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趙滅中山之戰爆發於何時?最後的結局怎麼樣?

趙滅中山之戰爆發於何時?最後的結局怎麼樣?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6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趙國,戰國七雄之一,公元前325年稱趙王。下面本站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在戰國時期,相對於長平之戰,五國伐齊也是重要的歷史轉折點。對於長平之戰,重創了趙國,而就五國伐齊來說,不僅重創了齊國,更離間了山東六國之間的關係,這爲秦國實行“遠交近攻”的策略,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對於五國伐齊的直接原因,就是齊國消滅了宋國。

公元前286年,宋國發生內亂,齊湣王派遣將軍韓聶舉兵攻滅宋國,宋國民心離散,遂至城池不守。齊軍得以迅速攻破宋國都城。宋王偃出亡,死在魏國的溫邑(今河南省溫縣)。不過,在齊國消滅宋國後,燕國、秦國、魏國、韓國、趙國這五國就在公元前284年攻破了齊國都城臨淄。那麼,問題來了,齊國滅宋後遭到五國伐齊,爲什麼趙國消滅中山國卻沒事呢?

首先,趙滅中山之戰是戰國時代中期的戰爭,這場戰役始於公元前307年,結束於公元前296年,也即趙國共用了12年左右的時間,才徹底消滅了中山國這一心腹大患,使得趙國南北二地得以連成一體,領土的擴張也使趙國的國力強大起來。在此之前,中山國的疆域,正好地處趙國中部,也將趙國分爲南北兩個部分,這也是趙國在初期相對弱小的重要原因。

基於此,趙武靈王開啓了“胡服騎射”,在國力增強之後發動了消滅中山國的戰爭。一定程度上,消滅中山國,成爲趙國崛起的標誌事件和轉折點。那麼,問題來了,趙國消滅中山國後,各國都是什麼反應,爲何無人反對呢?一方面,趙國消滅中山國,之所以沒有遭到各國的反對,和中山國的地理位置存在直接的關係。

趙滅中山之戰爆發於何時?最後的結局怎麼樣?

在戰國中期,中山國在地理位置上,主要和趙國、齊國接壤。因此,中山國的存亡,直接影響的是齊國和趙國。此前,魏國犀首(即公孫衍)發起倡議“五國相王”,“千乘之國”中山國稱王之事引起齊國的不悅。並且,趙武靈王爲了避免進攻中山國的行動遭到干涉,,派遺使者樓緩至秦國,仇液至韓國,王賁(和王翦之子不是同一人)至楚國,富丁至魏國,趙爵至齊國,以此遊說各國不要干涉趙國消滅中山國的行動。

所以,一定程度上,在趙國進攻中山國之前,後者在戰國七雄中就已經被孤立了。而這,也體現出趙武靈王的謀劃能力,從而爲順利消滅中山國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與此相對應的是,宋國則和趙國、魏國、齊國、楚國、韓國等多個諸侯國接壤或者鄰近。

更爲關鍵的是,宋國地處今河南、安徽、山東三省的交界處,不僅擁有定陶等繁榮的城市,也是交通要道。基於此,齊國消滅宋國的行爲,直接引起了戰國七雄的強烈不滿,也即這麼好的事情,怎麼就被你齊國獨佔了呢?相對於趙武靈王,齊國在消滅宋國時,也沒有和周邊諸侯國進行溝通,這種不打招呼的行爲,也加劇了各國的不滿情緒。

所以,在燕國的積極策動下,魏國、韓國、秦國、趙國自然是一拍即合,決定聯合討伐不講規矩的齊國。換而言之,同樣是消滅一箇中等實力的諸侯國,趙國的做法,無疑要比齊國高明太多了。另一方面,齊國消滅宋國的戰爭,發生於公元前286年,此時,齊國和秦國並稱爲東西兩大強國。

趙滅中山之戰爆發於何時?最後的結局怎麼樣? 第2張

最後,在此基礎上,齊國消滅宋國後,紙面實力甚至超過了秦國、楚國,這可謂打破了戰國七雄之間的平衡,也即此時的齊國,就如同戰國後期的秦國一樣讓其他六國恐懼。所以,五國伐齊,就是一場合縱攻齊之戰,只是齊國沒有函谷關,一場戰役就讓齊國曆代君主的努力化爲泡影。而就趙國來說,胡服騎射後,趙國只是實力增強,還沒有達到稱霸天下的地步,即便趙國吞併了中山國,也只是剛剛邁入強國的門檻。

並且,從時間上來看,趙國消滅中山國的戰役始於公元前307年,結束於公元前296年,在趙國消滅中山國時,秦國、齊國、楚國三個大國正好互相攻伐,比如秦昭襄王九年(公元前298年),秦軍出武關攻打楚國,斬首了5萬人,攻佔了楚國的十六座城,而齊國則聯合魏國、韓國發起了函谷關之戰。由此,對於戰國七雄中的其他諸侯國,幾乎都在忙着互相攻伐,自然沒有精力來管趙國消滅中山國這一事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