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古人都不願意回老家過年嗎?

古人都不願意回老家過年嗎?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古人都不願意回老家過年嗎?小編爲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父母在,不遠遊”這是幾千年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裏的永恆主題。然而在物慾橫流的知識經濟時代,爲生活爲事業背井離鄉在所難免,聚少離多更是司空見慣。好在快捷的交通和便捷的出行方式不再讓回家成爲一個難題。不管我們身在何處,只要時間允許,從他鄉回到故鄉已經沒有很大的障礙。這個過程中,多則是一張價值兩三千元的飛機票,少則是不足百元的綠皮火車硬座,總之,人們不會因爲路費而困擾。

古人都不願意回老家過年嗎?

李白

但是在古代,既沒有飛機火車,也沒有大巴輪船,回家只能乘坐畜力車或是徒步走路,不但費時費力,而且極爲費錢。對於那些清貧的書生來說,很多時候並非不願回家,而是因爲高昂的差旅費令人望而卻步。

那麼,一個在外的遊子,倘若回一趟老家,大概需要多少路費呢?毫不客氣地說,少則兩個月的工資,多則半年至一年的績效獎金。如果以唐朝爲例,我們可見一斑。

李白老家

唐玄宗在位時曾經組織編纂過一部叫《大唐六典》的行政性法典。書中曾記載,唐朝老百姓僱傭馬車,載1000斤貨物,每走100裏,運費900文;馬匹每馱100斤貨物,走100裏,運費100文,走山道坡路,運費120文。

據此可知,一個正常的成年人,按照100斤的體重計算,每天乘車或騎馬行走百里的路費至少需要90文。查閱史料發現,宋朝時期一個普通老百姓的日收入基本在100-300文錢之間,但是唐朝的經濟發展水平並不及宋朝,人均收入也低於兩宋,所以說一個唐朝人若想回一次家,哪怕離家只有百里的距離也需要拿出一天的工資作爲回家的路費方可成行。

古人徒步出行

但是古代交通閉塞,山高路遠,一般情況下,異地做官、經商或是求學者近一點的會在省城,遠一些的則是在省域之外,因此離家的路途都有數千裏之遙。

例如,李白的祖籍甘肅隴西,他在四川江油長大,此後在長安城爲官。開元十八年,李白時年30歲,他在長安城裏因遭人詆譭,多次謁見王公大臣被拒而深感無助。習慣於浪跡天涯的李白,在這一年的春節也選擇了回家,他出行的方式是徒步和乘坐馬車。

古人騎馬趕路

李白的老家在四川江油,他從都城長安出發,一直往西走到寶雞市的大散關,再搭乘馬車經過陳倉道輾轉漢中,隨後翻越秦嶺和大巴山,沿着金牛道繼續走到廣元,最後抵達江油。整個行程1800裏,其中有三分之二是山路。李白在路上的時間差不多一個月,僱傭馬車和寄宿共計花掉銅錢12貫。

古人水路出行

12貫銅錢摺合白銀12兩,以唐宋爲例,按照英國經濟史學家史蒂文森給出的中國古代貨幣等量標準進行換算,1兩白銀約合人民幣700-1000元。由此來說,李白從長安到江油老家的路費至少需要8400元。這筆錢對於今天的一個普通農民工來說絕非是一個小數目。所以,古人回老家的難度同今天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單從高昂的出行路費上來說就令很多人望而卻步。很多時候,他們並不畏懼路途的遙遠和行路的艱難,更多的是付不起路費而倍感心酸。(原文發表於《團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