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五代十國時期,藩鎮兵是如何分佈的?其編制有何特點?

五代十國時期,藩鎮兵是如何分佈的?其編制有何特點?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4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五代十國是對五代與十國的合稱,是唐朝滅亡後的一個大分裂時期。感興趣的小夥伴們跟小編一起看看吧。

五代十國和唐朝一樣,在各地設立有節度使。每個節度使都蓄養有軍隊,通稱藩鎮兵。這些兵士的召募、訓練、衣糧、器甲、戍守、作戰等一般由各藩鎮負責。這是各地藩鎮得以長期存在的根本前提。

藩鎮兵的分佈

藩鎮軍隊根據他們屯駐地點、擔負軍事任務的不同,可分爲牙軍、牙外軍、外鎮兵、州兵等。牙軍:唐後期各地藩鎮一般在節度使治所興建牙城,專門組織有保護牙城、衙府的牙軍。後梁建國前夕,朱全忠爲了控制魏博節度使,將魏博牙兵8000人殺戮殆盡。

後梁天平節度使王檀招募軍隊,選拔強悍者置於帳下,各藩鎮牙軍已出現越來越多的趨勢。後晉昭義節度使李嗣昭有牙兵數千人。李嗣昭戰死後,其子李繼能領牙兵佔據潞州。後周廣順二年,兗州節度使慕容彥超反,募二千餘人爲牙兵。楊行密在淮南,經常有數千牙兵駐守在牙城內面。高季興初赴江陵,後梁特派5000兵士爲牙兵,兵士衣糧由樑朝供給。吳國武昌節度使李簡病死,他的女婿徐知詢擅自扣留李簡牙兵2000人在金陵防守。

牙兵長期屯駐在節度使治所牙城內面,主要用來保衛牙城和節度使。各藩鎮挑選強壯善戰的青壯年當牙兵,戰鬥力很強,是藩鎮一支最精銳的軍隊。由於他們在藩鎮內部的特殊地位、作用。享有種種政治、經濟特權,因而兇悍異常,稍不滿意,動輒稱兵作亂,甚至逐殺藩帥。五代魏博鎮的銀槍效節軍最爲典型。

五代十國時期,藩鎮兵是如何分佈的?其編制有何特點?

後梁襄州牙兵王求作亂,天平節度使牙兵殺藩帥王檀,成德大將張文禮指使牙兵千餘人謀害節度使王銘,後漢趙思絹也主要依靠千餘牙外軍:各地節度使既要建立牙軍保護自己,又要在藩鎮治所會府牙城之外的羅城部署重兵以應付軍事上的急需。唐後期稱這支軍隊爲牙外軍,或外營兵。我們還未發現五代十國牙外軍的明確記載。

但五代時期各藩鎮都蓄養重軍,如後梁魏博節度使有精兵數萬,後晉河東節度使有步騎5萬人,成德節度使也有兵士四五萬人。這些軍隊肯定不可能都駐在牙城內面,其中會有相當數量的兵士駐在藩鎮會府羅城。

後梁貞明二年,天平節度副使裴彥率府兵平息牙兵作亂,軍府很快獲得安定,這裏“府兵”很可能即牙外軍。後唐清泰三年七月二日夜,雲州步軍指揮使桑遷作亂,領兵攻打子城,節度使沙彥瑜逃出城外,次日招集兵士進入城內平息了叛亂。桑遷之所以能攻打雲州子城,沙彥殉很快調軍隊入城,都表明在雲州城或附近駐有不少牙外軍。

外鎮兵。外鎮兵是節度使在州治之外所屬各州縣屯駐的軍隊。後唐秦州有11鎮,延州有白安鎮,後晉魏州有夏津鎮。後周隴右防禦使管轄三縣五鎮。鎮兵的長官稱鎮將、鎮遏使。鎮將不僅統領軍隊,還兼領中央度支、戶部、鹽鐵使在地方上所設的場院,主管場務。有的還在縣、鄉擅自徵取賦稅。

梁太祖有次路過朝邑縣,親自見到鎮將權勢在縣令之上。各地鎮將地位較高,幾乎成爲當地的一霸。州兵:州兵系由州刺史直接統領的軍隊。各州軍隊多少人,史籍缺乏記載,估計最少有數百人。後唐末帝時,金州防禦使馬全節領州兵數百人打退了後蜀軍隊的進攻,升爲滄州留後。

安州發生兵亂,節度使符彥超被殺,節度副使李端很快召集州兵攻入安州城內,誅殺叛亂頭子王佛留等人。後晉初,契丹軍隊南下,祁州刺史沈斌率州兵邀擊,因兵力不濟,兵敗身亡。忻州刺史丁審琦不敢抵抗契丹軍,領州兵逃抵鎮州。

五代十國時期,藩鎮兵是如何分佈的?其編制有何特點? 第2張

後梁乾化二年,吳國軍隊進攻楚國嶽州,楚王馬殷派水軍馳援。吳國命撫、江、袁、吉、信五州兵屯駐吉州,牽制楚國軍隊。五代十國的藩鎮兵由牙軍、牙外軍、外鎮兵、州兵等組成。牙軍、牙外軍、外鎮兵直接隸屬於節度使,州兵雖歸州刺史領導,但與節度使也有十分密切的關係。

藩鎮兵的編制體制

五代和唐朝一樣,節度使仍是各藩鎮的最高軍事統帥。在節度使之下,還設置有節度副使、都虞候、都教訓使、馬步軍都指揮使,以及主管牙軍的牙內都指揮使。其中馬步軍都指揮使的權勢很大,是協助節度使掌管本道軍隊的重要的軍事長官。

在各藩鎮馬步軍都指揮使之下,形成了廂、軍、指揮、都、隊的軍事體制,與中央禁軍的編制系統大致相同。長興四年,西川有諸軍馬步軍都指揮使李仁罕、西川左廂馬步軍都指揮使趙廷隱、西川右廂馬步軍都指揮使張知業。天成元年,北京有右廂馬步軍都指揮使安審通。

在此之前,後唐莊宗攻克魏州,張廷裕補天雄軍左廂馬步軍都虞候。可見五代西川、太原、魏州等軍事重鎮,節度使軍隊分成左、右兩廂,各置左、右廂馬步軍都指揮使、馬軍都指揮使、步軍都指揮使、都虞候等軍事長官。至於比較小的藩鎮,軍隊人數少,可能沒有左、右廂的分置。

在廂之下有軍、指揮的編制。後晉天福八年,河東節度使劉知遠召募興捷、武捷等10餘軍,史弘肇曾任武捷軍都指揮使。後唐西川有左明義指揮使毛重威、左衝山指揮使李瑪。登州指揮使李謹、王居厚抗拒朝命,被青州節度使霍彥威處斬。唐明宗時,魏博鎮奉節等9指揮使領兵3500人幾乎全部被殺。軍的人數較多,其長官稱都指揮使,或簡稱軍主、軍使。指揮在軍之下,每指揮約有兵士數百人,設指揮使一人。

五代十國時期,藩鎮兵是如何分佈的?其編制有何特點? 第3張

都、隊是比較低的軍事組織。樑、晉爭霸,鎮州節度使王銘歸附晉王李存勘,遣大將王德明率37都助晉征伐。都的長官稱都頭,或稱兵馬使。隊是藩鎮中最低的軍事基層單位,如康延孝、烏震、相里金都曾任隊長,後升爲軍將。隊的設置是比較普遍的。

藩鎮兵的軍事任務及其削弱

五代藩鎮兵主要在本道內執行軍事任務,維持社會治安,鎮壓人民羣衆的反抗鬥爭;或防禦鄰道軍隊的進討;還要奉各王朝之命,配合中央禁軍出征或戍守邊防。五代各朝有關重大戰事,幾乎每次都徵調藩鎮兵從事征戰。後晉天福五年,安州節度使李金全反叛,朝廷詔新授安州節度使馬全節以洛、汴、汝、鄭、單、宋、陳、蔡、曹、濮十州兵討伐。

貞明二年,前蜀大舉討伐岐王李茂貞,武信、天雄、匡國諸軍都同時被應徵出戰。五代諸朝北面防禦契丹,南面防禦吳或南唐,經常徵調各道兵在沿邊地區守邊防衛。後唐同光年代中,曹州刺史西方鄴以曹州州兵屯汴州,後漢命滑州兵戍守同州,後漢兗州兵士數百人在金州屯戍。根據五代藩鎮兵所擔負的軍事任務考察,他們是五代諸朝中央禁軍的重要的後備力量。

藩鎮兵與中央禁軍分別直接從屬於地方節度使和中央朝廷的兩種不同軍事體系。藩鎮軍隊一旦被地方軍閥所利用,就可能成爲進行分裂割據甚至興師問鼎的重要工具。唐後期河朔三鎮與李唐王朝長期分庭抗禮,關鍵在於盧龍、成德、魏博三鎮各有強大的藩鎮軍隊。

五代後唐、後晉、後漢一些藩鎮囂張跋扈,稱兵反抗,也主要由於這些藩鎮的頭領掌握了不少藩鎮軍隊,有的甚至與部分禁軍相勾結。因而加強中央禁軍,不斷削弱藩鎮軍事力量,已成爲五代十國長期實行的重要措施。五代十國的帝王們有時忍辱妥協,被迫向某些強悍藩帥作些讓步,甚至承認擁兵自立的軍將爲節度使;但如形勢有利,則毫不留情地堅決鎮壓,殲滅了大批藩鎮亂兵。

五代十國時期,藩鎮兵是如何分佈的?其編制有何特點? 第4張

此外,五代王朝爲削弱藩鎮軍事力量,還抽調藩鎮兵加入中央禁軍。後唐莊宗滅亡後梁,殺死後樑昭義節度使李繼韜,將其牙兵配入後唐中央禁軍從馬直軍。宣武節度使李從審死,其子李彥超將其父牙兵8700人送歸朝廷。清泰年初,後唐朝廷命諸道從地方部隊中選募驍果充實中央禁軍,汝州小校劉詞被選入禁軍,後升爲禁軍將領。後晉魏博節度使範延光叛亂失敗,魏博牙兵全部併入中央侍衛親軍。周世宗在高平戰後更將藩鎮驍勇之士盡歸朝廷,減少了藩鎮軍的後備兵源。

五代諸朝分割節鎮,藩鎮設置愈益增多,所管地盤越來越小,擁有的軍隊也隨之大大減少。唐末昭義節度使原有澤、潞、邢、洛、磁五州,地勢險要。樑末有的節度使掌握的軍力只等於一個小小鎮將的軍事實力。唐末四川地區只有西川、東川兩個節度使,前蜀王建兼併了山南西道,共分割爲10個節度使。江南西道在唐朝末年僅設置1個鎮南節度使,南唐則分爲鎮南、奉化、安化、昭武、百勝5個節度使。

結語

五代十國通過上述措施,導致藩鎮兵力嚴重削弱,中央禁軍大大增強,已成爲實現國家統一、左右政局的可靠的軍事力量。唐後期以來全國軍事部署外重內輕的現象逐步得到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