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歷史上鬆錦之戰爆發於何時?最後是什麼結果?

歷史上鬆錦之戰爆發於何時?最後是什麼結果?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8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鬆錦戰役,是皇太極一生軍事藝術中最精彩的傑作,下面由小編給大家帶來這篇文章,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接着往下看

明清戰爭,是指在後金(清朝)星期和明朝滅亡的過程中,明清之間發生的多次戰爭。在明末清初之際,明朝和後金(清朝)進行了多次較量,爆發了撫順之戰、薩爾滸之戰、寧遠之戰、開鐵之戰等多場關鍵戰役。其中,就本文要說的鬆錦之戰,可謂明朝和清朝的最後一場關鍵戰役。鬆錦之戰是明崇禎十三年(清崇德五年,1640年)到崇禎十五年(崇德七年,1642年)間清帝皇太極發動的旨在消滅明朝關外最後一支勁旅,打通關寧錦防線的戰役。在這場戰役中,明朝共投入了13萬大軍,而清朝皇太極,則率領了11萬八旗士兵。由此,在明清戰爭歷史上,這場戰役的規模也是最大的,並且對明朝和清朝的歷史走向都起到了重要的影響。

首先,鬆錦大戰,又稱鬆錦之戰,是由皇太極發動的一場戰役。此戰始於崇禎十二年(1639年)二月,結束於到崇禎十五年(1642年)四月,戰爭經歷了三年。在這場戰役中,明朝前後投入了13萬大軍,與此相對應的是,清朝前後投入了11萬大軍,也即雙方几乎都傾其所有了。具體來說,崇禎十二年(1639年),在熊廷弼、孫承宗、袁崇煥等人死後,明朝重整皇帝調任洪承疇爲薊遼總督,以此負責防禦清朝大軍的進攻。到了公元1640年三月,皇太極命鄭親王濟爾哈朗、多羅貝勒多鐸等人領兵修築義州城(遼寧義縣),以此對明朝錦州虎視眈眈。對此,錦州守將祖大壽向朝廷彙報了這一情況。錦州市位於遼寧省的西南部、“遼西走廊”東端,南臨渤海,北依松嶺山脈。

歷史上鬆錦之戰爆發於何時?最後是什麼結果?

基於此,錦州一旦被清軍攻佔,明朝在遼西地區的防禦體系將瞬間瓦解。所以,明朝派出了13萬大軍,並調集了吳三桂等將領,以此支援錦州。在初次交鋒時,明朝大軍依然兵力上的優勢,取得了一定的戰績。但是,到了公元1641年,皇太極率領11萬精銳的八旗士兵,晝夜兼行500餘里,到達錦州城北的戚家堡(遼寧錦縣齊家堡),緊緊包圍在松山一帶。在此基礎上,洪承疇率領明朝主力,和清朝主力在松山、錦州地區展開決戰。在這場戰役中,皇太極祕令阿濟格突襲塔山,奪取明軍屯積在筆架山的糧草十二堆。衆所周知,在明朝末期,各地的軍餉糧草問題,讓崇禎皇帝十分頭疼。所以,在清軍奪取了明軍的糧草後,後者可謂人心四散,比如吳三桂等人就逃入杏山。

因爲失去糧草,明朝大軍可謂潰不成軍。其中,洪承疇等人突圍未成,困守松山城,幾次組織突圍,皆告失敗。在清軍的猛攻之下,到了崇禎十五年(1642年)二月十八日城陷,明朝總兵邱民仰、王廷臣、曹變蛟被殺,至於洪承疇等人,則被清軍俘獲到瀋陽。在援軍已經被清軍擊敗的背景下,鎮守錦州的祖大壽率部獻城歸降,於是清軍成功佔領錦州。祖大壽(1579年—1656年),字復宇,明末清初遼東寧遠(今遼寧興城)人,吳三桂的舅舅。對於祖大壽,原本是希望堅守下去,但是,因爲洪承疇率領的援軍被擊敗,導致錦州解困徹底無望,所以其歸降了清朝。在佔領錦州後,清朝採用大炮轟毀杏山城垣,副將呂品奇率部不戰而降。

歷史上鬆錦之戰爆發於何時?最後是什麼結果? 第2張

最後,在鬆錦之戰中,清朝最終成功奪取了這松山、錦州、杏山這三座重要的城池,完美結束了鬆錦之戰。值得注意的是,作爲明朝大軍的主帥,洪承疇爲表示忠於明室,宣佈絕食,但是,不久之後,他就歸降了清朝。在得知了洪承疇歸降清朝的消息後,崇禎皇帝也感到不可思議。就鬆錦之戰的傷亡情況,據《清太宗實錄》記載:“是役也,計斬殺敵衆五萬三千七百八十三”。也即在鬆錦之戰中,明朝13萬大軍中,有5萬多人陣亡,可謂損失慘重。至於清朝一方的傷亡情況,《明史》、《清史稿》等史料中都沒有確切的記載。就鬆錦之戰的影響和意義來說,作爲明朝和清朝的最後一場關鍵戰役,在鬆錦之戰後,明朝在遼東地區的防禦體系徹底瓦解,也即只剩下吳三桂鎮守的山海關了。並且,在此之後,明朝和清朝之間,也沒有爆發較大的戰役了。直到李自成攻佔京城後,多爾袞才聯合吳三桂一起入關,促使清朝得以定鼎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