吾、白信蹈所錄取的五十二名進士皆是南士,光從榜單數據上看似乎是一場赤裸裸的科舉舞弊行爲。於是民間譁然,統治者自然怒不可遏,畢竟這事關統治基礎,鐵血政策下殺了許多人。朱元璋也要給出交代,便親自閱卷,定下六十一名進士,偏偏這六十一人都是北士,因此這次偶然和必然交織下的事故,史稱"南北榜之爭",亦被稱"春夏榜之爭"。

明朝的"南北榜"事件是什麼?明朝科舉南北分卷公平嗎? 第2張

事實上,隨着北方混亂,在幾次人口南遷之後,南方本就平靜祥和爲發展提供了有利的基礎條件,北人帶來先進的科學技術,加以改進發展使適合南方社會,南方土地肥沃,河流衆多,水利條件不錯。一系列條件綜合下來,南方的經濟發展水平高,衆所周知,經濟決定上層建築,這也就意味着南方的教育水平、學生質量也是比較高的。因此,會試下南方人脫穎而出也是可能的。再者,考官劉三吾來自湖南,白信蹈來自安徽,都是屬於或說是偏向南方的地區,各地域教育方式、教育理念不同,也會產生審美差異,因而南方偏向南方也只能說是主觀上的差異,可以說是是情有可原的。

明朝的"南北榜"事件是什麼?明朝科舉南北分卷公平嗎? 第3張

但是,文化發達的南方如果因此而長期壟斷錄取名額,科舉考試的結果就是作爲選官的標準,官場上全是北方人,對於統治者而言這是一種危險信號,不利於平衡朝政。而且南北地區之間的矛盾會帶來社會的不穩定。何況對於朱元璋來說,他是在南方發家,要站穩腳跟也需要北方的支持,因此科舉就成了人心合一的統治工具,但結果卻全是南方學子,不就是在打北方的臉嗎,難平民憤不就是民心背離嗎?這當然不是朱元璋所想看到的。大概是如此,所以在他親審時就有了一定地域上的主觀選擇,那麼這對於南方考生而言就成了一種不合理。

這就成了社會矛盾。在明仁宗洪熙元年(1425),大學士楊士奇就提出按地區錄取進士的解決辦法,設立分地區取進士的南北卷制度。按照制度規定,錄取考南卷的考生十分之六,北則卷取四分之四。

明朝的"南北榜"事件是什麼?明朝科舉南北分卷公平嗎? 第4張

南北分卷,是"在固定的資源面前,按照地區爲主要指標兼顧人口進行分配,可以有效避免因爲經濟和人口因素產生的不公平性",就是將南方人和北方人不放在同一套考試系統裏,南方人在北方人在各自的系統裏搏殺,將和全國讀書人競爭的模式轉變爲同鄉競爭模式,這創造了較爲公平的競爭環境——相同的經濟水平、教學質量,這就是一種平衡了。

也許乍一看,南北比例不一致,好像是一種不合理,但我們也要看一下考生基數。宋朝時期,南方人口就超過了北方,明朝人口只多不少,如果將考生數和人口數按比例同步增長的話,南方的考生人數多,那麼錄取比例也該大一點,畢竟南方教育水平、考生質量高,比例小的話,太多優秀的人沒法進入國家機關,無法發揮人才力量,對於國家而言是一種巨大的損失。更直接點說,社會需要精英,是要儘可能的平衡,但不是因此就招收太多平庸的人,這樣無異於慢性自殺。

明朝的"南北榜"事件是什麼?明朝科舉南北分卷公平嗎? 第5張

類似現在高考,有全國一卷、二卷、三卷、江蘇卷、上海卷等,這就是地區區別。江蘇經濟發達,學生水平高,但也要區分出個一二來,簡單的會導致拉不開,因此,江蘇卷就成了變態,但也要平衡一下西部不發達地區,就有了三卷。

雖說在社會經濟等,現代和明朝已有了很大區別,但考試作爲一個千年問題,仍是值得舉一反三、類比的,這裏就借福建省和河南省來談一談。福建省南方,河南省北方,但現在都用一卷。但是南方考生數量少,遠不及河南省,但河南省學生質量高,但是由於各省的一定自我保護上,福建高校多,錄取本省人數相對的也多。對比河南省,本省能夠消化的人數不多,外省吸納人數也少,這樣導致很多河南考生"落榜",不是無能,而是不能。因此明朝的比例還是有一定讚賞之處的,它這是相當於將所有的高校看成國家的朝廷,統一一體,而非現在置於各省之下,那麼按照人口比例下,很多河南考生就可以有出路了。

明朝的"南北榜"事件是什麼?明朝科舉南北分卷公平嗎? 第6張

世界上就沒有絕對的公平。南方"死亡組"優中選優,這種更加精英化的殘酷選拔裏,對個人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在廝殺中出來的纔是國家需要的,能夠脫穎而出的纔是真正的人才。

不論是在南卷,還是在北卷,金子就是金子,總是會發光的。固然會有犧牲品,但這是針對個人考生而言,但從國家宏觀角度來說,這是統籌兼顧的好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