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古代兩國交戰不斬來使 這個規矩是怎麼來的

古代兩國交戰不斬來使 這個規矩是怎麼來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8.3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古代交戰來使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古代兩國交戰,不斬來使,使臣爲什麼有“免死金牌”?

兩國交戰不斬來使,我想大家一定聽過這句話,作爲古代唯一能夠代表國家與國家交流的渠道之一,來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古代戰爭中對使臣有着怎樣的看法和態度呢?

古代兩國交戰不斬來使 這個規矩是怎麼來的

根據日內瓦公約,世界各國不得虐待俘虜,不能射殺醫務兵、老人及孩子等無抵抗能力的人員,同時也不能傷害談判人員(也就是兩國使臣),不僅僅是古代,即使是現如今的戰爭中,也保持了兩國交戰不斬來使的策略,古代的時候是沒有日內瓦公約的,可是人們爲什麼仍然重視不斬來使呢?

這些要從春秋戰國時開始講起了,春秋戰國是我國曆史上的大分裂時期,那個時候天下大亂,戰爭不斷,大家都崇尚俠義精神,兩國交戰不斬來使的官方宣言也是發生在這一段時間裏。

楚莊王曾經派遣申舟出使齊國,不過因爲出使齊國,必須經過宋國,可是申舟和宋昭公有仇,經過宋國簡直就是九死一生,申舟十分害怕,楚莊王說:你去吧,如果出了事,我會爲你報仇的。

但是宋國有一個人物叫華元,他說:楚國使者經過咱們這一邊連聲招呼都不打,這是不把咱們放在眼裏呢!如果不殺掉他,國威難立呢?

古代兩國交戰不斬來使 這個規矩是怎麼來的 第2張

宋昭公覺得言之有理,於是就殺了申舟,這件事對楚莊王來說是非常丟面子的事情,於是他馬上出兵報仇,直接把宋國的都城給包圍了,在宋國滅亡之際,華元作爲使者之身前往楚軍談判,他明確表示,宋國已經到了快要滅亡的時刻,亡國只在一線間,如果楚國願意和宋國簽訂停戰協議,能得到大量的補償,可是如果楚國想要佔領宋國,或者讓宋國簽定城下之盟,宋國寧願亡國也要和楚國作殊死搏鬥。

聽了這話,楚國表示退軍30裏和宋國進行談判,兩國停戰。

而華元則作爲人質到楚國居住,這就是兩軍交戰不斬來使最早出處。

在戰爭的白熱化階段,使者往往可以發揮決定性的作用,使者是雙方交流的媒介,負責傳達己方的意思,如果連對方的使者都不能赦免,這表明雙方已經沒有了和解的可能,這樣的情況在歷史上是極爲罕見的,對於處在弱勢的一方來說,可能會帶來寧爲玉碎,不爲瓦全的局面。

雖然歷史上有不殺來使的規矩,但是也有斬使示威的,但是這種情況一般都是抱着大義凜然,同歸於盡的想法。

自古以來,不斬來使,似乎成爲了國與國之間約定俗成的一種關係

古代兩國交戰不斬來使 這個規矩是怎麼來的 第3張

使臣代表的是國家,也就是今天的外交官,他所代表的是一整個國家的尊嚴,整個國家的面貌,他們是大軍雙方互通信息的橋樑,殺了就等於斷了聯繫和溝通方式,而且古人也比較講究江湖規矩,殺了來使,只能表明自己的態度,對方大軍便得以名正言順出兵打仗,增加對方的士氣。

最後一點就是禮儀了,殺來使不適合禮儀,我們中國是禮儀之邦,殺了來使,只會被冠以蠻夷不化的表現,不會被世俗觀念所容納的,回顧我們中國戰爭史,尤其是戰亂之時,古代使臣的地位是相當高的,他們通過智慧,在各個諸侯、各個國家、各個區域之間遊走,展現了自己存在的意義,一些卓越的史臣彈指之間就能夠影響一次戰爭的走向,也可以影響兩個國家之間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