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歷史上魏滅中山之戰發生於何時?最後的結果如何

歷史上魏滅中山之戰發生於何時?最後的結果如何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7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二十二年),周威烈王冊封三晉爲諸侯,公元前386年(周安王十六年),田和列爲諸侯,七雄格局正式形成,今天小編給大家整理了相關內容,不知能否幫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識?

戰國七雄,戰國時期七個最強大的諸侯國的統稱,經過春秋時期曠日持久的爭霸戰爭,周王朝境內的諸侯國數量大大減少。彼時,周王室可以說是名存實亡,也即失去了約束各個諸侯國的能力和地位了。在此背景下,諸侯國互相攻伐,戰爭不斷。三家分晉後,趙國、魏國、韓國躋身強國之列,又有田氏代齊,戰國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別是:秦國、楚國、齊國、燕國、趙國、魏國、韓國。除戰國七雄外,還有越國、巴國、蜀國、宋國、中山國、魯國等大國。小國尚有鄭國、衛國、滕國、鄒國、費國等,但其實力與影響力皆遠遠不及戰國七雄,只能在強國的夾縫中生存,且最終均爲七雄所滅。

歷史上魏滅中山之戰發生於何時?最後的結果如何

其中,就中山國來說,在戰國時期不僅被趙國消滅過,還在之前被魏國吞併了。在戰國初期,魏國曾跨越趙國,以此來攻打中山國。經過三年時間的激烈較量,魏國吞併了中山國。一定程度上,消滅中山國這一行動,彰顯了魏國作爲戰國初期霸主的地位。那麼,問題來了,魏國跨越趙國,去消滅中山國,爲什麼趙國不反對呢?

首先,魏滅中山之戰,發生於戰國時代初期(前408年至前406年)期間,是魏國攻滅中山國的一場戰爭。周威烈王十八年至二十年(公元前408—前406年),魏軍在顧(今河北定州)攻滅中山國的作戰。經過三年作戰,中山國的力量消耗已盡。周威烈王二十年,魏軍終於攻克顧城,佔領中山國全境。魏文侯隨即命太子擊鎮守中山地,而封樂羊於靈壽(今河北靈壽西北)。中山國亡。當然,到了戰國中期,中山國成功復國,一度成爲趙國的心腹大患,乃至於又爆發了趙滅中山之戰。

值得注意的是,在戰國初期,魏國消滅中山國的時候,這兩個諸侯國之間還隔着一個趙國,也即魏國想要攻打中山國,必須要跨越趙國,也即需要向趙國借道。對於趙國來說,當時在位的君主趙烈侯,本來想拒絕魏文侯借道的要求。對此,在筆者看來,趙國之所以一開始打算拒絕魏國,原因自然是比較容易理解的,因爲借道給魏國的話,是一件存在極大風險的事情。早在春秋時期,晉國君主晉獻公就曾借道一個諸侯國去攻打另外一個諸侯國,結果,晉獻公將這兩個諸侯國都消滅了,這就是著名的歷史典故——假道伐虢。

歷史上魏滅中山之戰發生於何時?最後的結果如何 第2張

就假道伐虢來說,假道,是借路的意思。伐,是攻佔的意思。虢,是春秋時的一個小國。用於戰爭上,其意在於先利用甲做跳板,去消滅乙,達到目的後,回過頭來連甲一起消滅,或者藉口向對方借道爲名,行消滅對方之實。不過,就趙國來說,雖然趙烈侯一度想要拒絕魏國的借道要求,但是,在這個關鍵時刻,大臣趙利得知,便勸說趙烈侯:“魏國攻打中山國,如果不能獲勝,必定消耗重大,促使魏國的國力衰弱。假如魏國消滅了中山國,因爲我們趙國位居中間,所以魏國也無法長久保留中山國的土地啊。”聽了這番話後,趙烈侯終於答應借路給魏軍。

由此,非常明顯的是,魏國跨越趙國,去消滅中山國,趙國最終沒有反對,原因主要分爲以下幾點。一方面,趙國只是借道給魏國,並沒有出兵幫助魏國攻打中山國。因此,不管魏國能否成功,趙國都沒有什麼比較直接的損失。在此基礎上,考慮到中山國的實力,趙國認爲魏國不一定能消滅這個戰國七雄外的強國。早在春秋末期,也即三家分晉之前,中山國就和晉國相抗衡了。很可能在趙國看來,連晉國都無法消滅中山國,三晉之一的魏國,也就更難以實現這一目標了。

另一方面,如果魏國成功攻佔了中山國,也很難長期佔據中山國的疆域,這是因爲兩個諸侯國之間隔着趙國,會增加魏國長期佔據中山國的成本。在春秋戰國時期,不管是交通還是信息傳遞手段,都是相對落後的。對於魏國來說,想要跨越趙國來佔據中山國,這意味着兩地之間的溝通成本會明顯增加,比如中山國一旦發生叛亂等情況,魏國本土難以及時獲得相關的信息,從而難以迅速派兵支援在中山國的魏國守軍。凡此種種,都會導致魏國難以長期佔據中山國。

因此,在趙國看來,一旦魏國無法在中山國長期立足的話,那麼趙國顯然能夠坐收漁翁之利,也即有望從魏國手中接過這一片疆域。在魏文侯去世後,原本鎮守中山國的太子擊回國即位,是爲魏武侯。在此之後,中山國得以成功復國。不過,趙國實際上沒能把握這一機會,反而讓中山國趁勢壯大,乃至於成爲趙國的心腹大患。如果不是趙武靈王破釜沉舟,開啓胡服騎射,趙國還無法解決這一心腹大患。

歷史上魏滅中山之戰發生於何時?最後的結果如何 第3張

最後,魏國跨越趙國,去消滅中山國,趙國之所以不反對,這也是因爲戰國初期魏趙韓三家的緊密關係。就魏滅中山之戰來說,發生在公元前408年—公元前406年。彼時,魏趙韓三家還沒有徹底完成瓜分晉國的目標。換而言之,此時的魏國、韓國、趙國,名義上還是隸屬於晉國的。公元前403年(晉烈公十三年),周威烈王賜封趙、韓、魏三家爲諸侯,晉國名存實亡。公元前389年,(烈公二十七年)烈公死。子孝公頎繼位。公元前378年(孝公十七年),孝公死,子靜公俱酒繼位。公元前376年(晉靜公二年),趙、韓、魏瓜分了公室僅存的土地,廢晉靜公爲平民,晉國最終滅亡。

對此,在筆者看來,因爲還沒有完成三家分晉的所有工作,所以,魏國、韓國、趙國這三個諸侯國,在這個時候需要緊密配合,也即不僅需要聯合瓜分晉國,還需要對周王室施加壓力,並應付秦國、齊國、楚國、燕國等大國的虎視眈眈。於是,在魏國攻打中山國這一行動上,趙國自然不希望因爲這件事情和魏國翻臉,從而影響到三家分晉的歷史進程。換而言之,從大局考慮,在春秋末期到戰國初期,魏趙韓三家需要緊密配合,這才符合三晉的共同利益。既然如此,魏國只是想要消滅中山國,又沒有對趙國的疆域有什麼想法,所以趙國實在沒有什麼反對的理由,從而選擇成全了魏國。對此,你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