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在古代西瓜出現於何時?又有哪些跟它有關的故事

在古代西瓜出現於何時?又有哪些跟它有關的故事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5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西瓜爲夏季之水果,果肉味甜,能降溫去暑;種子含油,可作消遣食品;果皮藥用,有清熱、利尿、降血壓之效。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如今,西瓜早已是隨處可見的水果,甚至得益於溫室大棚的存在,它更是一年四季都能出現在市場上。相比之下,西瓜在古代儘管只能存在於夏季和秋初,但同樣也備受人們的喜愛。

作爲一種廣受歡迎的水果,西瓜不管是在古代還是現代都具有重要的地位。爲了表示對西瓜的喜愛,一些網友更是化用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道:“枯藤老樹昏鴉,空調WIFI西瓜。”在炎熱的夏日,西瓜緩解了許多人的燥熱,也讓古人爲之傾倒。

在古代西瓜出現於何時?又有哪些跟它有關的故事

相傳,西瓜早在上古時期就存在於中國,當年神農嘗百草便曾經吃過西瓜,並因爲它水多而肉稀的特點將其命名爲了“稀瓜”。不過,這種說法並沒有什麼依據,而且根據西瓜名字中的“西”來看,它應當還是從西方傳來的物種。到了明代,著名醫藥學家李時珍在其代表作《本草綱目》當中表示:“按胡嶠於回紇得瓜種,名曰西瓜。則西瓜自五代時始入中國;今南北皆有。”

胡嶠在五代時期的後晉曾擔任同州郃陽縣令,而關於他“於回紇得瓜種”一事,北宋文豪歐陽修在《新五代史·四夷附錄》中引述其記錄自己見聞的《陷虜記》進行了介紹。當初,回紇人廣泛種植和食用西瓜,而契丹破回紇後便順便獲取了相關知識,也開始吃起了西瓜。後晉被滅後,胡嶠被擄到契丹人的地界,在虜居七年後終於逃回後周,並帶回了瓜苗。從此,中原地帶的人們便逐漸地也開始吃瓜了。另外,胡嶠曾形容西瓜“大如中國冬瓜而味甘”,也算是比較有趣的說法。

不過,李時珍在後文也進行了補充,說西瓜又名寒瓜,而南北朝時的陶弘景就曾經提到過寒瓜,並表示寒瓜保存得當可以一直存放到春天。於是,他得出了“蓋五代之先瓜種已入浙東,但無西瓜之名,未遍中國爾”的結論。明代科學家徐光啓在《農政全書》中記載道:“西瓜,種出西域,故之名。”將李時珍的觀點與之結合,可以大致確定西瓜傳入我國的時間最晚也是南北朝時期,而西瓜之名則應該是五代時期胡嶠首次提出。

除了陶弘景對“寒瓜”的描述,史書《南史》中也記載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南朝樑時,豫章郡南昌縣有一個叫做滕曇恭的孝子,他五歲時母親楊氏患了熱病,一直燥熱難忍,嚷着要吃寒瓜。然而,當地卻沒有人種植寒瓜,因此滕曇恭四處詢問卻處處碰壁。正當他心灰意冷之時,一個僧人出現在他面前,並給了他一個瓜。

在古代西瓜出現於何時?又有哪些跟它有關的故事 第2張

滕曇恭拿着瓜回到家中後,家裏人都感到十分驚奇,於是出門尋找那個僧人,但最終沒能找到。同樣是在南朝時,作爲南朝梁開國功臣的沈約曾經作詩一首,其中寫道:“寒瓜方臥壟,秋菰亦滿陂。紫茄紛爛熳,綠芋鬱參差。”從“臥壟”的描述來看,沈約口中的寒瓜應當也是如今所說的西瓜,而頻繁出現在南北朝史料和文學作品中,可見西瓜在當時已經有一定的普及率了。

得益於現代科技的發展,科學家們通過基因測序的辦法已經確定現代西瓜的祖先來自於非洲大陸。四千年前,位於非洲北部撒哈拉沙漠附近的埃及人就已經開始種植西瓜。後來,這種水分充足、清爽鮮甜的水果逐漸通過商路傳到西域,並最終進入了中國。

一種觀點認爲,1957年發掘的江蘇高郵邵家溝漢代遺址、1976年發掘的廣西貴縣羅泊灣漢墓和1980年發掘的江蘇揚州西郊邗江縣漢墓當中都發現了西瓜籽,這證明西瓜早在漢朝就進入了我國。然而,這些考古發現的所謂“西瓜籽”要麼是如今已經粉化,沒有留下確鑿鑑定和照片,要麼經辨認實際上是相似的粉皮冬瓜籽。因此,在可靠的考古發現公佈以前,並不能認爲西瓜漢代時就已經傳入。

南宋時期,名臣范成大在出使金國途中寫下一首《西瓜園》道“碧蔓凌霜臥軟沙,年來處處食西瓜。形模濩落淡如水,未可蒲萄苜蓿誇。”值得注意的是,他還補充了一句“味淡而多液,本燕北種,今河南皆種之。”對此,許多人認爲他是藉着對西瓜的描寫抒發自己對故國的思念,以及對故土淪喪的悲痛。由此可見,小小的西瓜不但擁有曲折的歷史、甘甜的口味,也可以藉以抒發真摯的感情。